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東
重慶津舟律師事務所,重慶 402260
根據我國《社會保險法》的規定,國家建立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其目的是保障公民在工傷、疾病、年老、失業、生育等情況下可以依法從國家、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社會保險包括工傷、醫療、生育、養老、失業保險等。養老保險,是指保障勞動者在年老喪失勞動能力后,不能從事勞動崗位以后本人的基本生活需要而設立的保險。主要內容有:離退休條件;離退休后的待遇;死亡后的撫恤費、補助費、喪葬費、供養直系親屬救濟費等。生育保險,是為保障婦女勞動者在生育期間暫時喪失勞動能力時的基本生活需要而設立的保險,內容包括產假期間工資待遇、產假,生育醫療費用等。醫療保險,是為保障勞動者在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期間暫時或長期喪失勞動能力時的基本生活需要而設立的保險,主要內容有:病假及病假期間的醫療費用、工資待遇、住院費用、藥費等。失業保險,是為保障勞動者在失業后,尋找工作期間基本生活需要而設立的保險。主要內容有失業生活補助費、保險金等。
1、《勞動法》、《社會保險法》、《職業病防治法》、《工傷保險條例》、《失業保險條例》、《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等法規做出了明確規定,職工應當參加社會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勞動者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有權監督本單位為其繳費情況,勞動者個人應繳社保費部分,由所在單位從本人工資中代扣代繳。當前,在區委、區府的正確領導下,江津區的經濟及各方面均發展較快,有很多農民到區城鎮、街、工業園區等長期定居工作生活,大部分企業單位均依法為勞動者參加社會保險辦理了登記,但有的用人單位卻拒不執行勞動社會保險法規的規定。如江津區雙福街道部分聯營超市企業從成立至今,未依法為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及參加社會保險,嚴重違法,勞動者反映強烈。如果不及時督促切實解決眾多勞動者的社會保險問題,以后不但可能會發生群體勞動糾紛和重大矛盾,還會造成信訪社會不穩定,把問題和困難推給政府。因此,認真貫徹執行勞動社會保險法規的規定,切實研究如何全面解決勞動者的工傷、養老、醫療、生育、失業保險等問題,已勢在必行。
一是勞動者法律意識淡薄,不知如何維權保護合法權益,有的勞動者為了工作崗位不丟和家庭生活生計不敢依法維權。二是宣傳勞動社會保險法規的工作還不夠,企業工會作用不明顯,有的工會根本未起到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作用。三是用人用工單位確實存在資金經營困難。四是用人用工單位故意逃避法定義務和責任,不執行勞動法規的規定。五是勞動部門主動監管有困難。人口范圍覆蓋小。社會保險法的適用范圍是社會保險立法中爭論較為激烈的問題之一,與不同社會群體的利益有緊密關系。在《社會保險法》描述中,保障的對象只是在社會成員中的一部分從業人員,不包括農民、居民、公務員和軍人。所以,這部法律對相對大部分社會成員來說是不適用的。六是統籌層次較低。低層次的統籌極大限制了社會保險的社會共濟作用,它阻礙了作為勞動力的自由流動;社保基金封閉運轉在小范圍內,會導致資金存在安全隱患。
1、發動企業工會的作用,工會依法代表員工與企業業主協商,及時溝通妥善解決社會保險辦理問題。2、開展勞動社會保險法規的宣傳教育活動,加強對企業業主、個體工商戶的法治教育,明確企業與勞動者的權利義務。3、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企業可向區社會保險部門申報按重慶市公布規定的社會保險繳納最低限額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4、對于拒不履行勞動社會保險法規規定的企業,勞動部門可依勞動者投訴,展開調查依法處理,也可組織對企業開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和明查暗訪,發現有違反勞動法規的企業,立即責令及時整改等。5、建議成立勞動保障系統執法監督聯合機構,監督企業對勞動社會保險法規的貫徹執行情況。建議具體由人勞動局牽頭,建委、國土、公安、工會、婦聯、殘聯、鎮、街、工業園區、管委會部門等參加。必要時可邀請人大代表依法監督、政協委員民主監督。
綜上,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勞動者,一定要讓勞動者的權益有保障,無后顧之憂,讓勞動者感到勞動很光榮很快樂,為經濟社會發展多做貢獻。因此,要全面開展認真貫徹落實勞動社會保險法規的工作,對企業、法人、其他組織切實開展法治宣傳、法治教育和執法大檢查,找出原因找出問題,切實解決好勞動者社會保險辦理難的大問題。
[ 參 考 文 獻 ]
[1]鄭功成.中國社會保障制度變遷與評估[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77-78.
[2]孫紅湘,陳紅芳.農民工社會保險狀況調查分析與對策研究[J].開發研究,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