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 霞
山東省海陽市公證處,山東 海陽 265100
公證制度出現以來,其作為一種重要的信用保障機制,就在商業和民事活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并且體現了幾點重要的價值。
公證機構做為第三方證明人,以中立的立場,客觀公正的職業操守,做出得到當事人及第三方認可的公證結論,發揮出其特有的信用平臺功能。
在一些社會利益主體出現的糾紛中,如果沒有公證力量的介入,那么往往在雙方都互不相讓的前提下,其中一方如果采取一些非正當手段來輔助實施,那么很可能會對另一方當事人甚至是第三方利益造成損害,而即便是通過司法程序來進行追隨,也會因為缺乏相關的證據而增加司法審判的難度。而如果公證力量參與其中,那么因為公證工作是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并且有法律賦予的強制執行效力,一旦當事人出現了利益糾紛,將有助于保護當事人的正當權益。
例如人民法院審理案件中,如果在收集、調查證據時涉及某項文書,該文書已經公證證明,在無相反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情況下,應確認其效力,可以直接采證。對依照法律必須公證證明的法律行為,則公證證明就成為這些法律行為生效的必要條件。經公證證明的債權文書具有強制執行效力,當債務人拒不履行時,債權人可以直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不需要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作出裁判。對避免或減少訴訟發生、提高訴訟時效、維護國家法律秩序有著積極的意義。
公證活動往往出現在分歧糾紛發生之前,對于社會主體的商業、民事活動進行公證,用以監督和規范。由于公證力量的參與其中,當事人往往會考慮到一定的違規成本和違規結果,由此自覺地放棄一些違規行為。而由于公證本身也帶有一定的監督作用,所以對于當事人中的出現的一些不規范行為的苗頭,可以進行警示和糾正。由此,公證對于守規的當事人能夠發揮應有的作用,而對于不守規或者規矩意識薄弱的當事人,也能夠起到預防作用,化解有可能產生的嚴重的矛盾沖突。
隨著社會發展和市場經濟的逐漸成熟,社會上的各種商業、民事行為也不斷活躍,但當遇到一些和利益相關的問題的時候,信任保障也就成了其中的關鍵點。而公證作為社會司法體系的一部分,其過程和結果本身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因此,公證作為一項法律服務提供給當事人的時候,將有效降低信任風險,確保各方正當利益能夠得到保障。而一旦出現糾紛,也可以依照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處理。
公證制度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為當事人提供了一種能夠和平解決分歧的方法,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社會和諧。當前,各類經濟活動、民事活動中的行為種類不斷豐富,違約風險的幾率也在不斷增加。因為公證機構本身具有的公信力及公證結果的法定證據效力,公證能夠事先從法律層面化解當事人之間出現的相關分歧,避免糾紛的產生、擴大,從而更好的促進社會和諧。
綜上所述,公證的價值簡而言之就是需要體現的國家和社會合理需求的某種結果,即公證的結果需要符合國家和社會的需要,要對國家和社會各方面合理合法的利益保護有一定的正面作用,推動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本文認為,公證的價值要能夠有效實現,需要做到三點,第一是要能夠實現公證在法律層面的公平正義;第二要加強公證人員素質,建設高質量公證隊伍;第三是公證要追求一定的效益。
所謂實現法律層面的公平正義,即是指公證程序、公證結果要能夠體現法律的公平正義。
首先公證程序要體現公平正義。公證人員必須根據公證事項確定其適用的法律,并以法條為矩,對公證事項進行去偽存真,確認其真實性、合法性,在這一過程中讓當事人感受到過程的公平與法律的正義。由于公證活動并不直接對當事人的實體權利和義務關系作出直接安排和處理,因而在公證活動中對程序公正有著較強的要求。公證人員要按照法定的程序規則和要求,實施具體的公證行為,具體到公證過程中,一是要公正對待當事人,充分聽取當事人的訴求,尊重其合法權利。二是履行充分告知義務,提供所必要的法律信息,方便當事人做出明確決擇。三是綜合利用詢問證人、現場走訪、調查取證、科學鑒定等方式,認真收集有關證據。四是要落實資質與回避要求。要認真落實人
員資質、人數要求及是否和當事人有利益關系等資質要求。
其次在法律框架下出具公證結果,才能充分體現法律的公平正義。公證書是公證活動的最后一環,其所證明的內容必須符合法律、法規或政策的規定,也只有在法律框架下的公證結論才會具有法律規定的效力,才能夠實現法律的公平正義。因此在出具公證結果的時候,一定要在證據資料充分可靠的前提下,真實、客觀反映公證事項,保障其證據效力、強制執行效力和法律行為成立要件效力。
總之,公證程序及結果就要體現法律的正確運用和有效覆蓋,從而牢牢把握公證信用價值底線,維護公證的公信力,實現法律層面的公平正義。
公證工作人員是公證制度執行的主體,也是公證價值能否實現的主要影響因素。公證價值要能夠有效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公證人的行為,而公證當事人的正當利益能否得到實現,也取決于公證人能否按章工作、秉公辦理。所以首先是公證機構要堅持依法規范,推進公證執業規范化、標準化,完善公證執業準入、監督機制,加強公證質量監管,確保公證活動依法、客觀、公正。其次公證人員在公證工作中,應當注重自身的道德修養,樹立正確的公證執業理念,建立起良好的價值追求與服務意識,在公證的當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產生矛盾的時候,采取正確的方式進行處理。再次是完善考評機制,提升綜合素質。公證機構不應當僅僅依靠業務收費作為公證人員的考核標準,而應當對其職業素養、法規認知、服務意識、遵紀守法意識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考核。如山東省公證員年度考核遵循客觀公正、民主公開、年度考核與平時檢查相結合、注重實績的原則,從政治思想、業務績效、工作質量、執業能力情況等方面進行全面考評。
這里所指的公證效益,并不是指公證工作所產生的經濟效益,而是社會效益。主要是指公證工作開展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公證的過程、結果和所投入的社會資源的關系,以及所產生的包括當事人態度、社會公眾態度、對社會各方面的作用和影響。而公證效益實現如何,也將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公證工作的社會認可度如何,尤其是在當下,隨著公證工作已經納入到市場競爭中,社會的認可對于公證的長遠發展也顯得十分重要。為此,作為公證機構,要重視社會效益的實現,自覺把維護公證工作社會效益的目標真正體現到公證服務和公證工作管理之中。要在堅持依法公證、誠信公證的前提下,注意合理利用好政府投入的資源,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盡力維護好各方面的正當利益,不斷贏得公證工作良好的社會評價。
當前,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日趨活躍、人們社會行為的不斷多元化,社會各界對公證的需求也不斷旺盛,如何有效實現公證價值也成為了司法體系建設中的一項重要課題,為此,應當從機制、流程、結果等方面不斷探索,持續提升公證的價值。
[ 參 考 文 獻 ]
[1]張文章.公證制度新論[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6.
[2]陳光中.公證與律師制度[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10.
[3]楊榮元.論公證制度的價值與功能[J].中國司法,2005.3.
[4]陳宏榕.公證制度的若干問題的探討[J].法與思考,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