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佳,黃振添,陳美雙,謝昭雄
(潮州市中心醫院 普外二科,廣東 潮州521000)
膽管結石 (cholangiolithiasis)屬于膽道系統疾病,主要發病原因是膽管內結石形成[1]。該病具有溶石困難、排石不通、發病率高等特點,目前國內外均無特效療法,從而導致膽管結石患者由于得不到有效治療而引發肝硬化、膽汁淤積,更甚者引發肝癌[2]。因此,探討一種有效的臨床治療方法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就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肝內外膽管結石進行分析,探討兩種不同治療方法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為臨床治療方法的選擇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 6月至 2017年 6月收治的150例肝內外膽管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腹腔鏡組和開腹術組。腹腔鏡組患者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齡21~73歲,平均 (42.7±3.7)歲;病程1~12年,平均病程 (3.4±0.3)年。開腹術組患者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齡22~74歲,平均 (43.1±3.9)歲;病程2~13年,平均病程 (3.6±0.4)年。本研究經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后簽署書面同意書,并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開腹術組行傳統開腹手術治療,手術方法參考相關文獻[3]。腹腔鏡組行腹腔鏡手術治療,手術方法為:術前患者取臥位進行全麻,在臍下1 cm處切口穿刺置入氣腹針,用氣腹機造人工氣腹。先不離斷膽囊、牽拉膽囊管便于顯露或牽拉近肝臟處的肝圓韌帶,可更好地操作、解剖膽總管,經穿刺證實為膽總管,切開膽總管前壁選擇在膽囊管與膽總管交匯處上方0.3 cm、下方0.8 cm的無血管區,可減少損傷膽總管走向的分支血管,用電凝鉤或超聲刀,經劍突下Trocar置入膽道鏡,探查膽總管及肝內膽管。用籃網取干凈較成型結石;如為泥沙樣結石,可采用生理鹽水反復高壓沖洗,將結石經十二指腸沖進腸道;如為膽總管下段結石,可通過膽道鏡將結石推送入十二指腸乳頭進入腸道。取出結石后將膽囊管關閉,并將其切斷。完成后再次探查腹腔,確保無任何異常。兩組患者均于術后進行常規抗感染、靜脈補液治療。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手術切口長度、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等相關手術指標情況,觀察兩組患者的機體免疫功能指標及肝功能指標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1.5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 (%)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腹腔鏡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手術切口長度、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顯著少于開腹術組患者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比較 (x±s)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機體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機體免疫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治療后, 腹腔鏡組的 CD4+、 CD8+以及 CD4+/CD8+均顯著高于開腹術組,CRP水平顯著低于開腹術組 (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機體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x±s)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肝功能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肝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治療后,腹腔鏡組的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AST以及ALT水平均顯著低于開腹術組,ALB則顯著高于開腹術組 (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肝功能指標比較 (x±s)
肝膽管結石是我國大部分地區的一種常見多發病,其發病機制主要與機體膽汁瘀滯和感染有關且互為因果[4]。目前治療該病仍然以外科手術為主。由于傳統常規手術可有效去除結石,減少結石殘留、復發,因此較長一段時間內常規手術一直作為治療肝膽管結石的標準術式,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開腹手術所具有的術后創傷大、恢復慢、對組織周圍器官干擾大等多種給術后恢復以及復發后再次手術造成較大影響的問題逐漸引起關注。
微創手術便是替代傳統開腹手術最好的治療方法之一,其不僅治療效果甚佳,且創傷小有利于術后恢復,腹腔鏡作為微創手術的代表,已經成為許多疾病治療的首選術式。國內相關研究[5]顯示,應用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患者術后住院時間顯著縮短。本研究中,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患者不僅住院時間較開腹手術治療的患者更短,其術中出血量、手術切口長度、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均更短,說明微創手術治療在保障治療效果的基礎上,術后恢復時間更短,減少了患者經濟和心理上的負擔。本研究中,應用腹腔鏡治療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較小,有利于術后恢復。此外,本研究還發現,腹腔鏡手術治療對患者肝功能的影響也較小,說明腹腔鏡治療不僅有很好的取石效果,同時對周圍組織和相關機體功能無影響,是較為理想的肝膽管結石的治療方法。
綜上所述,應用腹腔鏡治療肝膽管結石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患者創傷小,術后恢復快,對機體免疫功能和肝功能的影響較小,值得臨床推廣。
[1] 黃理,姚朝光,陳麗芬,等.肝外膽管結石微創治療的研究進展[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7,17(4):791-794.
[2] 陳洋,司亞卿,王釗,等.完全腹腔鏡下左肝蒂阻斷行左半肝切除術治療肝內外膽管結石 [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6,25(8):1093-1099.
[3] 王晨,陶文雅,徐韋.腹腔鏡聯合膽道鏡與開腹手術治療膽總管結石臨床對比研究 [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3,22(2):230-232.
[4] 蔡立軍,周帥.3種不同方式腹腔鏡膽道探查術治療肝外膽管結石的療效分析 [J].重慶醫學,2015,44(2):256-258.
[5] 李建軍,盧榜裕,蔡小勇,等.腹腔鏡肝切除術治療肝內膽管結石的臨床效果對比研究 [J].重慶醫學,2014,43(36):4891-4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