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芙蓉
宜賓市司法局,四川 宜賓 644000
2003年頒布實施的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規定,除法定辯護援助外,包括特殊群體在內的公民申請法律援助必須符合經濟困難的標準。2016年四川省司法廳印發的《四川省法律援助程序細則》(以下簡稱《程序細則》)再將農民工的追索勞務報酬、雇傭類人身損害賠償,殘疾人請求侵犯人身權益賠償,家暴受害人請求依法保護。
《條例》規定民事(行政)法律援助受案范圍僅6類。2016年中共四川省委辦公廳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聯合下發的《關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實施意見》規定,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軍人軍屬申請法律援助不設法律援助事項范圍限制,實現軍人軍屬法律援助服務全覆蓋。
以宜賓市為例,全市共建立市、縣(區)法律援助咨詢服務大廳11個,均設立在交通方便的臨街一層,設置未成年人、老年人、軍人軍屬、農民工專門服務窗口,由專職律師、法律專業人員值守;在全市185個鄉(鎮、街道)依托基層司法所建立起法律援助工作站,由司法所所長擔任工作站站長;村(社區)設立法律援助信息員(聯絡員),就近為特殊群體服務。
大量的農民工討薪、工傷維權就處于此類尷尬境地。高縣籍農民工謝某經老鄉介紹于2012年開始在包工頭董某手下干活,無書面勞動合同,工資按日結算。謝某明知不簽書面勞動合同違法,但心存僥幸。2014年工作中腦部受重傷,董某用自己的車將謝某送至醫院治療,出院后拒絕賠付。謝某的援助申請,屬無條件受理,但又受限于證據的空白缺失,援助機構也感困難重重。最終,該案歷時2年多,多方調查,協調多家職能部門才為謝某追回賠償40萬元。
此類多發于未成年人、婦女、老人的人身權益保護。下崗婦女楊某離異后認識王某,雙方同居于楊某家中,半年后楊某發現王某性格有缺陷,雙方分手。王某以雙方同居期間財產糾紛為由,長期在上下班路上尾隨跟蹤楊某,或半夜敲打楊某家門,但王某從不使用暴力行為,也不辱罵羞辱,長期隱蔽騷擾楊某。
此類糾紛多發于婦女、兒童、老年人財產損害賠償類案件后續的執行、分配。目前,侵權損害賠償類法律規定明確,證據收集相較容易,此類援助案件相對成功率較高。
我們通過充分利用手機客戶端平臺,微信、微拍等移動終端的普及,對特殊群體的法治宣傳也全面進入“微時代”,有效地利用微信、微博等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內容清晰、方便儲存等獨特優勢,開展法律知識有針對性點對點推送,用常見維權案例、簡短易記的知識點、生動的法制微視頻等碎片化、短小化、簡易化的方式將相關法律知識傳遞給特殊群體,提高其法律意識。
探索特殊群體法律援助服務差別化標準,簡化特殊群體法律援助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間,努力實現特殊群體法律援助申請當日受理、審查,快速辦理。聯合民政、工青婦老殘建立完善法律援助對象動態信息數據庫,提高特殊群體服務的針對性。
在現有法律援助工作站設置的基礎上,加強信息化建設,完善12348法律援助熱線電話,打造法律援助網絡服務,實現法律援助實體、熱線、網絡線上線下融合的服務模式。借助12348熱線、網上援助實行特殊群體法律援助服務預約、上門服務等,提高特殊群體法律援助服務的獲得感。
利益沖突的糾紛、執行不能的后果讓法律援助來之不易的成果變成了鏡中花、水中月,但受援人的生產生活困難卻是客觀存在的。在此情況下,法律援助后續中引入公共法律服務,在公安、檢察、法院、司法、律師五位一體的公共法律服務主體的協調下,用司法救濟、心理輔導、人民調解等多種公共法律服務手段,引入民政救濟、社會關懷、工青婦老殘群團和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互助的公共服務。
為特殊群體提供完善的法律援助服務,充分響應法律援助機構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還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們調查。我們要把特殊群體的需求放在首位,不僅需要好的工作思路,還需要有效的工作機制和工作方法,我們必須通過實際工作來保證特殊人的合法權益。
[ 參 考 文 獻 ]
[1]鄭巧玲.特殊群體法律援助的現狀與對策[J].發展研究,2016,10:94-96.
[2]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第三屆中歐法律援助研討會綜述[J].經濟導刊研究,2016,12: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