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子誠 胥 昕
揚州大學廣陵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0
隨著網絡視頻制作瀏覽傳播的興盛也將網絡視頻著作權的界定與保護問題推入了一個新的復雜的境地,自網絡視頻行業出現,就有了富有爭議的所謂的視頻盜用與侵權問題。本文主要探討網絡剪輯視頻這一種類的著作權問題。
現在許多視頻制作者,將網絡上或院線中比較火爆的影視劇集、動漫歌曲剪輯混編方式將片段拼接在一起,制作成一種新型的網絡視頻。這種經過剪輯制成的視頻在以青年人主導的用戶群體中相當受歡迎。我們大致可以把視頻分為以下幾類:
1.單純的剪輯視頻,即僅增刪編輯影視作品片段,進行潤色并制成的視頻
2.評析類視頻,即對特定影視作品進行解析評論,中間插入部分片段的視頻
3.二次創作類視頻,即根據制作者自身創意,將一個或多個作品的多種視聽元素組合成新作品。在沒有版權方授意之情況下,此種行為確有侵權之可能。各類剪輯視頻引用素材的方式、程度實為不同,故其所侵犯之具體權利、構成合理使用與否也必不同。
首先,要回答這類是否是改編演繹作品這一問題?這就不得不先弄明白視頻是否具有原創性。如上文所論證,大部分的剪輯視頻確有原創性,但若作品單純將原作片段剪輯拼接,則其原創性不能成立,故不可被歸類為演繹作品,甚至其是否為獨立作品亦值得懷疑。
剪輯視頻具體侵犯了原作者的權利類型可能有如下幾類:
(一)保護作品完整權:不同的視頻呢制作者對著同一個作品都有著不一樣的理解,比如:“誤解系MAD視頻”就是將原作的劇情進行改變,進而傳作出一個與原作劇情不同的全新故事;再者如鬼畜視頻通過高超的手法將原作品改編成一個全新的MV作品,有些風格不一定被主流審美所接受,甚至可能被解讀為歪曲篡改原作。
(二)改編權、匯編權:許多制作者非常富有才華,通過高超的剪輯手法,將一部或數部影音制品中的不同片段聯系在一起,編入新劇情,制成新的視頻。
(三)信息網絡傳播權:制作者私自將沒有版權,或未經引進,甚至未公映之影視作品,極有可能構成對此種權利之侵害。
《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列舉了十二個合理使用的情形。考慮到剪輯視頻作品的多樣性與復雜性,對于能不能適用之判斷,就必須注意一個核心要素:是否盈利?
從立法角度來說,非盈利作品比盈利作品更容易獲得合理使用,如何界定作品是否盈利是個難題,部分視頻制作者會在自己的剪輯視頻中直接加入廣告,很明顯構成商用。更復雜、難以厘清的情況,則是某些視頻網站作為平臺本身通過一系列的措施給制作創作視頻來變現的渠道。通過注冊用戶對視頻制作者進行打賞,和對點擊、彈幕、播放達到一定標準的高質量視頻進行經濟上的回饋,來激勵視頻創作,這實際上可以理解為通過視頻盈利,這種帶有一點商業性質的行為,脫離了自用的范圍,我們認為這難以被界定為合理使用。
點評類影視剪輯視頻,相比另兩種類型的視頻,更容易適用“合理使用”。其引用通常是為介紹、品論作品或提出某一問題,適當引用他人已發表作品。引用之目的,通常是為闡述觀點或表達情感。要符合要求,引用的比例需適當,稍有不慎則可能變質為抄襲。①引用的作品應當是他人已經發表的,引用他人的作品,應當說明作品出處和作者姓名。另兩類視頻,即使符合非盈利要求,也難以適用合理使用。因為它們已遠超出了個人學習、欣賞之范圍。②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六條相關規定,以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第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條中所體現之“避風港”原則侵權人通過網絡服務侵害他人權益時,網絡服務提供者無過錯的,不承擔侵權責任;但有過錯的,要與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前提是,網絡服務提供商未及時采取必要措施,即知情不理。《條例》分別針對提供網絡自動接入或傳輸服務提供者、提供網絡自動存儲服務提供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出租服務提供者、搜索引擎服務提供者等ISP何種情況可免責,能享受避風港待遇作了規定。
如:《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網絡服務提供者為服務對象提供搜索或者鏈接服務,在接到權利人的通知書后,根據本條例規定斷開與侵權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的鏈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但是,明知或者應知所鏈接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侵權的,應當承擔共同侵權責任。”③本條前半部分是“避風港”原則的體現,而后半部分則是“紅旗”原則的體現。紅旗原則是避風港原則的例外情況。判斷該視頻網站是否與視頻創作用戶承擔共同侵權賠償的連帶責任,便要證明該網站明知或應知上架的視頻為侵權視頻。
除此之外,政府行政部門也在通過行政手段積極調整網絡視頻市場。2018年3月22日,廣電總局下發行政文件:《關于進一步規范網絡視聽節目傳播秩序的通知》。通知指出:近期一些網絡視聽節目制作、播出不規范的問題十分突出,產生了極壞的社會影響。還有一些節目以非法網絡視聽平臺及相關非法視聽產品作為冠名,為非法視聽內容在網上流傳提供了渠道。為進一步規范網絡視聽節目的傳播秩序,總局做出了四點要求:1.堅決禁止非法抓取、剪拼改編視聽節目的行為。2.加強網上片花、預告片等視聽節目管理。3.加強對各類節目接受冠名、贊助的管理。4.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
總體上,我國的網絡視頻侵權及保護還處在一個相對無序狀態中,但是政府版權部門在鼓勵本土文化產業發展的潮流下已經開始重視相關問題,即便是現在仍較為寬松的法律環境,也不是某些網絡媒體、用戶享用“免費午餐”屢屢犯錯的借口和“避風港”。
[ 注 釋 ]
①侯瑋薇.民間文學藝術的知識產權保護[D].南京理工大學,2010.
②B戰也遭“盜版”,UP主能夠維權嗎?[EB/OL].www.jtnfa.com.
③《國務院關于修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的決定》[EB/OL].www.npc.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