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傳統中學語文課程教學模式已不適合00后中學生特點,本文針對00后中學生特點,從重構課程體系、改革教學組織形式、改進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手段等方面探索新的中學語文課程教學模式。
關鍵詞:00后中學生特點 教學模式 探索
一.00后中學生特點
(一)00后中學生特點分析
1.注重自我權益意識
公民自我權益意識的增強是社會發展的標志之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長足的進步,民主程度進一步增強。隨著中國社會民主程度的逐漸提高,作為00后的中學生,他們也非常注重自我權益的保護,具體表現為不唯權力、不唯成規。00后中學生他們不再盲從,喜歡獨立思考,為了保護自己的權益,甚至敢于挑戰老師的“權威”、學校的“教條”,語文課堂上,不再視老師的講解內容為“金科玉律”。
2.個性鮮明突出
00后中學生個性鮮明突出,具體表現為:言行上突出自我,他們喜歡追求潮流,引領時尚,言行注重與眾不同;舉止上表現出極大的主動性,樂于向他人展現自己的能力與獨特之處……00后中學生的這些獨特鮮明的個性,其出發點是為了贏得老師及同學們的認可,心理上期待得到贊許。
3.教育接受方式“服軟不服硬”
00后中學生已經開始邁入青春期,性格特點表現為叛逆、不羈,在教育接受方式上,他們不再喜歡、甚至反感老師“教條式”的訓話,有性格張揚的同學甚至為此對老師不敬,與老師爭吵。他們更愿意老師能站在他們的立場與角度,與它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他們希望老師能夠“以情動人”、“以理服人”,不能接受老師“既大又空”的訓話。
(二)00后中學生特點形成原因分析
00后中學生特點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正處青春叛逆期這個特殊因素外,主要受到社會、家庭、教育等三個方面的影響:
第一,社會的影響。00后中學生生活在國家政治民主化程度逐漸提高的時代,這種民主化的氛圍直接影響了00后中學生自我意識的增強。而網絡傳媒飛速發展的影響使他們信息更加暢通,微信、QQ、MSN等傳媒工具的出現以及各種門戶網站的開辟使他們能夠在網上自由“沖浪”、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這些對他們身心和思想產生著強烈的影響
第二,家庭的影響。00后中學生(尤其是城市中學生)基本生活在“6+1”家庭中,他們當中絕大多數為獨生子女,由于一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父母的教育方式也在發生悄然的變化,更多的家庭開始實行“民主化”教育,家長在討論有關孩子的問題時,會主動和孩子溝通,并讓孩子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讓孩子積極參與到家庭的一些事務之中,這些對00后中學生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注重自我意識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第三,教育的影響。00后中學生從接受學校教育之日起就經歷國家教育改革,“素質教育”是當代教育的“主旋律”,中學教育注重綜合培養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八刭|教育”使00后中學生從文化成績的“桎梏”中脫身而出,不再唯“文化課成績”為上,而是注重自己特性及特長的培養,更加關注自己個性的發展。
二.傳統中學語文教學模式特點及誤區分析
(一)傳統中學語文教學模式特點分析
1.課堂“填鴨式”教學
傳統中學語文教學模式采取“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形式上,僅依靠“一張口”、“一塊黑板”、“一支粉筆”,即教師口授書寫板書,學生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內容上,單純傳授教材內容,教師試圖將課本知識“填入”學生的腦子,不管不顧學生是否理解接受。這種教育模式,形式單一,內容枯燥,激發不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壓制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造性,教育效果甚微。
2.課外“教條式”訓練
傳統中學語文教學忽視課外語文活動,或者將大量的語文作業(如:大量的生字詞抄寫、關于作者的生平資料背誦、文中某些段落的背誦、關于課文的某些句子內涵的記誦······)當作語文課外活動。這種“語文課外活動”的真正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考試分數,實際上不是真正的語文課外活動,它忽視了語文課堂知識的課外實踐,只是語文課堂“填鴨式”教學的課外延續,我們應該稱之為語文課外“教條式”訓練。這種訓練,不但不能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相反會嚴重挫傷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總之,傳統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一般采用課堂灌輸教材知識與課外“教條式”訓練二者相結合的模式,這種教育模式內容固定機械、形式單一枯燥、方式簡單粗暴,不能以興趣帶動學習,教育效果十分有限。
(二)傳統中學語文教學模式誤區舉隅
傳統中學語文課程教學模式不僅內容固定機械、形式單一枯燥、方式簡單粗暴,并且還存在一些教學誤區,即:第一,以“分數”代替“興趣”,只看試卷上的考試分數,不注重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第二,以“共性”代替“個性”,語文課程教學不能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第三,以“簡單粗暴”代替“耐心細致”,教學采用“粗暴”的灌輸方式,缺少耐心細致地引導;第四,以“速決戰”代替“持久戰”,注重成績的漲跌,淡化語文學習的長期性;第五,以“口頭語言”代替“實際行動”,部分教師語文素養不夠,口頭宣講課外閱讀對語文學習的重要性,自己卻終年不看一本文學經典,只會照本宣科;第六,以“一人獨唱”代替“眾人合唱”,將語文課程教學完全看作自己的個人演講,忽視學生的參與。
三.中學語文課程教學模式的新探索
傳統中學語文課程教學模式內容固定機械、形式單一枯燥、方式簡單粗暴,已經不能適應00后中學生的特點。為了適應00后中學生的特點,我們必須對中學語文課程教學模式進行新的探索。
(一)適應00后中學生特點要求,重構中學語文課程體系
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我們初步構建了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密切配合,切實提高中學語文教學質量的課程體系。endprint
第一課堂由三個類型的課程組成:語文課本課堂,由語文課老師任教,此課程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學習語文常識方面的知識,加強個人的語文常識素養;閱讀課,由語文老師指導學習,主要任務是指導學生閱讀文學經典文獻,培養學生閱讀文學經典的興趣和能力;寫作課,由寫作老師任教,培養學生運用所學語文知識進行實踐活動的能力。三個類型課程互相補充、“三位一體”,課程體系結構科學,大大豐富了中學語文課程教學。
提高語文教學的趣味性,“精彩”第二課堂。00后中學生興趣廣泛、思想活躍、主動參與愿望強烈、富于形象思維?!熬省钡诙n堂,寓教于樂,能夠大大提高中學語文課程的教學效果。如:組織學生參加“漢字聽寫大賽”,以賽帶學,讓學生在競爭中激發他們學習語言的興趣;組織學生開展“詩詞背誦比賽”,讓學生在欣賞詩歌之美的同時,受到潛移默化的古詩詞教育;組織學生開展辯論賽,讓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組織開展語文規范化知識大賽、詩文朗誦比賽。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學生培養了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了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中學語文課程教學以第一課堂為主、第二課堂為輔,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密切配合的課程體系,能夠大大提高中學語文課程的教學效果。
(二)改革教學組織形式,改進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手段
為了適應“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中學語文課程教學必須改革教學組織形式,改進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手段,從以簡單灌輸為主轉變為“寓教于樂”的教學模式。
一是更多地采用對話教學、討論法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師生互動交流“常態化”,在師生對話、討論中,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被充分激活,學習成了快樂體驗,教學效果有了顯著變化。
二是更新教學手段,改進教學方法,采取多媒體、錄像、幻燈片等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更加注重形象性趣味性,增強教學效果。
三是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推行“小集團互助合作學習”,組織小組學習、合作學習,引導學生自覺地閱讀,大幅度提升課外閱讀的頻次,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平臺,強化網絡資源建設,積極開展網上教學,利用課程網站提供與教學相關的各種資料,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深化和拓展了課堂教學。
(三)始終貫徹“激勵表揚”的教育方針
傳統中學語文課程教學“唯成績為上”,將學生劃分為“三、六、九等”,表揚名列前茅者,訓斥成績落后者,忽視成績居中者,大大傷害了大部分學生的感情,嚴重損害了大部分中學生的自尊心和敏感的心理,多數同學都會逐漸失去語文學習的興趣,語文課程教學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00后中學生生活在國家政治民主化程度逐漸提高的時代,民主化的氛圍直接影響了00后中學生自我意識的增強,出于青春期的他們,渴望得到老師、同學以及外界的肯定和贊許,希望得到外界的尊重和平等對待。訓斥和忽視只會加強他們的叛逆,最好的思想教育方式莫過于激勵表揚。
心理學上認為,個人受到外界的激勵表揚能夠最大可能地激發內在的潛能,中學生處于青春期,他們的心理較成年人更加敏感,老師正確而充分的激勵表揚能夠最大限度地激活他們的內在潛能,并能夠消除他們冷漠、偏激、自卑等心理。當然,老師的激勵表揚要實事求是,多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多從學生的心理出發,及時準確了解學生的優點和缺點,用真摯的情感表揚學生的優點,對學生的錯誤不能簡單、居高臨下地訓斥或者忽視,而是“以情動人”、“以理服人”,采用平等的姿態進行對話,達到心靈上的溝通。
參考文獻
[1]孫立清.“尊重、理解、激勵”——中央民族大學附中學生思想教育側記[J].中國民族,2007(1).
[2]楚樹珍.淺談中學語文改革與實踐[J].新課程研究,2008(7).
[3]何德明.試析中學語文課程改革與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探討[J].科學教育,2011(3).
[4]袁小鵬,李金奇.地方高師院校支持農村中學課程改革行動研究報告[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1(4).
[5]魏本亞.中學語文課程改革十年的深度思考[J].語文建設,2011(4).
(作者介紹:曹祝兵,阜陽師范學院文學院副教授,語言學博士,研究方向:漢語史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