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利艷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發展學院,陜西 楊凌 712100
本次調查的目的在于了解當前社會普通民眾對成年人監護制度的了解與接納程度,并立足于我國客觀現實的發展需要,更好地對成年人監護制度進行理論剖析,從而為未來成年人監護制度的更好實施提供有效建議。
本次調查采用的是問卷法,問卷發放形式以紙質問卷為主,網絡問卷為輔。
本次調查以廣西省桂林市為主要調查地,同時邀請全國其他地區的民眾通過網絡問卷參與本次調查。
本次調查的對象主要是普通民眾,其涉及各個年齡、學歷和職業,保證了樣本的多樣性。
調查顯示,僅有7.77%的被調查者聽過并且很關注我國法律對成年人監護制度的有關規定。68.92%的受訪者不清楚甚至從未聽說過,只有少部分民眾表示很了解此制度。由此可知,社會普通民眾對我國法律對成年人監護制度的有關規定的了解程度和關注度都很低。
在實際調查過程中,發現身邊的精神健康狀態存在問題的成年人平時都由父母、子女照料的高達86.49%,但監護人履職狀況并不樂觀,監護人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些精神健康狀態存在問題的成年人的財產權益、人身健康與安全、心理自尊以及自我選擇、決定權利等方面都容易遭到不公平待遇。
從調查結果來看,絕大多數民眾能接受成年人在有自主判斷能力的情況下,自己選定其親戚、朋友、或者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作為自己的監護人,其所占比重高達83.78%,但能接受非家屬作為成年人監護人的僅占56.76%,且71.43%的被調查者都希望有專業化的監督機構對成年人自主選定的監護人進行監督。
成年人選擇誰作為自己的監護人是一個首要的問題。《民法總則》雖構建了以尊重被監護人意愿為原則、保障被監護人合法利益為目的的新型監護模式,但對監護人的規定僅僅采用了“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組織”的簡單性描述。由以上調查數據可知,能接受非家屬與不能接受非家屬作為成年人的監護人的民眾幾乎各占一半,民眾的態度反映了他們對成年人監護人的選任還存在不少爭議。
在本次調查中發現,對精神健康狀態存在問題的成年人的照料基本上都由家庭承擔,但監護人逃避監護義務、怠于履行監護職責的現象頗多,被監護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常常受到侵犯。而我國當今法律并沒有明確充分地規定監護人的職責與義務,只是在指導層面上建立了指向性規則,這顯然與社會實際需要不符。
如前所述,我國成年人監護實踐中常有監護人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情況。而《民法總則》僅規定了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損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法律并沒有規定具體的監護監督人,也沒有對監護監督的職權以及措施作出明確的規定。由此看來,我國法律對成年人監護監督的規定還存在很多漏洞。
針對監護人選任上存在的不信任和不確定因素,我國法律應當結合既有法定監護人的規定,從正反兩個維度明確監護人的選任要求,以此來消弭民眾對自己未來監護事項的擔憂。
針對實踐中監護人往往怠于履職的問題,我國立法應當在當事人意思優先原則和監護事務必要性原則指導下明確和完善監護人的監護職責、監護事務的范圍以及監護人的權利義務。在監護關系存續期間,監護人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意愿積極履行監護職責,嚴禁損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對于涉及被監護人身體以及自由的監護行為時應加以嚴格限制。
面對我國成年人監護監督機制不足的問題,我國法律應當明確規定監護監督的主體、客體、內容以及監護監督的規則。即解決誰來監督、何時監督以及如何監督的問題。根據民眾情況反映,最好的是能夠建立專業化的成年人監護監督機構。同時在日常生活中,監護監督也理應是一種常規性的工作,在事前、事中和事后都應該進行監督,方可更好地達到預期效果。
[ 參 考 文 獻 ]
[1]李宏.我國成年監護制度的檢討與完善[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6).
[2]羅麗華.論我國監護制度之不足與完善[J].法學雜志,2016(2):32-33.
[3]周紹強,田雨.我國成年人監護制度缺陷與立法建議研究[J].沈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