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依莎
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1
由于我們的基本國情以及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在行政執法領域還是新生事物,目前在國內外還未找到可以直接借鑒的先進經驗,所以在實施過程中同時存在較多現實問題難以得到解決。城管執法的行政訴訟案件反映出城管執法部門在執法理念、城管執法行為、執法隊伍建設及內部管理等方面確實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
通過各類城管執法行政訴訟案件分析,引起的原因通常分為作為違法和不作為違法。
1.超權執法。經常有這樣的案例,在取證調查認定被舉報房屋性質時,城管綜合執法機關并不具有認定權,如果其在某種情況下自行認定被舉報房屋性質,這顯然是超越法定職權行為。
2.暴力執法。語言上和行為上的暴力都屬于暴力執法。近年來,在城管執法部門自身的管理和全社會的共同關注監督下,暴力執法行為雖然有所緩解,但仍時有發生。
3.不規范執法。例如:城管部門在對涉嫌無照經營行為的商販進行查處時,事后負有通知當事人在相應時間領取被扣物品的義務,不過在處理過程中,城管部門的通知方式五花八門,這就是典型的城管執法不規范的行為。
由于城管執法部門在執法過程中害怕敗訴,害怕得罪其他行政機關,該理直氣壯管的反而不敢管,造成了大量的因不作為執法而引發的行政訴訟案件。其中包括不執法或有限執法、拖延執法和選擇性執法等現象。
(一)城管執法能力不足。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部門因工作量大、人員編制不足等原因,普遍聘用了一些臨時工作人員,因為這部分人員素質普遍不高,培訓不足及沒有較強的歸屬感,從而執法行為不規范、缺乏自身有效的約束,很容易引起行政訴訟。
(二)執法理念上有所偏失。通過對上述個案的分析,執法人員思想偏差主要表現在三方面:根深蒂固的“官本位”而非以人為本的“民本位”;傳統社會遺留的“特權意識”而非現代政府要求的“服務意識”;“情緒化執法”而非“理性化執法”。
(三)缺乏一定的權利意識。城管綜合行政執法中因每個執法隊員的自由裁量權標準不同,執法隨意性較大,濫罰現象屢見不鮮,從而產生了嚴重的執法不公現象。
(一)提高執法人員素質,優化城管執法隊伍。首先,要統一城管編制,使得城管工作得到規范管理;其次,要加強領導競聘上崗制度,調動基層城管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選拔那些政治過硬、工作扎實、業務水平高的人員;再次,積極組織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人員參加培訓工作,全面提高執法人員的業務水平;最后,要建立完善的責任追究制度,對不履行責任的人員進行嚴格追究。
(二)嚴格執法程序,規范執法手段。行政執法行為關乎于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城管綜合行政執法部門的形象,同時也是行政執法程序規范的重點,城管綜合行政執法部門要健全完善行政辦理過程的工作機制,基于不同的職權特點,明確環節分工是否合理,崗位職責是否完善,力求做到流程清晰、責任明晰、設置規范。
(三)進一步完善體制建設,加大部門監督力度。一是縱向理順層級關系。提出省政府加強城市綜合管理工作的領導,解決城市綜合管理中的重大問題,由省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指導、協調全省城市綜合管理工作,逐級逐層明確省、市州、縣市人民政府,以及所轄區人民政府、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的職權層級分工。二是橫向理順部門職能職責。要求市、縣人民政府設立城市管理委員會及其辦公室,整合行政資源,及時處理城市管理中相關部門的協調、合作,解決可能出現的職責不清、邊界不明、管轄異議等問題。
(四)加大城管執法宣教力度,提高社會公信力。城管執法講究以人為本,城管綜合執法部門必須通過網絡、報刊、定期舉辦活動等形式不斷加大宣傳力度,例如,定期開展“城管開放日”等活動,讓群眾認識并參與到城管執法工作中來,同時也有利于不斷提高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工作的整體水平。
城管綜合行政執法是我國社會發展進程中重要的制度設計和重要支撐。只有做到嚴格執法、文明執法和和諧執法,才能使得城管執法工作不斷提高社會公信力,得到廣大群眾的支持,才能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