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 江蘇南京)
隨著當前世界各國之間貿易往來更加頻繁,各國之間競爭日益激烈,知識產權在競爭中的的地位日益凸顯出來。在我國教育改革的過程中,知識產權法也成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對于法學專業的學生。因此知識產權法相關教學質量直接影響著優秀人才的培養,知識產權法教學成為我們急需關注的問題。
知識產權法這門課程相較于其他的課程而言,具有抽象化、理論化的特點,教師在講授這門課程時,為完成教學計劃中規定的課時,認真完成課程目標中所規定的的教學任務,主要采用的是課堂教學法。隨著當前社會信息化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知識產權法專業教師在授課時,主要以課本教材為基礎,在課程內容的學習上沒有結合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與此同時在高校的部門結構設置中,由于相關溝通渠道的缺乏,使得學生沒有可以實際操作的學習機會,也沒有相關輔助的材料進行參考。教學資源的匱乏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教師、學生視野的狹隘和研究的局限。
伴隨我國信息技術的深入發展,多媒體等信息技術在我國高校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但受教學經費的影響,多媒體技術在高等院校中的使用并沒有完全普及,大多學校仍采用傳統的黑板、粉筆教學。但這種教學方式具有現代教學方式不能替代的優勢。但從總體上看,現代教學方式在教學效率與學生的接受程度方面優于傳統教學模式。在相關專業課的考核上,主要采用試卷考試的形式,考試內容大多僅限于教材,考核方式也較為簡單,常見的考核方式與其他學科相似,多采取閉卷考試,往往忽視對學生相關綜合能力的考察,對課程內容缺乏更多的討論與思考。當前知識產權法教學的這種考核方式會造成學生在開始之前進行背誦,出現考前認真學,考后全忘的情形,對學生的能力提高沒有較高的幫助。
由于知識產權法專業本身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在知識信息的傳遞方式上相對抽象,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講授過程中,往往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傳遞,忽視對學生知識的理解能力,使得學生學習知識產權法難度增加。知識產權法相關知識的學習,對學生的法律知識和理科知識儲備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相關知識體系中的專利制度。但現實中法學專業的學生多是文科,因此不具有理科、工科知識,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有關的法律制度時,面臨一定的難度。知識產權專業的學生在為服務對象提供法律服務時受到限制。而對于懂得知識產品創造基本原理和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人,處理知識產權法律問題時顯得更加有經驗、沉穩。
對于知識產權法專業這門課程,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時,要充分考慮其與知識產權的相關法律內容進行結合,這在一定程度上就要求教師在是是課堂教學活動中不能照搬教材,要充分查閱相關資料進行仔細備課,為學生擴充教材之外的專業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例如在專利法課程內容中,教師可以將專利文件的撰寫進行課堂講授或案例研習,同時要關注課時的比例分配。此外,在課程講授中要進行知識產權創作,培養學生樹立創作作品、發明創造、設計商標的意識,幫助其成為專業人才。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授課要充分轉變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方式,著重強調學生在課程中的主體地位,這要求教師在課堂中的講授時間要縮少,為學生主動學習留出時間。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中,教師可以將部分知識轉化成問題交給學生思考。以此同時,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利用好課外時間,在掌握教材知識后,能夠充分利用學校校園網搭建的網絡平臺,查閱與知識產權法相關的資料,收集各種案例論文,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此外,教師要培養學生時刻關注社會熱點,鍛煉學生發現、處理生活中知識產權事件的能力。在這個信息探索的過程構建一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將對學生學習的結果評價轉為對其學習的過程評價,充分實現教與學的有機結合。
制作精美的教學課件。課件作為教師進行授課的依據,其好壞會能直接影響授課質量,進而影響學生的聽課狀態。教師可以利用ppt強大的演示功能,以動態演示的形式將課件呈現出來,引導學生發散思維。通過兩微一端等技術手段實現課堂的師生互動,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下教學,將教學與學習突破時間與地域的限制。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多使用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案例,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對生活現實案例的使用,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引起學生共鳴,進而使得課堂教學產生更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