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浩 謝子豪
江蘇警官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1
家暴對于民眾而言并不陌生,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家庭暴力都是一個讓人難以接受的字眼,尤其是在我國,家暴幾乎成為了女性和兒童在家庭中遭受暴力對待的代名詞。過去因為我國男尊女卑的傾向性明顯,很多被家暴的婦女和兒童都毫無抵抗之力,最終無法忍受采取了極端的手段,釀成了無法挽回的后果?,F在這種情況發(fā)生了一定的轉變,民警也開始插入了“家務事”之中,但是相關的執(zhí)法還處于待完善的階段。
“遇到困難找警察”這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警察喊的口號,雖然家庭暴力是對人的身心的強烈危害,但是由于我國進入法治社會的時間比較晚,人民群眾對于家暴的危害認識不足,很多群眾依然將家庭暴力當成是“家務事”,不想要外人干涉,更加不想要警察進行干涉。所以即便是民警插手了家庭暴力,對其進行執(zhí)法,也無法進行真實的危險性評估。那么民警在家庭暴力執(zhí)法中的危害性評估到底存在哪些不足和缺憾呢?
我國是法治社會,但是千百年來人情社會的現實也并不那么容易就改變,法治社會指的就是依法治國,完全按照法律法規(guī)中規(guī)定的家庭暴力處罰進行執(zhí)法,應該進行批評教育的進行批評教育,應該執(zhí)行“保護令”的執(zhí)行保護令,觸犯刑法的按照法律定罪。但是事實上“法不入家門”的思想還是根深蒂固。不僅在普通群眾的心目中是這樣,在民警的心目中也是這樣,遇到前來報警解決家暴問題的報案人,民警還是以調解為主,調解就是管理、調解就是處罰。社區(qū)、婦聯、民警三方面進行調解,在調解的過程中警察也沒有認識到家庭暴力傷害事件的嚴重性,忽視了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將本來可能會引發(fā)刑事案件的家庭暴力案件歸給社區(qū)或者婦聯,對自己的職權認識不夠清晰。例如有些婦女已經不堪忍受家庭暴力了,但是報案之后由于民警習慣了她的報案,所以還是移交給社區(qū)、婦聯調解調解,讓男人道個歉就算是解決了,也不想深入管,最后釀成了刑事傷害案件,這民警本身也是要負責任的。
家庭暴力危險性評估是一項比較復雜的工作,需要在調查走訪大量鄰里、收集大量可靠證據(包括受害者本身提交的證據)的基礎上進行評估,而不是單靠某一方面的證據進行評估。有些民警在辦理家庭暴力案件的時候認為這些都是小案子并不重要,不需要走訪調查,受害人前來報案的時候就要求填寫一張評估表,內容主要包括“是否曾威脅要殺您、您相信他也能殺您、是否控制您大部分生活、是否威脅您要傷害您娘家人、是否曾經監(jiān)視您等等”,這些都無法作為真正的證據,如果民警靠這些評估表就能斷定家庭暴力的危險性,就能斷定是否需要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那么所有的案件就都不需要走訪偵查了。
形式主義作風在有些民警身上還是存在的,尤其是基層民警對待家庭暴力,有些民警就生活在自己的片區(qū)之中,對左鄰右舍的都熟悉,加上自身對法律法規(guī)認識也存在誤區(qū)以及人情社會“法不進家門”的思想,對于有婦女遭受家庭暴力報案他們只是做做樣子,并沒有認真的對被害人進行危險性評估。也有部分基層民警工作任務繁忙,對待家庭暴力案件依然以協(xié)助社區(qū)調解為主,調解好了認錯了案件就可以結案了。
家庭暴力與其他的暴力沖突有著本質上的區(qū)別,受害者和施暴方是存在親密關系的,夫妻二人的關系這一點就無法越過去,如果是普通的施暴案件可以走正常的程序進行處理,但是涉及到夫妻的事情就不那么簡單了。首先受害者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報案之后希望能夠重罰,然后采取離婚的手段,這樣民警收集證據會比較容易,可以直接進行危險性評估,申請人身安全保護等等。但是還有另一種可能,就是受害者沒有想過離婚,只是這一次被施暴受不了了,所以才選擇報案,這樣危險性評估的工作就比較難進行了,有時候民警收集了一系列證據、調查走訪了很長時間,最后受害者不希望施暴人被處罰的太厲害,民警所做的危險評估工作就都白費了。
“據世界銀行調查統(tǒng)計20世紀全世界有25%-50%的婦女都曾受到過與其關系密切者的身體虐待。全國婦聯的一項最新抽樣調查表明,在被調查的公眾中,有16%的女性承認被配偶打過,14.4%的男性承認打過自己的配偶。每年約40萬個解體的家庭中,25%緣于家庭暴力?!边@項數據還是比較驚人的,同時從下圖1所示可以看出我國家暴的形式多種多樣,不是說沒有肉體上的摧殘就不算家暴了,還有性攻擊、恐嚇威脅、情感折磨等等,都是家庭暴力,都具有引發(fā)刑事案件的危險性,對社會正常的秩序也可能會造成危害。因此家庭暴力的危險性評估還是非常具有必要的,如果不對家庭暴力的危險性進行評估,可能民警就無法對受害者的人身安全受威脅的程度進行準確的認定,也無法深入的保護受害者的安全。畢竟家庭暴力屬于是家庭糾紛,中國還是比較注重家丑不外傳這種觀念的,如果不是情節(jié)比較嚴重,民警也沒有足夠的法律支撐對受害者進行保護,施暴者也不會畏懼法律的權威。

圖1 家暴表現形式
家暴涉及到夫妻之間的關系,所以必須要認定雙方的關系如何,例如一對夫妻已經分居超過6個月,那么法定上的婚姻關系就解除了,施暴者就不屬于家暴了,這種情況下要按照其他方式進行處罰。如果婚姻關系尚在繼續(xù),那么才可以以家庭暴力的名義進行危險性評估,這樣的家庭暴力危險性評估才具有法律效力。
在家庭暴力危險性評估中必須要考慮到受害者和施暴人雙方的個人情況,是有暴力傾向還是吸毒、需求,還是精神上有問題,這些都需要進行考慮,否則即便進行了危險性評估也是不客觀的,如果受害者認為婚姻還要繼續(xù),那么沒有根治家暴最終還是會對受害者造成家暴的威脅。
家庭暴力傷害程度這個指標的考量應該盡量全面,最重要的是人身安全,也就是是否遭受到了暴力對待、生命威脅、控制人身自由、自殺行為、傷害家人或者與受害者親近的親人朋友的行為,以及是否已經進行了生命威脅,例如讓受害者明顯不能呼吸的行為、其他明顯致命行為(灌藥、推下樓等等)、這些都是要綜合考量的因素。
家庭暴力危險性評估要嚴格按照法律規(guī)定執(zhí)行,在執(zhí)行中必須杜絕個人情感和人情關系,由政法委牽頭聯合法院、檢察、公安、司法、婦聯、民政、教育、衛(wèi)生與計劃生育等部門共同進行評估,最后同時蓋章簽字證明該評估生效。同時也應該將家庭暴力危險評估放入實施細則之中,有針對性的進行執(zhí)法,對于不同的家庭暴力情況,例如冷暴力、肢體暴力、性暴力等等,執(zhí)行不同的危險性評估表,評估危險程度,按照高度危險(身邊人會受到生命威脅)、中度危險(個人生命受到威脅)、危險(人身安全受到威脅)、家暴(暴力不斷)。高度危險和中度危險及時采取人身安全保護措施,24小時處理可能發(fā)生的問題,情況嚴重的進行24小時集中保護或者監(jiān)視保護,避免家庭暴力從家庭糾紛演變成刑事案件。
對于家庭暴力危險性評估方案的推廣,可以采取三種方式。第一種是組織學習班,要求各單位派人參加學習,學習之后在各基層派出所、公安局進行召開學習擴大會議,要求每個人都要學習使用家庭暴力危險性評估方案,并且提出相關的意見;第二種是派專業(yè)的人員下到基層派出所或者公安局進行現場指導使用;第三種是強制性要求使用,對各基層派出所或公安局分派家庭暴力危險性評估方案指標,對每個月上報家庭暴力的案件進行審核,對使用不達標或者沒有使用的單位、個人進行考核。
在實際辦案中家暴危險性評估制度的執(zhí)行可能會遇到一系列的阻撓,其實出現這種情況除了人民群眾對法律和自身權益保護認識的不足之外,更加重要的是家庭暴力危險性評估的權威性不足,這不僅是要對受害者負責,還要對民警工作的權威性負責,法律不應該是想要遵守就遵守,想要不遵守就不遵守的,民警調查到的事實也是要雙方負有法律責任的。這就要求辦案人員嚴格依法辦案,按照正規(guī)程序按部就班的執(zhí)行,不要抱有調解即是解決的心理,要維護司法的權威性,每個評估指標的公正性都不要忽視,同時也不要受到外界的干擾,尤其不要受到法律之外其他因素的干擾。
雖然從現在看來,家暴這種情況得到了一定的改變,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也明顯提高,但是家庭暴力事件依然存在,警察在執(zhí)法辦案中也針對家庭暴力案件的危險性進行了評估,不過這種評估也有不足缺憾需要解決,希望未來這些方面都能夠得到完善,讓家暴案件不斷減少。
[ 參 考 文 獻 ]
[1]朱華.長沙將推家暴告誡制度[N].長沙晚報,2015-10-15(A02).
[2]周韻曦.家庭暴力應作為獨立案由來懲戒施暴者[N].中國婦女報,2014-12-30(A02).
[3]吳春苑.我國兒童遭受家庭暴力現狀淺析[N].上海法治報,2016-03-16(B07).
[4]謝壽山.反對家庭暴力,不僅是“家務事”[N].解放日報,2016-03-08(010).
[5]鄧小波,邵偉.長沙將在公安系統(tǒng)推行家暴告誡令[N].中國婦女報,2015-10-23(A04).
[6]周頔.反家庭暴力的國外經驗[N].民主與法制時報,2016-05-08(008).
[7]王剛.韓國持續(xù)立法強化打擊家庭暴力[N].法制日報,2014-12-16(009).
[8]張馨云.聚焦反家庭暴力立法[N].云南日報,2014-12-23(002).
[9]郭錦潤,陳偉波,梁錦培.家是講愛而非講理的地方[N].中山日報,2010-03-16(A03).
[10]孫立瀛,張昕.反家庭暴力:游走在法律與道義之間[N].遼寧日報,2007-08-06(011).
[11]郭艷.警察干預家暴的立足點[J].吉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10,25(05):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