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瀟瀟
中共啟東市委黨校,江蘇 啟東 226200
所謂黨校教研咨一體化,就是在黨校教研一體化的基礎上,加入為黨委政府決策服務的要素,使得黨校教研工作緊緊圍繞各級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而展開,更好地發揮科研為教學和黨委政府決策服務的職能,實現黨校教學過程、科研過程和決策咨詢服務過程的有機統一。各級黨校應堅持改革導向,推動高質量提升黨校教研咨一體化水平,走具有黨校特色的智庫建設之路,為干部教育培訓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高質量提升黨校教研咨一體化水平是充分發揮黨校主渠道、主陣地作用的必然選擇
對于主渠道和主陣地的這一定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校的這個性質,決定了黨校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國民教育”,黨校也“不同于普通高等學校,也不是一般的培訓機構”。黨校作為干部教育培訓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作為為政府提供決策服務的學校,必須做到教研咨一體化,使教學和科研、咨詢能夠充分發揮黨校的特色和優勢,即服務大局特色、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特色、思想庫特色,在黨校的理論教育、黨性教育和知識教育這一主體框架中融教學、科研、咨詢于一體,才能充分發揮主渠道和主陣地作用。
(二)高質量提升黨校教研咨一體化水平是提高黨校地位和影響力的重要標志
智庫建設成果不同于一般的科研成果,是直接或間接為政府決策提供咨詢建議或者參考的重要成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黨校在發揮咨政作用方面,具有突出的優勢和特色,這種優勢在根本上來源于黨校的特殊性。黨校的研究既不是純學術研究,也不是純技術研究;既有別于高校的研究風格,也區別于職能部門的謀略思路,而是理論分析與實證調研的緊密融合。因而在各類教研工作中要始終明確為咨政服務的堅定目標,充分發揮重大決策咨詢中心的通道作用,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真正實現理論指導實際。
(一)突出科研地位,強化學術精神。一是強化需求導向。把組織需求和合理的個人需求作為教學專題設計的重要依據,按照“教學出題目—科研做文章—咨詢進決策—成果進課堂”的路徑,把教學專題作為理論研究的課題、把咨詢調研課題作為教學專題,推動三者一體化;二是強化學術價值。大力提倡用學術講政治,不論是精品課,或是精品文章,必須以學術為基礎,集理論深度、思想高度、現實維度、問題向度于一體,提高教學專題的思想性、創見性。
(二)融合教研咨關系,形成良性互動。科研工作與教學、咨詢一道,應統籌規劃,統一指揮,相互促進,相互融合。著力完善“教學出題目,科研做文章,成果進課堂,對策報政府”的教學科研互相轉化機制,建立教學科研信息溝通和工作協調機制,引導科研立項優先服從重點教學專題的開發需要,引導主體班次教學專題必須有前期調查研究,深入了解市情,并撰寫調研報告。
(三)加強人才建設,打造精品團隊。教研人員是科研的主體,打造一支精英科研隊伍是出精品的基本要求。加大對教研人員的培養、鍛煉和素質的提升,吸引更多的人才已成為高質量提升黨校教研咨一體化水平的必然要求。要堅持“人為本,師為先”,著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主要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培養力度,加強人才梯隊建設。縣級黨校應探索青年教師成長規律,實現教學、科研、咨政相長,建立青年教師培養機制,促進青年教師盡快成長,使青年教師盡早擔當起教學科研咨政的重任。
(四)搭建協作平臺,發揮系統優勢。黨校可以看作一個系統,要做好這個系統的工作,需要系統內部攜手共濟。對基層黨校而言,一方面要具備獨具特色的學科體系,培養理論水平高、工作作風實的師資隊伍和智庫團隊;另一方面要搭建好外部交流協作平臺,形成黨校系統內外協作、上下互動、優勢互補的系統優勢,強化合作精神,把緊貼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作為工作的基本取向,注重利用學員了解市情和民情的優勢,打通學員參與智庫建設的通道,實現決策咨詢與教學培訓工作互相促進、成果相互轉化的良性機制,發揮黨校系統的整體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