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豐
紹興文理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
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電子商務逐漸興盛,但是在電子商務的發展過程中,會出現一些運營交易上面的問題,導致電子商務的發展給民商法帶來的一定的沖擊。民商法作為將民法與商法融合在一起的法律,為人民利益權利的糾紛提供了解決依據。但是隨著電子商務的沖擊,相關人員必須進一步的完善與創新民商法,才能有效的發揮民商法的約束作用。
電子商務主要是指依托于互聯網技術,在網絡渠道進行商品的交易行為,近年來,電子商務的發展不斷對民商法帶來沖擊。因為電子商務的運營方式是比較靈活的,一些經營者缺少營業認證、經營許可證等條件,也一樣可以進駐到電子商務平臺中進行商品的售賣,事實上這并不符合民商法的相關規定。但是即便是電子商務經營者缺少相關證件,執法人員也無法對這些網絡店鋪進行審核。這就是電子商務對民商法的一大沖擊,如果不改變這一問題,可能會有不良商品進入社會市場,從而擾亂電子商務的市場秩序,甚至是侵犯了消費者的權益,對消費者帶來危害。另外,民商法也沒有明確規定電商平臺主體的權利與義務,這樣更不利于提供商鋪違約、違法的證據[1]。除此之外,民商法規定商品交易信息必須是紙質或手寫合同,這樣在交易發生問題時才可以作為憑證使用。而電子商務中的交易信息都不是真實的,只是虛擬的暫時性的憑證,一旦發生糾紛,民商法則不能保證消費者權益,處理結果可能有失公平。
為了使民商法能夠應對電子商務的沖擊,在網絡交易中起到管束的作用,立法機關一定要完善法律,進行民商法的創新。首先,可以在民商法中明確經營主體。這要求民商法針對電子商務創建網絡管理體系,在網絡渠道上進行商品交易的管理,例如,民商法可以對電子商務主體的經營合法性進行規定,規定各家商鋪必須經過工商部門網絡的認定,才能合法經營。另外,民商法還應該明確電商平臺經營者的義務及權利,例如,可以規定經營者有義務進行退款或賠償,當買方要求退貨退款,而經營者不同意或不予理會時,買方可以起訴商家。這樣對民商法進行補充和創新,可以保護消費者權益,凈化電商平臺的風氣,從而促進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
電子商務的交易過程十分重要,因為其直接關系到消費者與賣家的資金往來,所以創新民商法對具體交易過程的管控至關重要。可以實行綜合式的交易管理方式,完善電子商務交易過程的法律法規。例如,可以將電子交易憑證補充到交易信息的范圍中去,將其作為證明交易往來的證據。當賣家拒絕給消費者退款或者賠償違約金的時候,消費者可以向執法人員提供電子交易憑證,讓執法人員對案件進行調查,依據民商法進行處理。另外,還可以擴大民商法的管理范圍,對電商平臺經營者的各種行為進行監督與管理。例如,可以確定交易對接時的風險承擔者,規定交易雙發簽署理賠、違約處理等協議,按照這樣的法律程序交易,就可以在交易中明確責任,減少糾紛的產生。此外,還可以給商家的銀行賬號與店鋪進行關聯操作,以便在發生問題時進行資金流水查實。
在進行傳統的商品交易時,消費者與商家可以在現場交易,而消費者也可以直接享受到優質的服務,而電子商務則不同,有很多商家在貨物郵到以后就不進行售后服務了,甚至違背成買賣之前的承諾,不予理會后續商品的質量問題。針對這一問題,也應當創新民商法的內容,增添對電子商務售后服務和消費者維權等相關法律規定。這要求立法機關在創新民商法時要重視電子商務交易與售后的聯系性,要建立售后服務制度[2]。例如,在網絡認證這一部分中,民商法可以擴充認證的準則,可以將消費者的評價意見以及服務投訴問題考慮進去,對于投訴較多的經營店鋪,執法人員可以進行調查,如果發現是商品質量低下、賣方欺詐、侵犯消費者權益等問題,可以吊銷該店鋪的網絡許可執照,將其從電子商務平臺中撤下。這樣對于民商法的細節進行補充和創新,可以減少電子商務運行對民商法權威的沖擊,讓民商法發揮出最大的作用,促進電商經營者規范自身行為。
綜上所述,電子商務的發展對民商法帶來了不小的沖擊,使得民商法中不完善、不明確的地方逐漸暴露出來。針對與電子商務交易中常發生的糾紛,民商法應該發揮出相應的作用,這就要求立法機關根據以上提出的策略,逐步地完善與補充民商法的內容,尤其是對電子商務平臺的認證、交易、服務等方面提供法律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