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維江
摘 要: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僅是社會的需要,更是學生進一步深造和發展的需要。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要幫助學生建立自主學習的思想,讓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化為知識的主動探求者。讓學生主動求知,學會求知,使學生會學、善學,并樂學。
關鍵詞:高中化學;自主學習模式;構建
自主學習是與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學習模式,是以“主動學習”為突出特點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模式。是指學習者在總體教學目標的宏觀調控下,由教師整體安排,學生根據各自知識儲備和學習條件及能力,科學制訂自己的學習計劃,也就是進行自我設計、自我管理并完成自我設定的學習目標的一種學習模式。
化學是一門自然學科,是一門涉及化學元素符號、物質結構和物質間相互作用發生變化,以及如分子、原子、電子等一些抽象的學習內容的學科。有人說,高中化學課程“繁、難、亂”,在這樣的情況下,化學教師更要多花時間和精力精心備課。
一、高中化學自主學習模式的構建需要教師的科學指導
高中階段的學生,對化學學習的整體學習目標和方向都還不是十分明確,如果單憑學生自己來主導學習,學習過程可能會比較分散,零亂。教師的科學指導是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的前提。教師是整個化學課程學習的總指揮和總設計師,能夠站在一個全局的高度上科學安排化學學習進程。教師對教學大綱有著總體深入的認識,對教學任務也很明確,對整個化學課程內容的重難點及知識結構分層有著清晰認識,這樣在安排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時才會更加科學有序,學生學習才會更有目的性,學習才能更有成效性。
二、高中化學自主學習模式的構建需要學生積極配合
自主學習模式的構建,除了教師的科學指導外,也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自主學習是由學習者的態度、能力和學習策略等因素綜合起來的,是主導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在機制。其中不論學生能力如何,學習策略如何制定,學生對學習的態度是非常關鍵的。學生是受教育的主體,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對知識的學習過程,不僅僅是單純對知識的接受和積累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學生要通過自己主動的、創造性的學習,使學習狀態從被動吸收變為主動地追求。這樣才能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獨立學習的能力。學生通過自我發現、探索、選擇,最終找到并構建起適合自己的自主學習模式。
三、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的構建
1.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人的探索和求知欲,從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好奇心。在化學課程的學習上,化學教師也要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例如: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家里的鐵菜刀用完之后如果沒有擦抹干凈,菜刀表面很容易生銹。這是為什么呢?如果有的同學,特別是男同學沒有注意到這個現象的話,可以專門留意觀察一下。再比如:逢年過節時,家里或一些機關、廠礦等單位會燃放煙花爆竹(現在有的地方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來增添節日氣氛。同學們有想過這些美麗的節日焰火是如何產生的嗎?化學教師通過這些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卻又常被我們熟視無睹的一些簡單現象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意識,引導學生主動發現,積極探索。
2.化學實驗教學
實驗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對學生也有很強的吸引力。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化學實驗課,做實驗前提醒學生注意事項,學生在理解實驗原理的基礎上進行實驗操作。但即便始此,一些學生在實驗操作過程中還是會出現許多問題。實驗結束后,一定要讓學生把實驗時出現的問題記錄下來,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交流。不論是從實驗的各個操作步驟、注意事項,還是從實驗數據的誤差記錄等多方面認真分析出錯原因,最終找到解決辦法。而不是把實驗當作是走形式、走過程的一個事情來應付。通過實驗操作,總結、發現、不斷反思,這樣才有助于學生建立自主學習的思想,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真正達到構建高中化學教學自主學習模式的目的。
3.培養學生自信心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因個體自身在智力、性格、學習能力、學習環境、個人喜好等方面的不同,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吸收程度也不盡相同。有的學生在化學學習過程中缺乏自信,感覺處處不如別人,認為自己如何努力都學不好化學。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引導學生調整心態,根據自身的學習水平,設定相應的學習目標,既不要好高騖遠,也不要妄自菲薄。每個學生只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樹立自信,主動學習,積極探究,才能達到自己理想的學習目標。
未來的社會是一個學習型社會,它要求人們能夠自主地獲取、應用和創造新知。在新課改背景下,素質教育以生為本,突出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高中化學教師要充分利用這樣的教育優勢,在高中化學課堂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積極構建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為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使化學課程在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獲得大家都滿意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李彩珍.高中化學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建構與實踐[D].江西師范大學,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