(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
2014年李克強總理提出了“雙創”的號召,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也在系列精神中提出 “推動我國廣大知識分子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用于擔當,敢于創新,幫助青年發展、支持青年創業?!痹谶@個大背景下我院出臺了各項扶持大學生創業的管理辦法,及扶持政策。給在校的大學生提供了創業的平臺及實踐的機會。
近年來,由于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形式還是較為嚴峻,部分學生除了自己修學的專業以外,更有興趣在創業上,但是在校學生在校外進行經營活動是有限制的,及影響學業,比起在學校有管理平臺保護及指導,在校外的風險更大,一旦發生失敗,學生在精神上,經濟上都是很難承受的,因此大學生創業項目即給學生一個鍛煉的機會,為今后步入社會打打好基礎,積累經驗,更好的去就業或者創業,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學生。
傳統的格子鋪由于格子尺寸的大小,通常售賣小件的飾品,或者學生的二手物品,商品來源單一,很容易使得“格子鋪”與普通的飾品店同化,使得格子鋪的商品毫無特色,缺乏競爭力
雖然學院提供了平臺,讓學生申請運營場地,但是根據流程需要提出申請,流程長,并且需要學生長時間去看顧店面,這和學生在學校是學習的主業有沖突。
在學校學生的作息時間還是按照學校的相關規定,因此不能像校外那樣隨意延長營業時間。
實體店面在大學校園內,雖然有很多學生,但是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去光顧,并且某些商品更適合面向社會,雖然校園給予了學生一定的保護但是也限制了客戶人群的范圍,導致部分業務無法開展。
創業初期,學生的創業資金除了政府及學院的資金扶持以外就是父母的錢,解約成本尤為重要,將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才能發揮其效用,并且在開業初期營業額不會很高,而實體店面還是會產生費用,容易入不敷出。項目申請原設定的項目是格子鋪與桌游相結合的創業項目,桌游是補充業務,但是場地的限制決定了桌游項目無法開展。
傳統的格子鋪,宣傳海報的粘貼是其宣傳模式,受眾人群少,并且學院的宣傳品的粘貼地方少,只能按照學院的宣傳品粘貼要求,傳統的海報宣傳,力度小,宣傳面窄。
筆者所在的藝術與設計系各專業學生的作業,各個專業的作業規格大小不一,傳統的格子鋪一般只能擺放小件物品,并且更換作品很繁瑣,因此采用部分小件商品可以放在其它創業園的店鋪寄賣,大件的物品拍攝成照片放在制作好的微信APP上寄賣,這樣不需要場地租金,只需要付給店主少部分租金。
現在的年輕人比起宣傳單式的推銷,更喜歡手機APP式的網絡宣傳營銷,這種宣傳模式,環保,傳播速度快,形式多樣,方便宣傳和商品的展示,是一個很好的銷售平臺。并且,由于不是實體商品,更換商品信息方便快捷。更容易傳播到校園以外的客戶群。
在原項目申請伊始,為了進行促銷定期開展手工課堂,這種活動組織起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場地需要比較大,結合時下流行的抖音,快手等創意短視頻社交軟件拍攝手工制作視頻,進行分享,即豐富了APP的宣傳內容,又可以達到手工課堂的目的,推廣手工藝,并且受眾人群更廣,這種方式比實體的手工課堂更容易受到廣大年輕人的喜愛,效果更好,并且解約了人力、物力、財力。
藝術與設計系的課程大多數是實踐課,課程結課作業,多數是手工創意作品,并且每個學期的作業數量很多。學生的手工作品的特點是,原創度高,有強烈的個性,往往是獨一無二,部分手工藝品制作精良,是達到售賣的標準的,但是學生缺乏一個平臺去銷售,大多數是閑置,最后丟棄,或者送給親戚或朋友。因此,這種學生的作品可以是“格子鋪”商品的重要來源之。
畢業設計是在校的最后一門大課,學生研究制作的時間長,制作成本較高,不乏質量好,設計優秀的作品。以服裝設計專業為例,一個年級兩個班,大約40多名學生,一個學生最少4套衣服,作品的數目客觀。
在互利互惠的原則下,將作品放在APP上售賣,或者租賃,這樣也可以擴大了業務范圍。
經過大學生創業項目的逐步推進,在運用過程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導致部分原先的設想無法實施,但是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得到鍛煉,取得寶貴的經驗,這比物質上的收獲更有價值,并且我領悟到不管是什么項目如果不與時俱進,無論初衷再好都會化為泡影,只有使之符合時代的潮流,不斷調整思想,才能探索出新的運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