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淵
浙江浩誠律師事務所,浙江 蘭溪 321100
章某某系某市經濟開發區基建辦工作人員,工人編制,工作職責為開發區基建工程的現場管理、協調。2015年,開發區征用某村土地作為開發區的建設用地,在征用過程中,某村要求以村經濟合作社名義承包征用土地的三通一平工作,開發區同意后雙方簽定了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合同簽定后,村經濟合作社將土地平整工程轉包給李某,約定工程“土方量以開發區審核為準”。轉包合同章某某并不知情,章某某也沒有參與該工程施工過程中的管理工作。土地平整工作完工后,李某將土方量計算表拿給章某某,表明和某村經濟合作社結算工程款時需要開發區審核,要求章某某幫忙證明一下,章某某在并不了解土方工程量具體數量的情況下,在表上簽署“情況屬實”。李某以此表為據,和某村經濟合作社結算了工程款。2016年,某村發現土方數量有誤,李某多結算了三十余萬工程款,遂向某市檢察機關報案,舉報章某某濫用職權,致使某村經濟合作社損失三十余萬工程款。某市檢察機關立案偵查,在偵查過程中發現章某某在本工程中沒有任何利益糾葛,在其他工程中收受煙、購物卡價值數千元,遂以濫用職權罪、受賄罪向某市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第三百九十七條,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濫用職權罪,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反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濫用職權或者超越職權,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犯罪。
筆者接手本案后,認為章某某構成受賄罪,但從濫用職權罪構成要件的角度分析,章某某的行為不符合濫用職權罪的構成要件。犯罪構成是指依據我國刑法的規定,決定某一具體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及其程度而為該行為構成犯罪所必須的一切客觀和主觀要件的有機統一。[1]檢察機關指控難以成立,理由如下:
(一)從犯罪主體來看,章某某雖然是非公務員編制的工人身份,但是從其所從事的工作性質來看,應當屬于“在國家機關從事國家公務”,所以主體身份應當屬于聘用型的在國家機關從事公務的人員,符合濫用職權罪和受賄罪的主體要件,受賄罪應當是成立的,濫用職權罪的主體要件也沒有異議。
(二)章某某沒有侵犯濫用職權罪所指向的客體。濫用職權罪所侵犯的客體,是國家機關的正常管理活動,影響國家機關的正常工作秩序。筆者認為章某某的行為,沒有侵犯國家機關的正常管理活動。雖然村經濟合作社和李某簽定的合同中約定,土方量以開發區審核為準,但是作為國家機關的開發區,法定職責中并沒有為他人審核工程量的職責,在開發區工作的國家工作人員當然也沒有該項職責。也就是說,為李某審核土方量,并非開發區的法定國家公務,開發區沒有權利和義務為他人審核工程量,所以筆者認為,在工程量的審核過程中無論是否有過錯,均非是在從事國家公務過程中行使職權的行為,章某某的簽字行為,只能代表其個人意見,不能說是章某某代表作為國家機關的單位作出的意見表示,對作為國家機關的開發區行使職權、維持正常的工作秩序沒有任何影響,對國家機關的聲譽也沒有任何損害。
(三)章某某的行為不符合濫用職權罪的客觀表現形式。濫用職權罪的客觀表現形式,是指以不當目的實施職務行為或者是以不法方法實施職務行為。本案中,已經查明的事實表明,章某某在簽字過程中沒有收受任何不當利益,也沒有約定事后收取,不存在不當目的。而要構成濫用職權罪,前提是必須要有“職權”,并且“濫用”這個“職權”。章某某在結算表上簽字的行為,因為其本身并沒有審核工程量的職權,并不屬于實施職權的行為,更談不上是以不法方法實施職權。所以從客觀表現上來看,也不構成濫用職權罪。
(四)章某某沒有濫用職權罪的犯罪故意。濫用職權罪是故意犯罪,行為人在實施濫用職權的行為時,主觀上必須是故意的,即行為人主觀上必須明知該行為是逾越自身的職權,不按或違反法律決定、處理其無權決定、處理的事項,或者違反規定處理公務的行為,主觀上必須是有特定的犯意,而該犯意必須是惡意。本案中,章某某在結算單上簽字的時候,主觀上并不知
道結算的工程量是虛假的,有虛報的部分存在,章某某并沒有幫助李某虛報工程量、多結算工程款的主觀故意,而是本著幫助李某能順利結算到工程款的目的實施了簽字行為,應當屬于“好心辦壞事”,所以從故意犯罪的角度分析,章某某并沒有犯罪故意,不符合濫用職權罪的構成要件。
(五)濫用職權罪的犯罪后果必須與犯罪行為有明確的因果關系。本案中,某村經濟合作社多支付的工程款有三十余萬元,從數額上看已經達到立案標準,但是筆者認為,某村經濟合作社在本案中的地位是一個參與市場經濟活動的普通組織,其所有的活動,均應遵循市場經濟的普遍規律,包括風險自付。本案中的村經濟合作社和轉包方約定由沒有義務和資質的國家機關核算,這種約定本身就不符合市場活動的通行做法,在最后結算時自身也沒有仔細審核,僅憑章某某簽字證明的結算單就多支付他人工程款,這個后果是其放棄了審核權造成的,是自身的原因造成的損害后果,與章某某在結算表上簽字的行為,并沒有刑法上的直接因果關系。章某某與村經濟合作社之間沒有任何法律意義上的權利和義務關系,章某某簽字證明的行為,并不必然導致村經濟合作社多支付工程款,所以村經濟合作社的損失與張某某的行為之間不屬于刑法意義上的直接因果關系。
本案一審人民法院判決章某某濫用職權罪不成立,受賄罪成立,但是情節輕微,免于處罰。檢察機關不服一審判決,以章某某構成濫用職權罪為由通過上級檢察院向中級人民法院提起抗訴,中級人民法院裁定駁回抗訴,維持原判。
檢察機關之所以認為章某某構成濫用職權罪,并且在一審判決后還提起抗訴,原因在于檢察機關認為章某某是在從事國家公務的過程中錯誤的行使職權,并且造成相關組織三十余萬元的損失,同時在新形勢下,國家工作人員職務經濟犯罪的不容樂觀,職務犯罪不斷蔓延,呈持續上升趨勢。這是當前國家工作人員職務經濟犯罪所呈現出的最顯著的特點。[2]筆者認為,本案中章某某的行為對照濫用職權罪的四個構成要件來看,除了主體資格沒有異議外,其他三個方面均不符合,雖然檢察機關為了打擊不斷上升的職務犯罪而堅持指控,但是我們應該認識到,刑事訴訟是“最終解決”,即刑事案件一旦被提交法院審判,法院不僅要提出一項裁決,而且這一裁決對被告人刑事責任的確定須具有最后的約束力,控辯雙方一般不得再向法院提出重新審判的要求,任何其他機構也不得再受理這一案件,更不得就該案件再作出新的裁決或決定。[3]刑事訴訟作為法制社會的最后一道防火墻,應慎重進行,在不符合法定要件的情況下應認定無罪。最終筆者的意見得到法院的支持。
[ 參 考 文 獻 ]
[1]阮方民,袁繼紅,周振曉.刑法學[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45.
[2]陳正云,錢舫.國家工作人員織職務經濟犯罪的定罪與量刑[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
[3]陳瑞華.刑事審判原理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