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娥
[摘要]晉江要打造首座體育城市的縣級市,就要先行先試、大膽創新、走出一條具有晉江特色體育發展規劃的新路。通過對“十二五”期間晉江競技體育發展的回顧,分析出競技體育“十三五規劃”的機遇與挑戰,提出“十三五”期間競技體育建設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
[關鍵詞]晉江;競技體育;十三五;規劃
[中圖分類號]G81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7)02-0073-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2.034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晉江要打造體育城市,就應當打造真正意義上的運動之城、體育之城,讓體育變成城市的影響力、城市的經濟生產力、城市的文化傳播力和社會的親和力,從而打造差異化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這是國家體育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鮑明曉對晉江體育產業的發展提出的建議。晉江要打造首座體育城市的縣級市,就要先行先試、大膽創新、走出一條具有晉江特色體育發展規劃的新路,競技體育是在晉江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十二五”期間晉江競技體育發展回顧
(一)晉江市競技體育良性發展,總體實力進一步提升
“十二五”期間共獲得省級及以上各級各類競賽的獎項327個,包括金牌131枚(國際級8枚、國家級10枚、省級113枚),銀牌80枚(國際級4枚、國家級6枚、省級70枚),銅牌64枚(國際級1枚、國家級6枚、省級57枚)占84.10%,在我省縣級市中遙遙領先。國家級及以上的獎牌占總獎牌數的12.73%,其中體操運動員林超攀獲得4金2銀2銅,擊劍運動員施嘉洛獲得5金2銀。福建省第十五屆運動會上獲得25金33銀27銅,總分877.5分,位居全省縣域第二名;泉州市第九屆運動會獲得總分(5535.5分)第一和金牌數(178.5個)第二;泉州市第十屆運動會上,獲得總錦標賽第一和金牌第二,蟬聯四連冠。
(二)體育大賽氛圍濃厚,競賽活動多樣化
承辦了國際、國內高水平賽事21次。其中籃球賽8次,2011-2015年連續五年成功承辦了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晉江賽區比賽;足球賽事4次,主要承辦了中國足球協會甲級聯賽和乙級聯賽賽事;沙灘排球賽事3次,主要承辦了亞洲沙灘排球錦標賽和全國沙灘排球賽;連續3年承辦了國家級自行車公開賽;從2014年開始承接中國羽毛球隊在晉江集訓,舉辦了2次羽毛球大賽。極大地豐富了市民的業余文體生活,為打造“品牌晉江”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和輿論環境。
(三)加強體育人才隊伍培養,增強競技實力
通過市隊縣辦、市隊校辦、市隊民辦等多種類型相結合的業余訓練網絡,建設省級競技體育人才培養基地,向上一級輸送21個項目154名體育后備人才,其中省級體工隊13名、省少體校10名,市體工隊和體校131名(1名健將級、19名1級、58名2級運動員)。評聘9名中級教練員、1名國家級裁判員、6名一級裁判員等。加大資金投入,累計投入2858.1萬元,其中基本支出2247.3萬元,競賽支出557.5萬元(包括少年校競賽投入515.0萬元、支出504.0萬元)。體教結合不斷完善,人才訓練網絡不斷健全,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大資金投入等措施,從而增強體育競技實力。
二、“十三五”時期晉江競技體育發展的機遇和挑戰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進入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和動力轉換,經濟穩步發展長期改變,深刻調整經濟結構,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重大戰略,將給晉江產業轉型和經濟發展升級帶來新機遇和新動力。建國后,我國競技體育的輝煌成績、改革體育賽事管理制度、拓寬職業體育發展渠道、改進職業聯賽決策機制、推動專業賽事發展等措施,推動了競技體育進一步發展。“十二五”期間晉江競技體育先行先試、大膽創新,積累了寶貴經驗;加快體育強國建設,又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此外,晉江競技體育也存在著嚴峻的挑戰。縣域間競技體育多極分化、競爭激烈、而體育后備人才選拔困難、師資力量嚴重不足、訓練設施難以保證、資金來源非常有限等現象,影響和制約著競技體育發展;體育后備人才運動訓練與科學管理有待進一步提高,培養體制和培養模式仍須進一步改革和完善,職業體育發展處于較低水平等問題,制約著競技體育的發展。
三、“十三五”時期晉江競技體育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努力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批示精神。圍繞建設健康中國和體育強國的目標,以優化結構為重點,人才強體為支撐,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充分發揮競技體育的綜合功能,遵循競技體育發展規律,堅持中國特色競技體育發展道路。探索創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競技體育發展之路,提高競技運動科學訓練水平,促進競技體育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發展目標
以“一手抓輸送、一手抓備戰”的發展思路,以提高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效益為主線,優化項目布局,深化人才培養模式,強化人才科學培養,完善人才培養激勵機制,增強競技體育綜合實力。圍繞“市運五連冠、省運保領先、全運爭獎牌、國際比賽好名次”的“金牌工程”目標,優化項目結構,鞏固和擴大優勢項目,打造精品項目(擊劍、籃球、撐竿跳高、散打),潛優勢項目(田徑、射箭)挖掘獎牌增長點,劣勢項目(體操、足球、網球)力爭有所突破,獎牌數保持穩中有升。加強體育后備人才隊伍建設,培養更多優秀體育后備人才;新建少體校,擴大規模,爭創國家級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訓練基地,以評促創、以創促建、以建促管,進一步提升競技體育的綜合實力。endprint
(三)主要任務
1.競技體育成績有所提高,實現四大目標
爭取有我市運動員參加世界和亞洲比賽獲得好成績,2017年第十三屆全運會能有我市選手參加并獲得獎牌,2018年第十六屆省運會在縣市區組中保持領先位置,確保我市參加2019年泉州第十一屆運動會爭取“五連冠”。
2.優化項目布局與結構,加強網絡訓練基地建設。
晉江市少體校已有17個訓練項目,增設足球項目。建立以“體基校”為龍頭,以“傳統校”和“訓練基地”為補充的有特色、多層次、多渠道的業余訓練網絡。充分利用優質體育資源,與教育部門建立一種合作機制,合力培養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在“體教結合”的基礎上,采用培養與引進相結合的辦法,建設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教練員、運動員隊伍;繼續保持擊劍、籃球、撐竿跳高、散打等運動項目的優勢和特色,鞏固優勢項目,集中各種資源,重點突破,努力打造精品項目,建立“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人才共享、體教雙贏”的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模式,爭創國家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
3.加強基地校的科學管理,加大輸送的深度和廣度。
優化“體教結合”的運行機制,制定學校體育訓練基地管理辦法,規范管理,拓寬訓練經費來源渠道,保證全額到位。完善運動員輸送的獎勵辦法,擴大廣度,加大深度,保質保量的向上一級輸送優秀體育苗子。加強市級訓練基地的建設,完善體育傳統項目學校訓練基地的軟硬件設置的建設,加強基層教練隊伍培訓,提高業務水平。加強科學選材和訓練,解決“學訓矛盾”,切實提高成才率。
4.加強競訓隊伍建設,夯實提高管理水平。
出臺保障運動員學習和訓練的措施,解決運動員文化教育后顧之憂,建設高水平、高素質的運動員隊伍;爭取解決少體校的教職員工編制問題,逐步完善教練員考核機制,特別是合同制教練員獎勵方法;培養本土裁判員隊伍,引進優秀教練員,形成一支良好合理的競訓隊伍,確保成績目標和輸送指標的完成。加強競訓隊伍的管理,訓練工作嚴格要求,生活保障重視關心,促進競訓隊伍的昂揚斗志和開拓進取精神。
四、“十三五”時期晉江競技體育發展的保障措施
(一)實施競技體育人才培養工程,夯實培養機制
制定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發展規劃,建立健全以系統訓練為核心,教練員為主導、運動員為主體、行政后勤為保障的業余訓練體系。完善少體校、體育訓練基地、體育傳統校等辦學評估標準和獎勵政策。根據青少年訓練大綱,解決運動員訓練和文化教育相關問題。加強青少年運動員注冊工作的管理,重視相關人員的培訓,建立符合青少年人才成長和教育規律的培養機制。
(二)拓展優勢項目,優化結構,突出重點,打造精品
加強優勢項目的建設,組織攻關小組,加強理論和專業研究,力爭突破以往;研究科學訓練方法,創新技戰術動作,加強組織管理,總結人才培養模式的經驗,為其他訓練項目提供借鑒;重視挖掘潛優勢項目的獎牌增長點,加強對訓練、競賽規律的研究,促進其向優勢項目轉化;學習和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支持和鼓勵符合區域特性的運動項目,優化布局,提高效益,形成區域特色和精品項目。
(三)加強競技隊伍人才建設,提高各級各類人才的綜合素養
加強運動員隊伍的梯層建設,通過各種渠道選拔運動員,解決運動員訓練和學習問題,提高運動員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加強教練員隊伍建設,建立和健全教練員的培訓和考核制度,重視教練員任職資格的評聘工作和合同制教練員的管理與任用,全面提升教練員素質。加強本土裁判員的培養和管理,完善注冊制度,加強培訓與考核,提高裁判水平。建立一支責任心強,思想品德好,業務水平高的裁判員隊伍。加強競賽組織人員的培養,打造一支組織能力強,協調能力高的競賽組織人才隊伍。
(四)加大政府的財政投入,拓寬競賽籌資渠道。
到“十三五”期末,競技體育公共財政投入經費,市本級累計達到3000萬元以上。以財政補助形式,引導社會各界人士把資金投入到競技體育賽事上。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為宗旨,充分發揮體育彩票公益金在我市公益性體育事業發展中的作用。按規定,60%的體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全民健身計劃,40%用于競技體育,專款專用,以促進競技體育事業發展。拓寬競賽籌資渠道,通過政府投資、市場引資、彩票募資、創收增資等渠道,多元籌集建設資金和大賽資金,建立競技體育資金使用效益的評估機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五)發揮體育對外交流功能,加大宣傳力度
充分發揮體育對外交流方面的特殊作用,立足于我市地處海峽西岸和著名僑鄉的地緣優勢,積極打造體育品牌,發展體育產業,建設體育城市。發揮體育對外交流的功能,加強體育宣傳,樹立體育大賽、健身靠宣傳的理念,增強健身意識;加強與新聞媒體的合作,擴大重大賽事、活動、舉措的宣傳力度,全面提升體育意識,為競技體育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1.積極參加國內外的重大比賽。要本著檢閱自己,學習提高的態度,積極加強對外交流、擴大晉江在國內外影響。
2.積極申辦、承辦國內外重大賽事。要創造條件,把握機遇,積極申辦、承辦國內國際重大比賽,全面推動體育事業與我市政治、經濟、文化及城市建設的協調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