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欣
溫州市人民檢察院,浙江 溫州 325000
逮捕是檢察院批準或決定,法院決定,公安機關執行的,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一定時間內完全剝奪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本文所指的捕后不訴案件是指檢察機關偵監部門批準逮捕后公訴部門作出不起訴處理的案件。刑事不起訴是檢察機關公訴職能的一項重要內容,檢察機關通過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移送起訴的案件和自行偵查終結的案件審查后,認為犯罪嫌疑人的行為依法不應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其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以及對于補充偵查的案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從而不將犯罪嫌疑人訴交法院審判的處理決定。
極履行賠償義務,取得被害方諒解,有認罪悔罪的新情節,公訴部門在審結后認為犯罪情節輕微作不起訴處理。實踐中該類案件主要發生在交通肇事、故意傷害等案件中。
逮捕具有訴訟初始階段性的特點,隨著捕后偵查取證的深入進行,以及公訴部門在審查后針對證據情況進行退回補充偵查,并隨著同案犯陸續歸案、偵查機關訊問、取證工作進一步深入,證據進一步收集固定,證據材料比批捕階段更加充分,案件事實更加明晰,導致原先審查逮捕時采集的證據、認定的事實在審查起訴階段發生了變化,公訴部門審結后認為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從而作出不起訴處理。
偵監部門、公訴部門辦案人員對案件證據證明標準把握和法律理解適用有不同認識,也是出現捕后不訴的重要原因。如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幫助行為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是否必須以獲利為必要條件偵監部門與公訴部門出現爭議。
實踐中還存在以下情形:某一行為在偵查、拘留、逮捕階段根據法律規定依法構成犯罪,但是在漫長的刑事訴訟的過程中,據以定罪的法律依據被修改或者立案(定罪)標準被提高導致該行為在偵查終結階段、審查起訴階段、判決階段作出撤銷、不起訴、判決無罪。①
在審查逮捕、審查起訴環節要更加重視證據的精細化審查,注重主客觀證據的對比、分析,將全案證據聯系起來進行綜合判斷,構建以客觀證據為核心的證據分析論證和事實認定體系,改變過去“口供中心主義”的傳統思維,從客觀的物證、書證等證據到主觀的嫌疑人供述、證人證言等言詞證據,堅持從客觀證據到主觀證據的審查方式,準確認定案件事實。
將檢察機關法律文書說理作為落實司法責任制、強化對檢察權行使的監督、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抓手,嚴格落實辦案檢察官的說理主體責任,做到闡明事實、釋明法理、講明情理、繁簡適當、語言規范,不斷提高審查逮捕、起訴工作水平。在司改背景下,法律文書的分析論證越來越重要,檢察機關應更加重視法律文書的質量。
注重律師在人權保障中的重要作用,依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全面審核證據、充分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在審查逮捕階段,應全面貫徹新刑訴法關于審查逮捕階段聽取律師意見的要求,切實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充分保障律師行使辯護權,確保審查逮捕案件質量。審查起訴階段,應當及時告知當事人有權委托辯護人,對符合規定的應為其提供法律援助律師,應保障律師的會見權、閱卷權、調查取證權、發表意見權等,確保審查起訴案件質量。
捕訴銜接不僅指制度上的無縫對接,也包含合作關系的建立②,建立新型良性互動檢警關系和緊密銜接的捕訴關系,充分發揮檢察機關審前主導和過濾作用意義重大,偵監、公訴部門要加強部門間溝通協調和工作聯動,探索建立偵監、公訴跨部門檢察官聯席會議機制,完善和統一捕訴環節在證據審查、事實認定、法律適用方面的標準,形成執法共識。
當前深化司法改革處于承前啟后的關鍵階段,檢察機關更應精準定位創新發展,以司法改革檢察先行為思路,以規范司法行為和強化案件質量為抓手,進一步落實司法責任制改革各項要求,更加突出檢察官辦案主體地位,確保偵監、公訴部門的檢察官成為有職有權、相對獨立的辦案主體,加強檢察輔助人員配備使用,讓檢察官將工作重心放在案件審查、證據分析論證和文書把關等決定性、親歷性的司法事項上。
[ 注 釋 ]
①石岐,張寧.因法律規定變化而不予追究刑事責任賠償案件處理之思考.人民檢察,2006,6(下):27.
②杜華.捕訴銜接問題探討.法制與社會,2009,11(中):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