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晨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建立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的指導意見》,《意見》的發布,充分體現了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對于加強村級民主管理和監督,提升鄉村治理水平意義重大。
村務監督委員會是村民對村務進行民主監督的機構。建立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有利于從源頭上遏制農村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促進農村和諧穩定。有了監督委員會,對各級村官隨時隨地進行監督就有了組織機制上的保證,農村群眾也有了第一時間反映問題、提供案情線索的官方渠道,應當說,這樣對于及時發現農村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治理村官貪腐、有效將農村矛盾化解在最基層都是十分有利的。
《意見》規定,村務監督委員會一般由3至5人組成,設主任1名,提倡由非村民委員會成員的村黨組織班子成員或黨員擔任主任,原則上不由村黨組織書記兼任主任。這項規定從一定程度避免了“自己監督自己”現象的存在,但該規定中“提倡”“原則上”字面涵義為非硬性,可以看到,規定具有一定的靈活性,為基層組織結合具體村情開展這項工作時,在政策的解讀和應用上留有一定余地。
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由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在村民中推選產生,任期與村民委員會的任期相同。除了明確監督委員會成員的產生和任期外,《意見》還把思想政治素質擺在了選人用人的首位,遵紀守法、公道正派、堅持原則、敢于擔當、群眾公認等監督執紀人員必備的素質修養也在文件中明確提到。對于任人唯親等用人回避制度作出了明文規定:村民委員會成員及其近親屬、村會計(村報賬員)、村文書、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不得擔任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意見》不允許任何組織和個人指定、委派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從制度上保證了監督者由“村民中推選產生”。同時,《意見》還要求鄉鎮黨委、村黨組織要把好人選關,體現了黨組織對選人負責,選出來的人要對黨組織負責的精神。
我們再來看看村務監督委員會的職權——對村務、財務管理等情況進行監督,受理和收集村民有關意見建議;知情權,列席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村民代表會議和村“兩委”聯席會議等,了解掌握情況;質詢權,對村民反映強烈的村務、財務問題進行質詢,請有關方面向村民作出說明;審核權,對民主理財和村務公開等制度落實情況進行審核;建議權,向村“兩委”提出村務管理建議,必要時可向鄉鎮黨委和政府提出建議;主持民主評議權。村務監督委員會監督內容包括:(1)村務決策和公開情況。(2)村級財產管理情況。(3)村工程項目建設情況。(4)惠農政策措施落實情況。(5)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情況。(6)其他應當監督的事項。《意見》對于監督委員會職權的規定明確具體,也很“接地氣”。
為保證監督委員會能夠正常開展工作,《意見》要求, 縣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具體組織實施,抓好工作落實,及時研究解決相關問題。各級黨委組織部門要牽頭協調,民政、黨委農村工作綜合部門等單位共同參與,加強指導。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從實際出發,為村務監督委員會開展工作創造良好條件,提供保障支持。農村關乎國家政治經濟的根基,《意見》的出臺,是治理好農村的關鍵一招,如何將這一好的政策真正抓緊落實到位,干出實效,深入干部群眾內心,避免讓監督流于形式,則是未來相關工作的重中之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