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春平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大教育背景下,教師應當積極創新教學模式,思想政治學科亦然。立足于現階段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現狀,重點闡述了思想政治學科實行課程改革的意義。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改革
高中思想政治是比較特別的學科,它不僅能滿足高中階段學生對政治知識的渴求,還對他們的思想和行動力起到了引導性作用。本文即作者關于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改革的個人認識與看法。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所面臨的尷尬處境
1.傳統政治教學往往會忽視學生的主體性
在應試教育理念的桎梏下,大多數思想政治教師會采取“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即將書本或者教輔資料上的知識點一股腦兒地強塞給學生,卻很少去思考學生是否真正理解、掌握了課堂所學的知識。由此,我們不難看出當前思想政治教學中存在著教師忽視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現象,而這顯然會導致學生對該門課程的學習興趣日漸喪失,于提升其學習實際質量并無益處。
2.過分注重課本和考試,脫離現實生活
教師立足高中政治內容的嚴謹性,過分注重課本內容,忽視了理論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出現了理論內容高于現實生活的現象,這就導致學生對政治學科的學習缺乏熱情。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畫重點,只講解考試部分內容,導致政治教學在內容上無法連貫起來,逐漸導致大部分學生學習政治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不是出于對政治學科的興趣,這就嚴重偏離了思想政治教學的目的。
二、思想政治教學實行課程改革的意義
1.課程改革的實施能大幅提高學生參與政治課堂的程度,有利于他們轉變對傳統思想政治課堂的刻板印象
相較于單方面接受知識,高中生更喜歡參與到知識的討論中來,這就需要教師加強與學生的互動,讓這些鮮活的生命力帶動政治課堂的氣氛,讓他們在思維的碰撞和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收獲知識。
例如,我在講解“貨幣”這一小節內容時,首先讓學生探討了貨幣從開始使用到現如今流通所發生的諸多變化,學生經過激烈的討論,對不同時期的貨幣有了更加鮮明且深刻的認識,以此為基礎,我再詳細講解古往今來貨幣在人類生活中的演變過程,他們更容易參與進來,也能與我一同探究貨幣。如此一來,不僅使政治課堂充滿了活力,改變了以往嚴肅刻板的印象,而且還加深了學生對課堂所學內容的印象,便于他們日后更好地掌握、記憶與靈活運用。
2.課程改革更注重對學生課堂積極性的培養,鼓勵學生在政治課堂上勇于發言、敢于質疑,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政治的效率
高中階段的學生對知識更具有探索性,這就需要教師多創造一些機會,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大膽地展示自己的探尋結果,提出自己學習思想政治課程時的一些疑問。
例如,我們在學習哲學問題相關知識點時,學生對一些唯心的理論產生了疑問,有的同學表示,為什么很多唯心論在生活中也經常能聽到,還覺得很有道理?對于這個疑問,我提議學生分成正反辯論小組,就唯物主義理論和唯心主義理論進行辯論,讓學生在激烈的辯論中強化自己的哲學思維,能更好地把握學習哲學的方式方法,進而更快地接收和消化這部分知識。
3.課程改革讓原本枯燥、乏味的政治課程變得生動、有趣、易于理解,其與現實生活的緊密結合,既讓學生意識到該門課程與社會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更讓學生明白了脫離生活的政治思想將不再具備指導樹立正確“三觀”的作用
我們教師應當結合實際情況,將與所教學內容相關的社會政治現象靈活而巧妙地融入課堂講解活動之中,引導學生在現實案例中更清楚地了解政治學科的重要性,進而培養學生分析時事的能力。
例如,我們在學習“價格”這一節時,可以列舉近幾年出現的“蒜你狠”現象,引導學生分析“物以稀為貴”情況下還出現過哪些賣方市場?反之,引導學生思考發生在身邊的“買方市場”現象,即某一時期某種商品以過低價格出售的現象。最終引導學生回歸課本知識點:供、求不同會對價格產生明顯的影響。
4.課程改革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筆者認為,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當有意識地加強思想政治與其他學科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掌握思想政治學科相關知識內容,同時對學生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習也將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實乃存在一舉雙得之效。
例如,在政治課程中,講到“我國的政黨制度”和“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這兩個章節的內容時,我們可以讓學生結合歷史課堂學到的相關知識點加深對這兩章內容的理解。這種學習方法,不僅能幫助學生提高思想政治課程學習的效率,還能培養其綜合思考的能力。
總之,課程改革是一次革新,它需要廣大教師勇于舍棄傳統的教學模式,大膽創新,讓思想政治學科在內容和教學上都緊跟社會發展,為國家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時代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強.思想政治學科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丁朝蓮.新課程評價的理念和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