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潔
呂梁學院離石師范分校,山西 曲沃 033000
法律基礎課程是高專學生必修的德育課程。當前,高專法律基礎教育中存在著不少問題,比如學生對于法律缺少興趣、師資力量淡薄、教學方法陳舊、忽視了對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以及課程內容設計不夠合理等。所以,需要對課程內容加以改革,保證教材內容能夠與實際相結合,提升其實用性,創新傳統教學方法,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熱情,從而在本質上有效解決法律教育效能低下的問題。
法律基礎課程具備一定的實用性,所以對于教材的要求相對較高。目前高專院校在法律基礎課程設置的教材內容更新速度相對較慢,無法和持續變化的法律法規相匹配,因此容易在教學活動當中產生理論和實踐脫離的問題,這就造成了學生難以將所學的知識充分用到實踐當中,法律實用性較差。
法律基礎知識比較抽象,學生在理解以及學習的時候具有一定的難度,有些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依然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把教材當做是唯一參考,欠缺創新精神。對于個體之間存在較大差距的學生群體而言,分數仍然是判定學生品行的重要標準,在這種傳統觀念的影響下,學生學習興趣將會被打擊,難以充分提升教學的效果。
當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現代化技術逐漸開始用于實際教學活動中。可是對于高專學校法律基礎課程而言,粉筆與黑板還是主要授課形式,呆板的課堂講授氣氛,再加上法律基礎課程的內容比較的枯燥,因此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較低,學習效果不夠理想。
此外,從學習質量評價方面來看,檢驗標準還是依靠筆試結果做出判斷,這不單單對教學實效性產生影響,同時也會極大的限制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實際路徑下,從我國當前考試選拔制度的角度來看,到高專院校就讀的學生,其文化基礎比較單薄,存在逃學以及厭學的情況,缺少務實的學習動機以及興趣,文化素質不高,造成了對于法律基礎課程內容接受能力相對較差。不想學與不愿學逐漸成為了高專學生普遍性的問題。
很多人感覺,掌握一門技能是就業的保障,同時也是就業的根本保障,甚至將高專教育認為主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技能,而忽視對學生法律素質的培養。很多高專院校在職業素質教育層面過分強調學生技能以及就業導向方面的訓練,以人為本的理念不單單沒有能夠落到實際辦學理念當中,同時也沒有能夠提現到教學管理以及教育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忽視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專業知識以及綜合能力無法達到社會的行業標準要求,難以成為一名專業的職業工作者,同時也就無法成為一名合格公民。
對法律基礎課程教學的實效性產生影響的因素主要包括了三個方面,學生、教師以及教材,這三種因素之間彼此協調,才可以確保教學實效性。教材能夠為學生提供理論依據,學生是否可以理解教材內容,和教師教學形式有著必然的聯系。因此,從教師的視角來看,不能夠僅僅依靠教材,要適當的使用課外材料實現對教材內容的拓展,有效擴充課程教學內容,從而體現出教材作用,幫助學生充分掌握知識點。
法律基礎課教學計劃包括了我國當前法律中的所有知識點,其包括內容相對較多,因此每個知識點都需要進行一定程度的濃縮,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的實際開展過程中,需要擴充教材的內容,將核心內容凸顯出來,并且結合學科知識,比如憲法、法學基礎理論、經濟法以及民法等,將社會現實以及理論學習充分融合在一起,可以有效拓展學生眼界。
此外,單從教學內容設置層面看,需要充分考慮學生專業發展特征,在職業院校中,法律教育面對著不同的專業,每個專業法律都具備特殊性,所以在整合教學內容的時候,不僅要確保學生可以掌握基本法律知識,同時也要充分掌握自身專業以及將要從事職業的法律法規。
目前,我國對于法律體系建設開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很多新的法律法規逐步開始出臺,對于傳統法律做出了極大的擴展以及補充,并且新出臺的一些法律具備了地方特征,而中職院校法律教材的內容更新速度較慢,無法及時的為學生提供全新法律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在法律基礎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按照國家法律體系建設的相關要求,不斷的充實以及改進教學內容,尤其是把國家新頒布的法律法規添加到教學內容當中,極大的豐富學生法律知識,與此同時還要將改革開放的事例加入到學生思想政治教學工作中,使得他們的社會價值觀更加的堅定。
法律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它不僅能夠化難為易,使得學生更好的理解課程內容,同時也能過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在一起,實現學以致用,與此同時還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充分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保證課堂教學教師是教學方式創新的根本載體。從教學角度來說,師資力量直接決定了教學質量和效果,教學方式的創新也必須通過優良的教師團隊進行實施。因此組建高素質教師團隊是干部培訓學校進行政治理論教學方式創新的根本。一是要從職業素質上提升教師的道德修養,從事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教師一定要擁有端正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素質,始終與政府站在同一陣營。二是教師要擁有不斷進取的科學精神,在實踐教學中不斷的嘗試、探索、總結教學經驗,不斷的改善完善教學手段,真正的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創新,并熟練的應用到實際的教學中。
氣氛的活躍,將學生主體地位真正體現出來。如:通過講解典型案例,其目的不單單是分析與解決案例,更加重要的是通過分析使得學生可以將抽象的法律法規與具體案例充分融合在一起,通過各種形象化的案例教學,使得學生對于枯燥的法律知識更加容易理解。
案例教學法的主要優點在于:第一,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得學生能夠成為課程教學主體。第二,有利于充分培養學生分析推理、獨立思考以及表達能力,學生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不單單可以得到法律知識,同時還可以感受到知識獲取的整個過程,認識到用法律來武裝頭腦,提升使用法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必要性,學生法律意識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第三,有利于培養學生法律方面的職業能力,案例教學法能夠為學生提供解決法律問題的機會,法律技能以及思維能力可以獲得充分的訓練,使得學生可以擺脫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第四,有助于產生理性思維模式,防止因為沖動而違法犯罪,為今后實際問題的解決提供保證。
使用案例教學法,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教學案例需要具備真實性與代表性,教學案例代表性
就是典型性。典型案例可以體現出法律關系的形式以及內容,通過分析典型案例,有利于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法律規范的關鍵。第二,教學案例需要具備一定的疑難性以及啟發性,從而有利于提升以及鍛煉學生思考的深度,認識到現實情況的多樣、復雜性,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系統而又全面的思維能力。第三,教學案例需要具備一定的濃縮性以及針對性。典型案例復雜性需要服從教學要求與目標。教學案例針對性可以加強教學行為目標性,同時有助于學生將精力集中于學習,并且適當的提升學習深度。教學案例濃縮型可以讓教師在忽略無效信息的前提下,充分的開展教學工作。注重教學案例的濃縮型以及針對性,有利于案例教學的合理開展,最終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