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超男++項霞
摘 要:本文以目的論為理論基礎,結合兒童文學目標讀者的特殊性,從詞匯、句式和文化這三個層面對《夏洛的網》任溶溶譯本進行深入分析,從而探討在目的論的指導下,如何靈活運用翻譯策略和技巧,再現原文語言風格,更好地為兒童讀者服務。
關鍵詞:翻譯目的論 兒童文學 《夏洛的網》 任溶溶
一、引言
兒童文學是專為兒童創作的文學作品,要求通俗易懂、生動形象。兒童文學具有特殊性。Peter Hunt認為對于一些人來說,兒童文學可能是矛盾的,它體現了文學性的價值和品質,自然無法通過有限經驗、知識、技巧設計的書籍或讀者的作品來進行維持(Hunt、Peter,2005)。黃云生在《兒童文學教程》中提到兒童文學作為一種為兒童創作的文學作品,必須適合兒童且具有藝術特征(黃云生,1996)。陳伯吹在《兒童文學簡論》中認為兒童文學可以被定義為適合兒童教育的文學作品。(陳伯吹,1982)
由于兒童文學翻譯的目標讀者是兒童,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必須考慮語言的難易程度是否符合兒童的認知能力。近年來,不少譯者對兒童文學翻譯進行研究,旨在從中獲取特定的兒童文學翻譯技巧。但是這些研究所得的成果只是兒童文學翻譯領域的冰上一角,學者們仍然需要不斷進行探究。兒童文學譯者要充分考慮兒童的特殊性,結合兒童的認知能力,通過簡潔明了、生動有趣的語言,將原著的內容展現在世人面前。
本文通過目的論這一指導理論,從詞匯、句式和文化這三個層面對《夏洛的網》任溶溶譯本進行深入分析,討論其各自的翻譯特色與使用的翻譯策略,對探討如何更好地翻譯兒童文學作品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二、目的論
目的論(Skopos Theory)是由兩名德國功能派學者共同提出來的,其主要內容是目的決定手段。目的論有目的原則、連貫原則和忠實原則三大原則,其中目的原則是最為重要的原則?!澳康脑瓌t”要求譯者充分考慮譯文的目的和功能從而采取相對應的翻譯策略?!斑B貫原則”是指譯文的可讀性,包括表達連續完整,陳述內容一致等。而譯文和原文之間的語義連貫則被稱為“忠實原則”。而翻譯三大目的分別為在翻譯過程中的目的,在目標語環境中達到交際目的以及使用特定翻譯策略的目的(陳月梅,2015)。諾德曾說翻譯的最高規則都是“目的準則”(張美芳,王克非,2005)。目的論將目光轉移到了譯者以及目標讀者身上,賦予了翻譯更大的實用意義和指導意義。然而,目前我國用目的論進行兒童文學翻譯的學者并不多,所以該理論在兒童文學翻譯研究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
三、《夏洛的網》譯本分析
《夏洛的網》是由美國著名作家E·B·懷特寫的一部關于友情的童話,曾在美國兒童文學史上掀起一陣熱潮,其內容具有非常深遠的啟迪作用。在一個農場倉房里,聰明的蜘蛛夏洛編織出“王牌豬”“了不起”“謙卑”等字,幫助小豬威爾伯在比賽中一舉成名,成功地使威爾伯脫離被殺的險境。
先前已有許多學者對任溶溶的《夏洛的網》譯本進行研究。例如:王珊珊認為任溶溶在翻譯過程中注重童趣、口語化以及創造,使得譯本在語義和文化上達到功能對等,讓兒童讀者在閱讀的時候能夠產生相似的感受(王珊珊,2008)。郄翠從詞匯、結構、語義和語體四方面系統的探討任溶溶的翻譯策略,通過簡潔生動用詞,化長句為短句,并以加理解注釋的方式,使得語言童趣十足(郄翠,2009)。鄒艷萍則根據目的論原則,結合兒童文學特點,對隱喻的翻譯進行語義和修辭方面的分析,從中得出兒童文學中隱喻翻譯的技巧和策略。(鄒艷萍,2013)
任溶溶本著為兒童服務的目的,充分考慮兒童的特殊性,盡量保持原作的語言風格以及兒童的趣味性。下面作者選取了任溶溶譯本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從詞匯、句式以及文化三大層面對其翻譯技巧和策略進行研究分析。
(一)詞匯層面
兒童文學中的趣味性主要是通過語言來傳達的,要使譯本更具童趣,必須充分發揮語言的魅力(吳艷暉,2007)。作者借鑒目的原則,分析任溶溶譯作《夏洛的網》,發現任溶溶在詞匯層面考慮到兒童文學和兒童讀者的特殊性,靈活地采用兒童習慣用語,包括口語詞、擬聲詞、疊詞、重復詞、兒化音和語氣詞,用詞簡潔,生動形象。而擬聲詞、重復詞和疊詞等具有較強的節奏感,能夠讓兒童讀者在接受旋律和節奏的同時更好地理解文章,產生更大的閱讀興趣。
1.運用口語化詞
口語化詞能使文章看起來更淺顯易懂,貼近生活。
(1)When Mr.Arable returned to the house half an hour later,he carried a carton under his arm. (Charlottes Web)
半小時后,阿拉布爾先生回家來,胳肢窩里真夾著一個紙箱。(《夏洛的網》)
(2)Fern broke down and wept.But her father was firm about it.(Charlottes Web)
弗恩聽了忍不住大哭起來,可她爸爸對這件事鐵了心。(《夏洛的網》)
分析:任溶溶將源文本中的“arm”譯成“胳肢窩”“firm”譯成“鐵了心”,用在生活和交流中使用的通俗的語言,使文章更加淺顯易懂,讓兒童讀者體會到親切感。
2.運用疊詞、重復詞和擬聲詞
疊詞和重復詞讀起來都很有節奏感,具有韻律美。而擬聲詞能更生動形象地對事物進行描寫,將文字動態化,渲染氣氛,從而給目標讀者視覺和聽覺上的雙重感受。
(3)Rain spattered against Mrs.Zuckermans kitchen windows and came gushing out of the downspouts.(Charlottes Web)endprint
雨水噼噼啪啪地打在朱克曼太太的廚房床上,咕咚咕咚地涌出水管。(《夏洛的網》)
分析:任溶溶通過“噼噼啪啪”“咕咚咕咚”這兩個詞將雨水的聲音描寫的栩栩如生,給兒童讀者一種動態的聽覺感受。同時這兩個詞讀起來朗朗上口,給句子增添了韻律美和音樂美。
(4)The slops ran creamily down around the pigs eyes and ears. Wilbur grunted.He gulped and sucked,and sucked and gulped,making swishing and swooshing noises,anxious to get everything at once.(Charlottes Web)
泔腳黏糊糊得潑在小豬的眼里甚至耳朵上。威爾伯嘔嘔地叫。它大口大口地吃,大口大口的喝,大口大口地吃,大口大口地喝,發出稀里嘩啦、呼嚕嘩啦的聲音,急著要一口氣吃個精光。(《夏洛的網》)
分析:文中描述了威爾伯進食時的動態畫面。任溶溶通過“嘔歐”“稀里嘩啦”“呼嚕嘩啦”這些擬聲詞,生動形象地展現出威爾伯吃東西時的可愛模樣。同時“大口大口”重復使用,展現出威爾伯吃東西時那種急切的心情。而“黏糊糊”這一疊詞的使用又給整個句子增添了幾分親切感和喜愛感。
3.運用兒化音
兒話音通常帶有喜愛、親切和輕松的感情色彩,同時也用來表示“少”“小”“輕”等狀態和性質。該書的目標群體為兒童讀者,兒化音能為之增添幾分童趣。
(5)“Well,”said Wilbur,“it means to have fun,to frolic,to run and skip and make merry.” (Charlottes Web)
“玩嘛,”威爾伯說,“它的意思是游戲、耍、又跑又跳、取樂兒?!保ā断穆宓木W》)
分析:任溶溶將“make merry”譯成“取樂兒”,選用了兒化音,使語言更口語化,更貼近生活,能夠讓兒童讀者感覺到親切感和輕松感,更富有童趣。
4.運用語氣詞
語氣詞能夠明顯增加原句的感情色彩,普遍存在于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和感嘆句之中。語氣詞無論是在書面語還是在口語對話當中都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兒童文學翻譯中,考慮到目標讀者的特殊性,大量使用語氣詞能夠讓兒童更好地融入到語境當中,有更強烈的情緒感受。
(6)“I never do those things if I can avoid them,”replied the rat, sourly.“I prefer to spend my time eating,gnawing,spying,and hiding.I am a glutton but not to a merry-maker.Right now I am on my way to your trough to eat it yourself.”(Charlottes Web)
“只要能避免,這種事我從來不干,”老鼠尖刻地回答說,“我情愿把時間花在吃啊、啃啊、窺探啊、躲藏啊這些上頭。我是個大食鬼而不是個尋歡作樂者。這會兒我正要上你的食槽去吃你的皂苷,既然你自己不想吃?!保ā断穆宓木W》)
分析:語氣詞“啊”常常會用于感嘆句和祈使句末尾,表示強烈的情感,而任溶溶通過“啊”將一連串的動詞連在一起,這里的“啊”起到了列舉的功能,同時讓這些“吃、啃、窺探、躲藏”原本看似普通的動詞看上去更有意思,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小老鼠的可愛模樣,能夠引起兒童的閱讀興趣。
(二)句式層面
在句式層面上,任溶溶考慮到兒童視野范圍小,不能在閱讀的過程中一目十行一氣呵成,過于冗長的復雜句會使兒童讀者失去閱讀興趣。作者借鑒連貫原則,發現任溶溶在翻譯過程中化長句為短句,變復雜句為簡單句,將簡潔明了的句式結構呈現在兒童讀者面前,力求通俗易懂。
(7)So while the children swam and played and splashed water at each other,Wilbur amused himself in the mud along the edge of the brook,where it was warm and moist and delightfully sticky and oozy.(Charlottes Web)
因此,當兩個孩子游泳、玩耍、用水你潑我我潑你時,威爾伯就待在河邊的爛泥里自得其樂,爛泥暖和,濕噠噠的,黏黏糊糊,舒服極了。(《夏洛的網》)
分析:任溶溶將結構復雜的長句子切分成多個簡單的短語,將句式進行簡單化處理,巧妙地把“warm and moist and delightfully sticky and oozy”這幾個詞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兒童讀者的面前,這幾個形容詞具有很強的節奏感,讀起來瑯瑯上口。“你潑我我潑你”這十分口語化的詞將兩個孩子戲水玩耍的場合描繪的淋漓盡致。而“濕噠噠”“黏黏糊糊”這些詞則細膩地描寫出了威爾伯在泥潭里面自娛自樂的樣子,給人一種可愛親切的感覺。
(三)文化層面
在文化層面上,任溶溶考慮到兒童正處于學習母語的關鍵階段,對于文化知識的理解能力尚淺。所以他在翻譯過程中盡力理解源語言的文化背景,運用歸化、異化以及注釋,巧妙地處理譯文,使兒童讀者不失興趣。
1.運用歸化
歸化主要采用本土化的語言,通過譯者以及兒童讀者的習慣用語來傳達原著的內涵,這樣做有助于讀者對原著的理解。
(8)“Hes yours,”said Mr.Arable.“Saved from an untimely death.And may the good Lord forgive me for this foolishness.”(Charlottes Web)endprint
“它是你的了”,阿拉布爾先生說,“你讓它免于生下來就死。愿老天爺原諒我做了這傻事。”(《夏洛的網》)
分析:在西方文化中,“good Lord”是“上帝”的意思,而根據漢語的用語習慣,意思為“老天爺”。由于兒童缺乏文化認知并且他們的言語能力也不成熟,任溶溶根據目的論原則采用了歸化法,將“good Lord”譯成“老天爺”,是地道的本國語言,也是大家都十分熟悉的詞語,便于兒童讀者的理解和接受。
2.運用異化
筆者借鑒忠實原則,發現任溶溶采用了異化的翻譯策略。異化主要要求譯者用原著的習慣用語進行翻譯,希望讀者能向原作者靠攏。由于各國具有其獨特的語言文化特點,所以譯者在翻譯原著時要保存代表民族文化特點的詞。這樣做有助于目的語讀者了解外來文化的語言特點,擴充外來文化知識。
(9)“I promise.I cross my heart.”(Charlottes Web)
“我保證,我在心口畫十字?!保ā断穆宓木W》)
分析:“cross my heart”表面上指單純的畫十字動作,但是其深層意思代表了基督教文化。任溶溶通過直譯的策略,盡可能地保留原文中的文化信息。筆者認為如果能在這里加以注釋,會更有利于讀者理解。由于兒童讀者的認知能力和認知水平不足,適當地降低信息在認知層面上的難度是十分必要的。
3.運用注釋
在兒童文學翻譯中,有時源文本和譯本在表達上存在差異,一些詞語如果只是將其名詞翻譯出來,會讓讀者產生疑問,這時若加以清晰的注釋,讀者便能迅速理解原文。
(10)And now,Fern,its time to get ready for Sunday School.(Charlottes Web)
不過現在,弗恩,該上主日學校去了。
注釋:主日學校是星期日對兒童進行宗教教育的學校,大多附設在教堂里。(《夏洛的網》)
(11)Did you ever hear of the Queensborough Bridge?”
你聽說過昆斯伯羅大橋嗎?
注釋:昆斯伯羅大橋,在紐約皇后區,是曼哈頓中城跨東河連接皇后區的干橋。(《夏洛的網》)
分析:任溶溶對“主日學?!币约啊袄ニ共_大橋”后面加上了注釋,既能保證兒童讀者準確地領悟到原文所要傳達的意思,降低兒童認知層面上的難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擴充了兒童對異國文化的知識儲備。
四、結語
綜上所述,譯者必須深刻認知兒童文學作品的讀者是兒童,在翻譯時盡量使用簡單風趣、通俗易懂的語言。兒童文學翻譯者可以將復雜的語言簡單化,把繁雜的長句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短句,加以大量的擬聲詞、疊詞和兒化語等,使整體語言看上去更簡潔生動、富有童趣,聽上去更有韻律美和音樂美。同時,由于不同文化之間存在著差異性,在翻譯時要本著“目的原則”,對那些難以理解的文化負載詞加以注釋和插圖處理,從而更好地引起兒童讀者的閱讀興趣,擴展其文化知識儲備。
本文為浙江省教育廳科研課題[項目編號:Y201326932]、寧波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項目編號:YGH016]、寧波大學科研基金(學科)[項目編號:JDW1519]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Hunt,Peter.Understanding Childrens Literature[M].
London:Routledge,2005.
[2]E·B·懷特.夏洛的網[M].任溶溶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2.
[3]陳伯吹.兒童文學簡論[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1982.
[4]陳月梅.目的論視角下兒童文學翻譯的言說類動詞漢譯——以任
溶溶的《夏洛的網》中譯文為例[D].南寧:廣西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5]黃云生.兒童文學教程[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1996.
[6]諾德.譯有所為——功能翻譯理論闡述[M].張美芳,王克非譯.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5.
[7]郄翠.翻譯目的論指導下的兒童文學翻譯策略——以《夏洛的
網》漢譯本為例[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9,(3):252.
[8]王珊珊.任溶溶兒童文學翻譯思想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碩士
學位論文,2008.
[9]吳艷暉.淺談兒童文學翻譯的策略[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
2007,(10):53-55.
[10]鄒艷萍.目的論視角下的任溶溶兒童文學隱喻翻譯策略研
究——以《夏洛的網》為例[D].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周超男 項霞 浙江寧波 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3152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