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獻東
一、連云港市建筑業發展現狀及特點
(一)行業規模不斷擴張,經濟支撐能力增強
2015年連云港市建筑業總承包和專業承包資質企業291家,實現建筑業總產值629.68 億元,同比增長7.9%,增幅較2014年提高2.8個百分點。全市資質以上建筑業企業2015年共簽訂工程項目合同額901.95億元,同比增長14.1%。其中,本年新簽訂工程項目合同額640.76億元,同比增長13.2%。建筑業總體實現穩步發展。
“十二五”期間,連云港市建筑行業規模不斷擴張,對國民經濟的支撐作用逐漸增強。“十二五”期間,連云港施工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增加76家,其中一級資質建筑企業增加7家。2015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積較2010年翻倍,建筑業總產值較2010年增長299.52億元,年幾何平均增長率為13.8%。建筑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約10.0%,是連云港市經濟的重要產業,提供了30余萬人的就業崗位,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十分之一。
(二)行業調整步伐加快,行業競爭力穩步提高
隨著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和轉型升級,連云港市建筑業企業結構調整步伐及轉型升級步伐也在加快。結構調整上,優勢行業穩步發展,其他門類快速跟進。逐漸形成了包括房屋建筑、裝飾裝修、道路基建、航運水利等門類齊全的建筑業行業結構。房屋建設是建筑業生產支撐力量,2015年資質企業建筑工程產值616.04億元,增長7.4%,占總產值的97.8%;安裝工程增幅明顯,安裝工程產值10.96億元,增長33.7%;管道和設備安裝、鐵路、道路、隧道工程建筑效益明顯,完成產值76.88億元,同比增長16.9%。
建筑業企業轉型升級穩步推進,年人均從業人員建筑業總產值達23余萬元,較2010年增長約6萬元,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約7.5%,資質建筑業一級建造師人數較2010年增加240人。萬象集團、萬年達集團連續多年被評為江蘇省建筑業競爭力百強企業,中粟、玉龍、海通、蘇港、港務、永超等10家企業被評為2015年度江蘇省建筑業最具成長性百強企業。萬象集團、萬年達集團被省住建廳列為晉升特級企業重點扶持培植對象。建筑業行業整體競爭實力穩步提升。
(三)基建投資提速增效,基建工程表現亮眼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港口碼頭、路橋通道、商貿物流成為投資新熱點。2015年,港口深水航道、碼頭泊位、防波堤等公共基礎設施加快建設,34個重點港口建設項目全年完成投資40.5億元,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14.7%;連鹽鐵路、連淮揚鎮鐵路開工建設,臨海高等級公路建成通車,新機場建設進入施工準備階段。鐵路和道路運輸完成投資125.8億元,同比增長48.4%;商貿物流投資加速,在建商貿物流投資項目26個,其中新開工18個,商貿物流項目計劃總投資53.6億元,完成投資33.1億元,同比增長112%。
隨著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持續發力,2015年,連云港市鐵路和公路工程表現亮眼,鐵路、道路、隧道和橋梁工程建筑效益明顯,完成產值76.88億元,同比增長16.9%。走訪調研中,某港務工程公司今年上半年經營穩中有升,2016年1—5月份營業利潤較上年同期上漲16.3%,繳納稅金達2494萬元。
(四)區外業務奮力推進,中西部市場大力開拓
隨著建筑業“走出去”戰略的實施,連云港建筑業在立足本地市場、鞏固東北老市場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做實山東、安徽、內蒙古、甘肅、新疆、西藏等中西部建筑業市場,省外承攬工程遍及大部分中西部地區。“十二五”期間,連云港市資質建筑業超4成建筑業產值在外省完成,2015年資質建筑業省外完成建筑業產值近250億元,占全部建筑業產值比例較2010年提高近兩個百分點,企業省外完成建筑業產值年幾何平均增長率約14.7%,開拓外埠市場的能力顯著增強。
以連云港市建筑業產值靠前的萬年達建設集團為例,江蘇萬年達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年營業額40余億元,目前年承接工程項目90余項,其中八成為連云港市外工程項目。2016年上半年承接的83個項目中,中西部項目達到76個,主要集中在內蒙古、甘肅、西藏、新疆等地。近三年,集團公司依托分公司在中西部廣攬建筑業務,業務拓展迅速,工程項目逐年增加。
(五)經營業務日益多元化,外部產業積極拓展
在鞏固建筑市場之余,連云港市建筑企業積極通過整合其他專業性公司,拓展專業施工和多元化經營,產業結構日趨合理,多元化發展成效日益明顯。走訪調研的企業中,多家建筑企業整合資源多元發展,投資房地產業、金融業、制造業、生態農業、船舶設備生產等領域,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
江蘇萬年達集團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該集團在新疆、內蒙古、重慶、安徽等地設置分公司和駐外辦事處10個,積極投資整合建筑業上下游產業鏈,先后投資了專業建筑公司灌南水利建筑工程公司、華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華連建設工程監理有限公司、現代裝飾有限公司、華嘉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同時投資了農村小額貸款公司、華實生態農業公司、萬年達金屬制品有限公司。通過整合產業鏈,節約生產成本,多元化經營成效顯著。
二、建筑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制約因素及發展中存在問題
(一)企業“一帶一路”認知不足,情況了解不夠
調查中顯示,企業對“一帶一路”認知度較低,部分企業管理人員及財務人員僅了解“一帶一路”概念,對如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地方政府有關“一帶一路”建設優惠政策等并不知曉。部分企業并不認為“一帶一路”建設對企業有影響。并且,企業缺乏國際化人才,不熟悉國外建筑技術標準,外語人才也極度缺乏。企業翻譯、交流溝通能力不足,未能在國外建立派出機構,難以與有關國家政府或企業進行溝通聯系。同時,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等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市場行情、政策法律、投融資管理、外匯和稅收管理、外交、風土人情、民俗文化和宗教信仰等情況不太了解,對國外同行情況、同業競爭等情況也了解不夠。未能知己知彼,很難以發揮自身相對優勢,有針對性地“走出去”。
(二)建筑業整體資質偏低,市場開拓能力待加強
連云港市本地建筑業與蘇中蘇南等地比較,無論在資產規模、營業收支、勞動生產率,還是項目承接能力方面都存在較大差距。建筑業整體規模較偏小,資質等級不高,目前尚無特級資質企業,工程總承包能力不足。本地建筑業企業人員素質整體偏低,施工經驗和裝備能力有限,企業間技術差異普遍不大,在造成本土市場競爭加劇的同時,對本土外一些重大的、高難度的、特殊要求的施工項目往往很難參與其中,企業對外市場開拓及項目承接能力明顯不足。參與中西部建設的項目也多為商品房、商業房建設,交通基建工程及其他建設工程種類偏少,如江蘇某建設集團公司2016年內蒙古自治區項目數有17個,其中15個為住宅建設,1個為公路交通基建,1個為公園改造工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項目數有13個,全部為住宅商品房建設。
(三)房地產市場景氣度下降,企業經營壓力加大
去庫存、調結構政策背景下,連云港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房地產新增開工面積下滑,建筑業企業項目數量減少,施工任務不足,企業市場競爭壓力加大。2015年連云港市資質以上建筑業企業房屋施工面積 5267.7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4%。新開工面積2815.7萬平方米,同比下降5.2%。房屋竣工面積2085.47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0%。一季度連云港房地產完成投資同比下降3.5%,住宅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0.8%,商品房施工面積同比下降3.5%,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11.1%。二季度各降幅雖有所收窄,但房產市場依然處于下滑趨勢。房產市場景氣度不高,在造成當前建筑業市場產能過剩的同時,也讓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建筑業邊際利潤隨之下降,不利于建筑業行業的健康平穩發展。
(四)工程款拖欠依然嚴重,企業資金運轉情況不佳
帶資承包是建筑企業能否取得項目的關鍵,但往往一個工程項目已經結束,而工程款還沒有到位,下一個工程即將開工,需要資金進行運營,建筑業企業多是拆東墻補西墻,長此以往,造成建筑業企業資金周轉不佳。由于墊資及工程拖欠款情況的存在,10家調研企業中,有3家反映資金不足,7家表示一般。調查顯示,近三年來,建筑業企業遭遇過甲方拖欠工程款的困擾,10家中有一半企業表示經常遭遇,4家表示偶爾遭遇,1家選擇從未遇過。據江蘇萬象建工集團負責人表示,雖然建筑業企業在簽訂工程項目合同時都有明確規定甲方資金的到付時間和比例,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建筑業企業往往礙于情面和期盼下一次再次合作的目的,即使甲方未按要求支付資金,建筑業企業只能苦等和催款,很少運用法律手段。
(五)“營改增”實施后,建筑業稅負或將上升
據走訪調查顯示,5月1日全面實行“營改增”后,在增加建筑業企業稅票收集認證難度的同時,部分建筑業企業稅賦負擔或將增加。建筑業企業原繳納營業稅稅率為3%,“營改增”后,增值稅稅率為11%,對于部分核算不健全的建筑業企業,建筑材料來源方式散而雜,如磚瓦、白灰、砂石、土方及零星材料基本上由個體戶、雜貨店、小規模納稅人供應,購買的材料沒有發票或者取得的發票不是增值稅專用發票,相對于大中企業,更難進行進項稅抵扣,稅收成本或將上升。并且,建筑業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勞動力成本占工程造價20%~30%,人工費無法抵扣也勢必增加企業的稅賦負擔。
三、加快建筑業參與“一帶一路”的建議
建筑業要在“一帶一路”沿線大放異彩,需要政府引導、企業參與、社會協同,集多方合力,積極謀劃,主動出擊,共同推進。由于本地建筑市場容量較小且開放度高,這就決定了市區內建筑企業必然走向外向型之路。相關部門需要努力提升本地建筑業企業實力的同時,繼續引導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擴大現有市場份額,全力搶占新興市場,努力突破境外市場,逐步建立和完善多層次的市場格局。鼓勵企業突破房建施工的局限,力爭在交通、水利、能源設施建設方面有新的建樹。
(一)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主動出擊、加強引導
政府有關部門應發揮主導作用,做好政策方案的落實宣傳工作。一方面,繼續擴大“連云港之夏、西游記文化節、江蘇沿海開發論壇、東中西區域合作論壇”等活動影響力。加快建設東北亞、中西亞文化交流中心,促進與沿線地區的人文交流。另一個面,充分發揮經濟合作、對口支援職能,組織企業利用好絲綢之路國際物流博覽會、國際港航論壇等平臺,繼續打造好中哈(連云港)物流中轉基地和上合組織成員國出海口基地,積極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進程,改善通關條件,簡化審批手續,推廣應用物聯網等先進技術,促進信息互聯互通,提升“一站式”通關服務,降低口岸通關成本、提高通關效率。
(二)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為“一帶一路”建設項目備足糧
進一步細化財政、金融、保險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最有力支持。同時要放大財政資金杠桿效應,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減少企業融資難度。鼓勵地方商業性金融機構通過聯合貸款方式增加對“一帶一路”項目的支持力度,創新金融產品,完善金融服務。企業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項目中時,也應當積極爭取 “絲綢之路基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的支持,注重融資優貸特別是“買方信貸”項目。
(三)企業要科學謀劃,樹立國際化思維,積極參與
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建筑業企業參與國家.化市場競爭前,需要以超前的思路認真做好企業戰略管理的策劃,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國際競爭。同時,企業還需要樹立國家化思維,融入和接受國際標準,按照國際建筑業的行業規范來管理企業,建筑企業自身要徹底改變觀念,升華建筑理念、技術、人才、管理等,以適應國際標準,提高與國內外同行競爭的能力。
(作者系國家統計局連云港調查隊高級統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