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鴻福
近年來,一些地方推行代表履職公開制度,將代表履職情況掛在網上,接受選民或原選舉單位的監督,這種看似多此一舉的做法,卻是民主制度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監督代表、促進代表履職、發揮代表作用的重要舉措。
代表履職從“神秘保守”走向“透明公開”,從“內部掌握”走向“大眾熟知”,凸顯了代表工作的時代特色,為激活代表履職、接受選民監督產生了積極的作用。但客觀而言,代表履職公開仍然處于探索實踐階段,除少數地方人大之外,絕大多數尚處于徘徊觀望的狀況,即使從公開的情況看,也只是滿足于簡單的、表面性的公開,如參加了多少檢查調研、提出了多少建議意見、參加人代會及有關代表活動的出缺席情況等等,從某種意義上講,現階段代表履職公開的形式意義大于實際意義。
代表履職公開盡管沒有法律的硬性約束,但中央文件有明確要求,中央關于加強縣鄉人大工作和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建立代表履職檔案,記錄代表履職情況,并逐步向社會公開。”各省級有關加強人大工作的文件中也強調要求:“完善代表履職服務平臺,逐步向社會公開代表履職情況。”為何代表履職公開裹足不前,難有突破?原因是多方面的,固然有體制機制方面的,如法制保障不到位,缺少規范性的制度安排,公開的范圍、內容、方式尚未界定等等,更重要的原因還是思想認識不到位,“怕”字當頭,怕擔風險,怕得罪人,怕影響關系,怕不利于工作,思想保守,因循守舊,意識缺位,不敢創新。
公開是最好的“防腐劑”,對代表而言,公開是推進代表履職為民最好的“助力器”。其實,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代表履職公開不再是操作層面的問題,而是勇于擔當、敢于負責的勇氣和膽量。把代表的所作所為、履職盡責情況,公之于眾,接受選區選民或原選舉單位的監督,不僅是代議制民主的制度要求,而且是對應民意訴求、回應群眾關切,促進代表工作不斷深入的現實所需。
因此,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首先要充分認識代表履職公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代表履職公開納入人大工作的議事日程,精心組織,科學安排,有序推進。各級人大代表也要主動履職,依法行使法定職責,不負人民重托。其次要全面提速代表履職全方位的公開,深化公開的內容,包括代表所提的議案和建議情況,會議期間審議發言情況,閉會期間建議辦理情況及代表對辦理情況的評價,參加代表小組活動及參加各級人大常委會組織的執法檢查、調研視察、座談會的情況,持證視察、聯系選區及選舉單位的選民及代表的情況等等,都要積極向社會公開。再次要充分運用履職公開的效果,健全完善獎懲機制。對履職積極、表現突出、職能作用發揮效果明顯、群眾反映良好的代表,要進行表彰獎勵,并作為下一屆代表候選人的推薦人選,進一步激發代表履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淡漠職守、懈怠職責、應付搪塞者,要及時警醒,通報批評,誡勉談話;對不作為、緩作為甚至亂作為者,主動或引導選民及時行使罷免權力,予以清退,以形成“能者上,庸者下”“能進能出”的代表隊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