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亮
廣州市從化區人民法院,廣東 廣州 510900
現階段,我國并沒有統一的民事執行法律,民事執行活動還沒有一個相對穩定的依據,再加上我國基層單位的復雜性,有些法院地域色彩較強,我國的民事執行機制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完善。從一定意義上來講,民事執行制度是民事執行理念、執行程序、執行規定、執行監督等一系列有機組成部分的統一稱呼。但是,在現實中,申請人在獲得法院判決后,由于各種原因得不到有效的執行后,往往使這些制度流于形式,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也很難得到保護。
所謂民事執行是指人民法院將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等生效法律文書付諸實施的行為,也指將法院已經生效的判決、裁定等生效法律文書所確定的內容付諸實現以及執行過程中的變更執行等問題而依法進行的活動。民事執行的原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民事執行活動必須以生效的法律文書為依據,依法定程序和方式并遵守實體法的規定進行。
也稱比例原則,執行措施必須是必要而適度的,要求對被執行人的執行必須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內,在執行目的與執行措施之間、申請執行人與被執行人利益之間保持合理的平衡:一方面把債務人的痛苦降到最低點,另一方面確保債權迅速、充分的得到實現。
法院根據債權人的請求,為了實現生效法律文書所確定的權利,窮盡各種執行方法、措施和途徑,對被執行人的財產進行了必要的調查、審計,依法采取了查封扣押凍結拍賣變賣等執行行為,在履行了上述程序后仍不能滿足權利人利益的,法院才能裁定終結執行程序。
民事執行,歸根到底是我國人民法院運用國家法律的強制力,是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的一項重要工作。近幾年來,我國雖然在執行的過程中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
在民事執行的過程中,一個很大的阻礙因素就是地方保護的存在。這一點在一些偏遠的,經濟不發達的地區表現的尤為明顯。由于地方保護主義的存在,給我國的司法權威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同時也侵害了我國的國家利益以及民事執行中債權人的相關利益。地方保護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一些問題,首先是某些地方領導的主觀干預,其次就是相關的協助部門提供的協助不是很到位,再次,基層某些執法人員在私下搞地方保護主義,對法院的委托執行置之不理;此外,少數地方的公安部門由于受到地方領導的影響比較大,以此為借口妨礙民事行為的執行。
長期以來,腐敗問題一直是我國社會比較關注的問題之一。在執行案件的過程中,腐敗問題也占有較高的比例。某些執行人員隨意接受當事人吃飯,收受賄賂等行為,嚴重影響了案件的正常執行,這不僅嚴重影響了我國的法律的權威,更侵害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在這會上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
根據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執行一個案件一般要在六個月內執行完畢,但是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超期現象比較嚴重,一些案件有時要拖好幾年才能執行完畢。可以說,執行效率的低下對于執行人的利益造成了嚴重的損害,更對國家的利益和我國的司法權威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執行效率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是超期執行的現象特別嚴重。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超期執行案件,這已經嚴重影響到我國法院以及司法判決的權威性。其次,就是我國的民事執行案件執行成功率比較低。案件執行超期最終造成的后果就是“正義不會來”,所以,在現實的生活中,就會出現很多這樣的情況,當事人拿著判決書,卻得不到自己的合法利益。判決書成為一紙空頭支票。除此之外,被執行人的財產在查處的過程當中也存在這一定的難度,許多犯罪嫌疑人十分狡猾,通過各種方式和手段來逃避法律。
此外,在現實生活中,還存在著很多瑕疵執行的現象。所謂瑕疵執行實質是由于民事執行機構的執行人員在執行的程序上的缺陷,這種缺陷會導致當事人一方利益的損害。瑕疵執行的原因有很多種,不過大多都是因為公職人員執法懈怠造成的,其次,就是執行的隨意性比較大。在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中,并沒有對執行的過程做詳細的規定,所以,執行員在執行的過程中自己的裁量權就比較大。如果執行員有較大的裁量權,就會在一定程度上與法律產生沖突,無法有效的對其進行執行。
隨著社會的發展,當今社會的一些犯罪手段也越來越隱秘化,很多犯罪分子犯罪的手段相當隱秘,這也給民事執行帶來了較大的難度,有些財產根本無從查起,而且即使是查到了,變現問題又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從現階段我國的執行法律體系來看,最高院以及各級地方法院對民事執行出臺的解釋,必須要在民事執行法律的架構內才行。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現行的關于民事執行的法律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但是,如果要想對民事訴訟法進行全面的修訂,其難度又非常的大,短時期內也難以完成。所以說,制定單獨的強制執行法還是比較可行的,同時,如果制定單獨的強制執行法,也間接的提高了民事執行法律的位階從而也避免了民事執行與其他法規的沖突。
從現階段的情況來看,民事執行立法之處對于民事執行權的屬性界定還是比較模糊的,其劃分的也不是很明確。在我國,民事執行權一般采用的是具體實施權與執行裁判權于一體的模式,這就造成了執行人員在執行的過程中其主觀影響比較大,有些可能在執行的過程中獨斷專行。所以,筆者認為,還應該對制度實現規范化,根據執行權的行政屬性和司法屬性達到分權制衡的目的。將執行裁決權和實施權分離出來,相互制約,打破原有的集權體制。
在民事執行的過程中,執行違法以及超期執行等行為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檢查制度不健全的原因造成的。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的民事執行監督主要來自于法院內部和社會兩大部分,而在這其中,檢察院主要處于專門監督機關的地位。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國的法律對各種監督方式及機關并沒有在條紋上所處細節性的規定,這導致在具體的事件過程中,內部監督的方式效果是不太顯著的。在這方面,首先應該擴大監察的范圍。其次,還應該執行執行過程公開的政策,能夠讓社會給予其一定的監督,使執行的過程公開化、透明化,這樣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在民事執行過程中公開是最基本的前提條件。而執行過程的公開首先應該包括公開執行聯的條件以及負責執行的人員和法官,其次還應該對執行的細節進行公開;再次,對于一些相對復雜的執行案件,還應該保證其能夠進行公開聽證,聽取民眾的意見。此外,有條件的話還應該實現不動產全國聯網,降低相關部門在執行過程中稽查的難度,這樣在執行的過程中,也會大大提升執行的效率。
[ 參 考 文 獻 ]
[1]徐軍強.新《民事訴訟法》視野下民事執行檢察監督效果的強化[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17,19(01):121-128.
[2]熊躍敏,曹新華.我國民事執行監督的路徑選擇與體系構建[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2):75-81.
[3]趙繪宇,黃卓昊.救濟、分權與檢察監督——構建我國民事執行權的三重制約機制[J].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0(03):74-79.
[4]楊凌珊.從民事執行權的性質論我國民事執行體制的重構——兼論我國執行難問題的解決[J].法制與社會,2009(16):181-182.
[5]譚秋桂.論民事執行機制與社會信用體系的關聯性[J].求索,2009(02):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