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暉,許錦文
(開平市中心醫院,廣東 開平529300)
肝細胞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患者通常在晚期出現臨床病變,喪失了最佳的治療時機[1]。因此,對患者行早期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在早期診斷中,免疫組化方式具有較高的診斷率,Glypican-3(磷脂酸肌醇蛋白聚糖-3)與HCC(肝細胞癌)相關,且患者體內呈現高表達。CD34可以清晰地顯現腫瘤性毛細血管化的肝竇結構。但是肝細胞癌與良性肝細胞性病變的免疫組化鑒別研究相對較少。本研究選擇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50例患者,探討Glypican-3和CD34免疫組化染色的臨床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3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50例肝病患者,男性患者90例,女性患者60例,年齡39~69歲,平均年齡 (58.2±2.1)歲。其中肝細胞癌患者63例,男性40例,女性23例,年齡40~68歲,平均年齡(58.0±2.0)歲。良性肝細胞性病變患者87例,其中肝硬化患者20例,肝炎患者56例,良性腫瘤患者11例。納入標準:①患者符合疾病診斷標準;②同意參與本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所有患者均進行Glypican-3和CD34免疫組化染色。
1.2 方法
1.2.1 Glypican-3免疫組化 采集患者清晨空腹血5 mL,4 000 r/min離心處理5 min,分離后保存在-86℃環境下。Glypican-3試劑盒 (BioMosaics公司生產),檢測前搖勻,將Glypican-3標準品及待測樣品置于96孔微孔中,按照試劑盒說明書,制作 6個濃度, 分別為 0、 50、 150、 450、 1 350以及 4 050 ρg/mL。通過線性計算,確定濃度。
1.2.2 CD34免疫組化 將標本置于4%中性甲醛溶液中,常規石蠟包埋,制作4 μm的切片,采用免疫組化染色,經過微波修復抗原,一抗在4℃下孵育,二抗在37℃下孵育30 min,運用二氨基聯苯胺底物顯色。
1.3 判定標準 CD34陽性顯示為微血管內皮細胞出現棕黃色染色,按照血管分布,分為局灶型、斑片型以及彌漫型。局灶型
為血管圍繞纖維瘢痕兩側分布,斑片型為血管呈現片狀分布,彌漫型為均勻分布。鏡下隨機選取5個中倍視野 (×200),每個視野計數100個細胞,計算陽性細胞占細胞數的百分比。0分:陽性細胞比例≤5%;1分:陽性細胞比例在6%~25%之間;2分:陽性細胞比例占26%~50%之間;3分:陽性細胞比例占51%~75%之間;4分:陽性細胞比例超過75%。陽性著色計分:0分:無色;1分:淡黃色;3分:棕黃色。兩項目相加計算陽性情況:相加<2分為 (-);相加2~3分為 (+);相加 4~5分為 (++); 相加 6~7分為 (+++)。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分別采用n(%)和x±s表示,數據檢驗分別用χ2檢驗和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血清Glypican-3表達水平 肝細胞癌患者的Glypican-3表達水平為明顯高于其他良性病變 (P<0.05),見表1。Glypican-3表達敏感度為 84.1%,特異度為 84.1%,陽性預測值為52.4%, 陰性預測值為 93.7%, 準確度為 77.8%。

表1 患者的血清Glypican-3表達水平
2.2 CD34的臨床病理表現 肝細胞癌患者的CD34陽性表達水平顯著高于良性肝細胞性病變患者 (P<0.05)。見表2。

表2 CD34的臨床病理表現情況 [n(%)]
肝細胞癌屬于惡性腫瘤之一,病死率相對較高,在對患者的診斷及治療中,采用早期診斷方式具有重要的價值。Glypican-3以及CD34表達具有較好的診斷效果,在對肝細胞癌患者的診斷中,采用該診斷方式,可以準確地診斷患者的臨床病變,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2]。但是臨床上對其鑒別診斷價值的研究相對較少,因而探討其臨床診斷價值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肝細胞癌患者的Glypican-3表達水平為(1 326.8 ± 121.4) ρg/mL, 明顯高于其他良性病變,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表明在肝細胞癌患者體內Glypican-3的表達水平明顯高于良性肝細胞性病變,主要是由于Glypican-3屬于膜糖蛋白,在氨基端面出現可溶性片段可以被檢測出來,對于血清的檢測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有研究[3]顯示,Glypican-3在肝炎等良性細胞性病變的鑒別和診斷中具有較好的診斷效果,主要是由于該物質在良性細胞性病變患者中表達率相對較低,因而可通過免疫組化染色方式來確定患者的臨床病變。還有研究[4]指出,Glypican-3對于肝細胞癌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主要是由于該物質在肝細胞癌患者體內具有較高的表達率,可以清晰反映患者體內的病變,從而可以提高診斷效果。
本研究中,Glypican-3表達敏感度為84.1%,特異度為84.1%,陽性預測值為52.4%,陰性預測值為93.7%,準確度為77.8%,表明在對肝細胞癌患者的檢測中,Glypican-3的診斷率相對較高,主要是由于在對患者的檢測中,Glypican-3可以作為敏感的腫瘤標志,通過動態的監測,可以提高對患者的診斷效果。有研究[5]指出,Glypican-3具有較高的表達敏感度和特異度,并且在對124例患者的臨床診斷中,其敏感度為96%,特異度為88%。還有研究[6]指出,在對肝細胞癌患者的臨床診斷中,Glypican-3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和準確度,其準確度高達85%左右,可為患者的臨床診斷提供科學的依據。
本研究中,肝細胞癌患者的CD34陽性表達水平顯著高于良性肝細胞性病變患者 (P<0.05)。在肝細胞癌患者的臨床表現中,其存在高度異型增生結節,在臨床診斷中,難以與常規的病變進行有效的區分,在此情況下,正常肝組織、慢性肝炎以及肝硬化等表現均為非腫瘤性,難以被CD34染色,而肝細胞癌患者體內出現新生毛細血管網,通過CD34染色,可以較為清晰地顯現出來,具有明顯的特征。有研究[7]指出,CD34在良性細胞性病變中缺乏診斷價值,主要是由于在良性病變中難以進行CD34有效染色,從而無法對疾病進行診斷;而在對肝細胞癌患者的診斷中,CD34可以清晰地染色,并且表達出來,可以有效提高對患者疾病的診斷。
綜上所述,在對肝細胞癌與良性肝細胞性病變患者的診斷中,Glypican-3和CD34免疫組化染色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可以為患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依據。
[1] 畢海龍,祁萍.MRI動態增強定量參數對肝細胞癌和肝良性腫瘤鑒別診斷的價值 [J/CD].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電子版),2016,16(83):117-123.
[2] 白若冰,郭啟勇,石喻,等.MR彌散加權成像在延遲期強化的肝臟惡性腫瘤與肝血管瘤鑒別診斷中的應用 [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1,22(5):316-320.
[3] 鐘銳,張敏,何浩強,等.B值800s/mm2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 (DWI)在肝臟占位性病變鑒別診斷中的應用 [J].中國CT和MRI雜志,2011,9(6):1-4.
[4] 王麗杰,于欽森,于德新,等.DWI技術在肝臟占位性病變鑒別診斷中的價值 [J].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2011,9(1):1-3.
[5] 王鋒.DWI在肝臟占位性病變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J].貴州醫藥,2015,39(5):457-459.
[6] 熊煥煜.DWI技術在肝臟占位性病變鑒別診斷中的價值 [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20):73-74.
[7] Coston WM,Loera S,Lau SK,et al.Distinc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from benign hepatic mimickers using Glypican-3 and CD34 immunohistochemistry[J].Am J Surg Pathol,2008,32(3):43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