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
摘 要: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英語課程教學,英語兒歌作為新的教學載體,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是以歌輔課的形式,不僅給枯燥的課堂帶來了生機,更讓學生在新模式下有了更多與老師、與學生互動的機會,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興趣的培養都大有益處。通過對英語兒歌教學上開發和利用方面的闡述,旨在豐富英語兒歌的教學內涵。
關鍵詞:英語兒歌;教學;開發利用;興趣培養
對學生教育來說,兒歌本身就是通俗、大眾的讀物,在不同民族文化交流上擔當著傳承、理解的責任。而英語作為兒歌語言的一種,也在為不同國家、不同民族文化交流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新課改下合理運用這一“跳動的音符”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更能夠帶動課堂氣氛,改善教學效果。
一、多元開發英語兒歌教學
多元開發英語兒歌的教學重在“教”和“學”,不同的兒歌有不同的旋律,所表達的思想也不盡相同,老師負責仔細篩選符合學生實際的兒歌類別,學生重在學習這些兒歌的發音,更進一步了解了兒歌所傳遞的情感。在平常的教學計劃中,以歌輔課這一形式能夠大大加深教學的內容,提高教學的質量。
1.兒歌對唱,互動體驗
一問一答的兒歌對唱形式能夠加強學生的課堂體驗,老師在課堂開始時組織學生進行兒歌式的英語問候,不僅能夠緩解學生的疲憊心情,還能夠讓學生快速融入英語教學的課堂上來。比如《牛津少兒英語》里面的一首對唱兒歌這樣寫道:
Hello, Michael! Nice to meet you!
Hello, Jane! Nice to meet you too!
這是一首較為簡單的兒歌對唱,老師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新的創新,既可拓展為師生對唱,也可進行學生互唱,充分調動學生的上課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為后續的講課做好十足的準備。
2.兒歌拆分,降低難度
學生初學兒歌的時候,要盡量避免長難雜句的出現。老師在對兒歌篩選的時候,可以進行自我的編排與調整,將長句拆分為若干斷句,將復雜變為簡單,再放入學生熟悉的音樂旋律中,這樣不僅能夠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更能夠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歌唱中不知不覺就收獲到知識。如在“詢問某物對人體的好處”時,可以進行如下拆分:
Human body
Good to human body
How can it do good to human body?
這樣一來就可以大大緩解學生在英語課堂的學習壓力,另外,老師也可以多鼓勵學生創新其他類似的長句拆分,讓學生真正享受學習英語的過程,而非是老師在課堂上的強行灌輸。
3.兒歌押韻,加強語境
押韻的旋律總會讓人朗朗上口,無論是英語還是漢語最初都是以字母組合形成發音,在組合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就誕生了唇齒發音相近的單詞,押韻形式因此孕育而生。英語作為純粹的字母表達形式,可以利用兒歌對相近發音的單詞進行整合,讓學生在朗誦中快速記住教學的要點。
比如說在對形近單詞區分的時候,可以編寫如下兒歌:
It is cock
Sit on the rock
Wearing a sock
Looking at clock
通過簡短而又順口的兒歌,就可對相似的單詞形象地加以區分。老師在帶領學生進行朗讀兒歌的時候,為了加強朗誦的語感,還可以帶動學生進行相應節奏的拍打,讓學生在言行合一中加深對單詞的記憶和了解。在學生掌握這些重點之后,再進行其他形近詞的編排。這樣一來,學生不再是對單個單詞加以記憶,而且是一個體系框架下的單詞進行整體的掌握,對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
二、高效利用教學資源成果
高效利用當代教育條件下的優質資源,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大有益處。就英語兒歌而言,其本身就是在兒童理解范圍內,用簡諧的音律編奏而成,在內容和形式上淺顯易懂,在節奏上又顯得舒緩上口。合理運用好這一成果,能夠從小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都大有益處。
1.兒歌:聽說讀寫的好幫手
學好英語的關鍵就在于對聽說讀寫能力的把握度,“聽”是學習英語的入門階段,在英語交往過程中占據了很大的分量,因此,注重對學生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現階段教育體制下,對聽力的考核標準主要是以試卷聽力形式出現。而對英語兒歌的教學,能夠打破傳統意義上的磁帶聽力,讓枯燥乏味的單向語言傳輸變成雙向語言交流,不僅能夠明顯改善學生聽力方面的能力,而且還在兒歌的互唱過程中加強對“說”的鍛煉。
在學習初期,學生若是能夠對新接觸到的英語兒歌進行反復的哼唱與模仿,并在后續的學習過程中進行正確發音的糾正,形成良好的語感能力,并主動總結出一些簡單的規律,必能在長此以往中不斷突破新的高度。從長遠上看,對“讀”能力的掌控不僅能夠在日常交流中顯得從容不迫,更能在考試中顯得游刃有余。在考試中,有良好語感能力的學生往往不需要太多的時間去研究文字里面的句型結構,而是在平常鍛煉中已經自然而然養成了常見的習語格式,就像語言不是可以而為之,而是在人際交往中自發形成的一種表達自己觀點和思想的介質。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每個單位總會出現相應的語法要點。老師對語法的講解固然可以進行反復的例句闡述,讓學生進行強行記憶,但往往達到的效果事倍功半。兒歌在形式上雖簡單,但語法要點一個不落下。比如有這樣一首兒歌:
The little cat is mad
The little cat feels very bad
Why are you so mad and sad?
Ive broken my neck
這首兒歌短短幾句,就把be動詞、系動詞、疑問句、完成時等包含在內,老師要能夠再多找尋幾首兒歌進行對比,就能讓枯燥的語法轉換為學生樂于學習的兒歌,真正體現樂學樂教的教育模式。
2.兒歌:興趣培養的啟迪者
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兒童的時光應當是處處充滿生機下茁壯成長,既然發展自身的思維,做到興趣和能力的提升,又要保護童真時代免受傷害。”眾所周知,英語學習起于對字母的認知,如果是傳統意義上的死記硬背或是反復背誦,只能說是記住了這一長串字母,而不能說理解或是掌握。若是孩子用音律的節拍去背誦這些字母,情況則大不一樣。兒童時期最吸引孩子的兩件事:一類是繪畫,一類便是唱歌。因此,在學習兒歌的同時,伴隨著節奏的輕快變化,極大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柔和愉悅的節拍中不知不覺也將這些字母牢記在心。
兒歌在興趣的培養中占據重要的角色,它是興趣的啟迪者,若是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費再多的力氣也是徒勞無功。學習初期,學生往往面對密密麻麻的單詞不知所措,自然而然在學習中更顯乏味。如果將“學”與“唱”放在一起,效果則會有明顯的改觀,歌曲往往是在反復傳唱過程中加深對詞意表達的記憶度。實踐證實,合理運用好英語兒歌,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符合當代教學的要求。
總之,英語作為國際通用的語言,是當代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對英語的培養要從小抓起。當代英語教學形式正在趨于多元化,新的教學體系正在醞釀。經實踐證明,英語兒歌這類新的教育方式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只有讓孩子帶著興趣去學,不斷在學習中養成好的習慣,形成自己獨特的體會,才能讓當代教育得到升華。
參考文獻:
[2]苗芳芳,李珊澤.兒歌與幼兒語言教育[J].語文建設,2013(11):64-65.
[2]曹盼盼.象似性特征在英語兒歌中的體現[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3):79-81.
[3]陳兵.小學英語說唱活動的教學設計與資源開發[J].課程·教材·教法,2010(3):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