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款送禮搭上“高科技”、違規吃喝轉入“一桌餐”、化整為零操辦婚慶喜宴……梳理2017年以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通報的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可以發現,節日期間“四風”問題花樣頻現,出現了不少改頭換面、潛入地下的隱形變異形式。
僥幸心理——“假期應該沒人會發現”。2017年10月1日,湖北省南漳縣武安鎮農機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主任楊洪志在安集街道天強幼兒園內違規為其妻子及外孫女慶生,當天接待的賓客中有非親屬人員7人,違規收受禮金1600元,造成不良社會影響。
2017年以來曝光的類似楊洪志的違紀問題不在少數,他們中有的人前腳簽訂了承諾書,后腳就頂風違紀。是不知道紀律規矩嗎?恐怕并非如此,而是他們的僥幸心理在作祟。這點在楊洪志事后的檢討中得到了印證:想著“假期應該沒人會發現”。
這樣的僥幸心理,成了違紀動機轉化成違紀行為的催化劑,讓節日期間違規操辦各類宴席等問題時有發生。
人情心理——禮尚往來,收點何妨?2017年春節前,海南省海口市公共綠化管理所副所長鄭盛斌先后4次收受管理服務對象共計3000元的禮品禮金。鄭盛斌對于收受禮品禮金,態度滿不在乎:“過年過節收點禮是正常的人情交往,沒什么大不了。”
節日期間的正常人情往來是為了加強聯系、增進感情,這本無可厚非。可一些黨員干部卻沒能邁過人情這道坎,把“禮尚往來”當成了搞不正之風的幌子。“一些單位、企業盯著黨員干部手中的權,贈送禮品禮金就是為了日后好辦事。”海口市紀委副書記、市監察局局長楊衛國表示,春節等重大節日人情往來的習俗,更為拉近“關系”提供了“理由”。這樣的想法不僅送禮者有,收禮的黨員干部也有,最終讓雙方陷入人情“泥淖”無法自拔。
從眾心理——別人都在做,很正常。“過節收送禮金紅包的那么多,多我一個也無妨。”“別人都這么做,很正常。”翻看違紀人員的檢討,這種從眾心理很常見。
除了收送紅包禮金,節日期間在高檔小區安排“一桌餐”、大肆操辦婚慶宴席、購買高檔酒水的違紀行為中,也不乏懷著從眾心理者。寧夏回族自治區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馮永東分析,年節期間聚餐、婚宴較多,不僅容易在觥籌交錯中放松警惕,也容易出現違紀“范例”,從而為抱團跟風、同流合污提供土壤,也為不正之風的滋生帶來了心理慰藉。
除了以上幾類典型心態,類似在工作中不按規定核查收集資料,年終臨檢時匆忙補做虛假資料的應付心理;年節收禮是常態,不收反不習慣的“慣性”思維也依然存在。歸根結底,這些心理都源自價值觀扭曲后貪念的膨脹和紀律意識的松弛。每位黨員干部都應以此為戒,端正心態,廉潔過節。(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