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欣
[摘要]隨著應用文在社會各行各業中的廣泛使用,應用文寫作能力也成為了學生必備綜合素質之一。應此需要,應用文寫作作為學生職業工作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高等院校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項教學內容。
[關鍵詞]教學現狀;學習應用文的重要性;教學改革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7)02-0110-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2.051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應用文寫作》作為高等教育適應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直接與高校人才培養模式、人才素質教育、人才與社會適應等緊密聯系在一起。《應用文寫作》課程的教學目的旨在通過講授與實踐,使學生達到能夠根據不同崗位獨立撰寫相應的文書的能力。
一、教學現狀
應用文寫作作為普通高等院校公共課或基礎課,學生對其重視程度相對較弱,教學過程中面臨各種問題。僅列舉幾項調查結果便可見一斑:(1)你認為應用文寫作在我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非常重要20%,重要30%,一般40%,不重要10%;(2)你上課學習應用文時的注意力集中程度集中的30%、一般的50%、不集中20%;(3)你的專業對應用文寫作的掌握程度的要求是熟練掌握10%,了解并會運用75%,一般了解15%;(4)在學校里,諸如通知、海報、啟事等應用文經常見諸報欄。對其中出現的錯誤你是留意的占25%,沒留的占75%;(5)你們在應用文寫作方面存在的常見的問題有哪些?體裁、格式錯誤50%,用語不得體或表達不當75%,內容疏漏75%,犯了某些應用文體的禁忌25%。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一是很多學生不是很清楚應用文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的用處;二是學生語文及寫作基礎相對薄弱。三是學生學習興趣一般,積極性相對不高。四是在實際授課中由于學生文理兼具,且沒有或極少有工作及實踐經驗,且在應用文寫作方面眼高手低,并不真正具備熟練寫作、成功表達的能力。因此,對于應用寫作及應用的實踐性理解及掌握的難度較大,從而導致不會寫或寫不好相對規范的文書。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還沿用原來的教育教學管理方法,照搬教條,要想達到教學目的,恐怕就有點勉為其難了。面對種種實際,我們要提高教學水平,需從以下幾點入手:
二、學習應用文寫作的重要性
葉圣陶先生1981年8月同《寫作》雜志編輯人員談話時指出:“寫作范圍很寬廣,寫調查報告,寫工作計劃,寫經驗總結,寫信寫通知等等,都包括在內,當然也包括文學作品。”“大學畢業生不一定要能寫小說詩歌,但是一定要能寫工作和生活中實用的文章,而且非寫得既通順又扎實不可。”而劉半農先生也有論言:“應用文與文學文,性質全然不同,有兩個譬喻:一是應用文是家常便飯,文學文卻是精美筵席;二是應用文是‘無事三十里隨便走路,文學文乃是運動場上出風頭的賽跑。”由此,應用文寫作在我們生活或工作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他具有現實的、客觀的要求,他是一個人基本能力的體現;是現實社會中單位用人的尺度的要求;是一個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之一;更是學生在成長成才之路上的成功基石。
三、教學內容的設計
(一)增設語言運用或行文內容
《應用文寫作》課程是一門較為成熟的課程。但是,但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及工作經驗,認為寫作能力的提高不僅是各文種寫作結構及內容,而更應是以各個文種為依托,主要學習與提高應用文書語言的運用與行文能力,或者說是將口語轉化為書面語的能力。應用文寫作的各個文種的寫作結構及技巧恰恰應是工具或形式,也可以說是基本的教學目標,而應用文寫作過程中語言的運用與行文能力才是更高一級的寫作或教學目標。
(二)整合教學內容
目前,開設應用文寫作的各個院校及教材均是采用行政文書(通知、通報等)、事務文書(計劃、調查報告等)、求職文書(求職信、競聘稿等)、禮儀文書(開幕詞,感謝信等)或論文類等的科技文書來劃分及授課模塊。但這樣的弊端是每個模塊的文種知識沒有必然的聯系,教授起來較為枯燥,且學生沒有實際經驗很難寫出格式及內容均規范的文書。對此,解決的辦法是結合工作實際重新整合教學內容,即以一項活動將幾個相關的文種串聯起來。比如:讓學生模擬做一項社會實踐調查。首先要下達一份調查的通知;其次是調查前需擬定一份調查計劃;再次是調查報告,最后再提交一份調查報告,后續還可以根據調查結果再延伸寫一份請示或策劃等。這種以模擬實際工作環境,并在授課中分小組表演的方式,不但使學生身處其中,增強現實感而易于掌握寫作內容,更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教學方式方法的運用
教學是知識與經驗的積累,教學過程中會不斷有新的發現,產生新的總結和新的效果。例如教學方法、教材形式、學情等雖看似大致相同,但實際卻千差萬別。在教學中,合理地運用的教學方式,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及環節設計是提升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
(一)增加“說”的能力
在采取以往案例、情境、互動等可取的教學方式方法的同時,增加說文鍛煉。說文的方式采取一是復述范文內容,即背范例。這種方式看似機械又死板,但對于大學生來說卻很能調動積極性,這種方式不但能夠增強學生寫作的方向及層次、邏輯的鍛煉,更能提高學生對應用文語言規范性的理解與把握。二是說“寫作”,也就是在寫作之前先說寫作的思路及內容,教師及時指導糾正。之后再寫,也就是將白話文轉換成書面語言。這樣既節省時間,有很好解決了某些學生會說不會寫的問題。
(二)融理論與實踐為一體
在以往的教學中,雖說注重實踐,理論以夠用,精講為主。但由于不接“地氣”,學生仍不能全面掌握。比如以計劃為例,講解計劃寫作的方式及內容時,告訴學生寫計劃的三要素是目標,措施和步驟。盡管拿案例來講,來分析,學生也聽懂了,但其后寫作的時候卻感到無從下筆或按照范例依樣模寫,不能夠根據實際工作靈活運用。學生只是學到了其形而未學到其神。究其原因是目標,步驟和措施等理論太過專業化,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換一種方式,比如以學期做做什么(任務);怎么做(措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步驟)這種方式去問學生,學生會邏輯分明的,內容詳實地敘述出來。縱觀此例,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將理論與實踐融為一體,也就是將專業術語或理論與學生實際的生活融為一體。endprint
(三)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
教學過程中發現,基礎較好學生與基礎較弱學生產生差距的很大原因在于上課時傾聽了多少授課的內容和理解與記住了多少內容。很多基礎較弱的學生傾聽能力很差,有的甚至老師重復了四五次,他也聽之甚少或完全沒聽到。對此,采取的措施是根據教學內容,事先設計教學過程及環節,有目的、有意識地鍛煉學生的傾聽能力。比如,課堂上教師可采用提醒重點知識,離開講臺走向學生或不定時提問學生老師講了哪些重點內容及知識點。并根據回答質量相應加分鼓勵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改聽為做或說
在通過提高學生傾聽力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基礎上,對有些還是不參與的學生實行改聽為做或說。比如:根據內容設計,增加情景角色演練,或說思路、背案例,或將基礎較好的學生穿插在基礎較弱的學生中間,以強帶弱,或學生考學生等多種多樣的激勵加分方式,使學生能夠全員參與課程的學習之中。
五、教材的編寫
教材編寫的目的旨在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應用文寫作的行文邏輯、語言運用及寫作技巧、使學生達到能夠根據不同崗位獨立撰寫相應文書的能力及學生行業職業能力。教材編寫模式主要應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材內容結合社會需求文種眾多,而應用文寫作作為公共基礎課面對的是各專業學生,再加之各高等院校此課程課時相對較少。所以教材只選取以日常工作中具有代表性的常用行政文書及事務文書為內容,已求精學精練,并在學一會一的基礎上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二)教材編寫以掌握一項寫作能力為目標,通過理解,掌握、演練,拓展等形式,使學生能夠置身于現實之中學習寫作常識并提高寫作能力。
(三)為使學生真正掌握每個文種的寫作要點及行文能力,根據每個文種的適用范圍和不同類型都配有相應的案例,且案例選取力求貼合學生所能理解的實際程度。
總之,應用文是實際工作中應實際需要而寫的文書。高等院校開設應用文寫作課程旨在培養學生能夠撰寫規范的通知、通報、計劃和調查報告等文書,并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應用文書的整體應用素質。這種素養隱于學生整體能力之內,卻能外化于工作之中。所以,應用文寫作作為一門社會需要的高職院校基礎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認識不清或缺乏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精力不集中,作業不認真完成等問題。針對這些情況,還可利用檢查教材、筆記等各種形式加分,不按規定扣分的制度加強課堂管理,從而提高學生寫作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