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工學院 遼寧撫順 113122)
大學生信用卡使用風險主要是個人信用風險、信用卡透支與償還風險,如果處理不當,對大學生在校學習生活以及步入社會的生活都會有較大影響。大學生信用卡風險的出現,主要是因為大學生之間的攀比消費心理的存在、金融理財知識的匱乏以及部分無良商家的商業鼓吹。對此,我們應該著力普及基本金融常識,提高防范意識,培養安全的金融理財觀念。
個人信用風險是對大學生影響最為嚴重的風險,部分大學生在使用信用卡的過程中會因為盲目消費沖動消費等原因過度透支信用卡無法及時償還欠款的違約行為。大學生的信用卡違約行為會在銀行留下信用不良的記錄,不良信用記錄無法人為消除,一旦在銀行留下這種記錄會影響到以后生活的方方面面。銀行信用卡辦理人員往往不顧及學生自身經濟情況,而僅僅關心自身業務量的完成也是造成大學生信用卡使用個人信用風險的原因。個人信用風險短時間內不會產生立竿見影的影響,但是一旦大學生步入社會就會發現個人信用的缺失其嚴重后果。
許多大學生辦理信用卡的動機并不是為了使用信用卡,一部分大學生是在同學朋友的鼓動之下辦理、而另一部分大學生則是為了獲得銀行的優惠條件或者銀行信用卡辦理工作人員所贈送的小禮品。這就造成了大學生信用卡“高辦理、低激活”的現象。銀行發行信用卡也有自身的成本,對于大學生辦理不使用的情況而言,是對于銀行成本和資源的一種浪費。大學生信用卡市場的開拓不能盲目追求“量”的數目,在為大學生辦理信用卡的時候也要兼顧大學生的實際消費能力。
大學生雖然已經走出家門,但在經濟上仍然依附家庭,其主要經濟來源仍然是父母,許多消費行為仍然受局限于固定的生活費。部分大學生在和同學朋友的相處過程中,看見別人購買了最新款的手機、電腦等產品,會產生嚴重的攀比心理。大學生巨大的消費愿望和囊中羞澀的現實讓一些大學生開始使用信用卡,然而他們的償還能力著實讓人擔憂。此外,許多大學生在辦理信用卡的過程中,“第二還款人”一欄都在未和父母認真溝通的情況下寫上了自己家長的姓名。當大學生欠債過多無力償還的時候,還款的經濟支出和風險就轉嫁給了大學生家長。
我國應試教育的體制之下,許多大學生在上大學之后才開始真正管理自己的生活,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生活費的管理。由于理財經驗的匱乏,許多大學生并不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消費,往往成為“月光一族”。這時候大學生信用卡的適時出現,受到大學生的熱情追捧。在享受便利的同時,也將大學生們不知不覺的帶入到信用卡風險之中。大學生們在使用信用卡的過程中,往往已經提前一個月透支了下個月甚至再下個月的生活費,這種“透支”消費更是將大學生推進了一個惡性循環之中。
銀行為了打開大學生信用卡市場,往往提出許多優惠條件吸引大學生,如“零門檻辦理”、“免年費”等與銀行卡相關的優惠,此外他們還會針對大學生專門發送一些小禮品來吸引大學生。然而這些優惠條件并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那么簡單。如“免除信用卡年費”這一條,往往后面會附加條件那就是僅僅免除第一年的年費且信用卡消費金額要達到銀行要求的固定數目。許多大學生對于金融知識并不了解,在辦理信用卡簽訂使用合同的時候并不會仔細檢查相關條目,只是一味聽信銀行以及商家的鼓吹,最終將個人置于風險之中。
大學生在辦理信用卡業務的時候,銀行應當加以審查其資質條件。如了解信用卡辦理學生的家庭經濟收入情況、辦理學生父母的經濟收入以及信用是否良好,此外還應該了解信用卡辦理大學生在校期間是否涉及經濟債務等情況。合理評估信用卡辦理大學生的信用等級,這樣既維護了銀行自身的利益又將一部分持有非理性消費觀念的大學生拒之門外。對于大學生信用卡額度也要予以合理控制,大學生的主要活動范圍仍然是在學校以及學校周圍,因而額度不宜太高。應當根據城市消費水平以及大學生經濟消費平均水平,設置合理范圍。
由此一來,大學生信用卡的發放和使用將會維持在銀行相對可控的范圍內,也避免了部分非理性消費的大學生誤入歧途。
大學生的活動范圍主要是學校,大學生信用卡的發行往往也是在校園內進行。對于大學生的消費觀而言,學校的責任是義不容辭的。在給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學校也應當適時的為學生普及一定的金融常識,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促進學生健康消費觀與理財觀的形成。此外,大學生也應從自身做起,不盲目攀比、不盲目消費,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費,根據自身的經濟情況適度合理的消費。了解基本的金融常識,在辦理相關業務的時候能夠仔細慎重,避免上當受騙。
利潤總是和風險成正比,大學生在享受信用卡消費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應當意識到其背后潛藏的風險并加以合理規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