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宇
今年8月,一篇名為《中國男人對自己的迷之自信怎么來的?》的10萬+爆文在朋友圈刷了屏。點開一看,就能發現這篇文章實際上是個營銷號的營銷文—文章最后的目的是為了給直男們賣西裝、賣防曬霜。
坦率說,這篇文章在販賣焦慮,收割直男們的智商稅。但你不可否認,文章中所說的“得體儀容、生活情趣、行止有節、對于世界和社會法則的認知足夠淵博深刻,這些才是男性缺一不可的部分”的的確確是這么回事。
我們的生活中有太多直男,而直男也的確需要自救。
根據《網絡熱詞“直男癌”的建構與顛覆》一文的考據。“直男癌”指的是對自我感覺良好,具有性別優越感,并表現出極端偏執思維的大男子主義者的一種諷刺。
其實要我說,思維油膩、品位低下也算是直男。前幾天參加一場讀書會,遇到了一個男生。他帶著李笑來《通往財富自由之路》,號稱是羅振宇、羅永浩腦殘粉,得到APP重度使用者,滿腦子都是區塊鏈改造世界,錘子要成下一代計算平臺——你甚至可以直接把他扔進庸俗成功學信仰者的圈子。
當然,待人不夠優雅,也算是直男。我雖然達不到“癌癥”這個地步,但是把以前的錯誤翻出來,真的可以列清單了。
曾經有一個學妹在朋友圈發自拍時,我在下面評論,“老了10多歲,18變成了38。”這條評論被一群女生朋友吐槽為“你真的有毒,人家要屏蔽你”。
我有個開黑群,一群打王者榮耀的朋友都在里面。有朋友拉了三個女生進來,她們段位低,用我吐槽的話來說就是“技術菜得摳腳”。在打了幾場排位賽被坑掉三顆星之后,我在群里直接吐槽這幾個女生“意識太差”。
我還有個女室友,經常半夜12點來微信找我聊這聊那。我當時正在寫稿,總是會不解風情冷漠對待。現在回過頭來看當時的舉動,真的是直男癌晚期了。且不論是否要和人家發展關系,在人家微信主動找你聊天的情況下,保持基本的紳士風度還是有必要的。
作為一個24K黃金直男,我在2017年年初莫名其妙戀愛了,然后今年6月在矛盾重重中分手了。
今年6月和朋友聊天,那朋友說,你該找個女朋友了。我說我現在正處于分手邊緣。那朋友驚得目瞪口呆。在朋友看來,我天天在群里呼朋喚友和人打王者榮耀,一點都不像是個有女朋友的人—且不論到底誰對誰錯吧,分手后我才系統性反思自己有哪些問題
人家生理期到了。我發個多喝熱水的表情包。人家生日到了,我也沒準備什么像樣的禮物。以至于今天回憶起她兩年生日,我發現我居然不記得到底送了什么。
她說我是直男,我嬉皮笑臉反駁道,“不是直男難道還是彎的啊”。
今年3月,一次在打游戲的時候,我自我吐槽,“今年太油膩了,肚子上多了贅肉,臉還胖了。”這時女友很不滿接茬,“你還知道這些問題,平時太不注重儀容儀表了。”
我繼續打著游戲,也沒想著要改變這些問題。
后來她又吐槽我身上總有股汗味,我還是不太理睬。每天繼續過著油膩青年的生活。
分手后的某天,我查了下自己的淘票票,發現一年多來,兩人在一起看電影的次數兩只手數得過來。
一次她扯著我去看《速度與激情6》,兩小時的電影我玩了一小時手機,還花了半小時吐槽電影“沒內涵”,只有半小時心不在焉地看著影片。我甚至常常還很功利地跟她算“時間賬”,說這部電影是爛片,看著沒意思,浪費了兩小時。
她感興趣的事情我不喜歡,更沒去想怎么創造共同的話題點——叫我去滑雪我說周末不如睡覺,叫我去做手工我說沒啥意義,叫我出去喝酒我甚至說喝酒沒意思影響我寫稿。
這些舉動其實都處處體現了直男的氣息:不關心他人,只顧自己的感受。

雖然我并不喜歡《中國男人對自己的迷之自信怎么來的?》這篇文章煽動公眾的情緒,但我還是認可里面“女性喜歡健康有力的肉體,喜歡干凈得體的外表,喜歡充滿細節的生活,喜歡被真誠、平等、樂于付出地愛,喜歡一起去發掘這個世界的趣味”的描述。
一場自救就這樣靜悄悄在生活中開始了。
過去我不愛打掃衛生,家里總是亂糟糟的。各種快遞紙箱扔得陽臺到處都是。家里地板上滿地都是貓毛,污漬,我也懶得清掃。衣柜里也全是五花八門的衣服,沒個固定風格。
我后來開始把家里那些可用可不用的東西全部扔掉,每天勤快打掃衛生,竭力避免家里像是豬窩狗窩。
時隔1年多,我開始網購,買自己喜歡的衣服——簡潔的性冷淡風。最令人感到滑稽的是,我居然開始使用香水。
過去的夏天我總是短袖、短褲、涼鞋就這么出門,甚至和女生見面吃飯時也是如此。后來為了顯得莊重,一律T恤、牛仔褲、皮鞋,再噴上香水。尤其是見人之前,不管男女,必須先把自己倒騰干凈。甚至一人在家不出門,也得噴——因為這不是取悅別人,是取悅自己。
過去每個周末,我都是躲在家里打游戲、睡覺,從來都是懶得出門去玩。
不過,我開始嘗試著一人去電影院看電影,一人去音樂會感受久石讓。做各種各樣可以拓寬自己生活邊界和感知觸覺的事情——雖然很多都是無用之用,但作為媒體從業者,這些事情至少可以讓自己視野更寬闊一些,日后和人有話題,萬一哪天寫稿也能用得著。
后來我甚至逼迫自己戒掉游戲,每天早上6點起床慢跑4公里,之后是讀書一小時——從德國史到民國百貨、美國音樂產業,不管當下有沒有用,憑著興趣先讀再說。不打王者榮耀后,情緒越來越穩定了,不會再像過去每天早上起床就想著今天要升幾個段位,而且在寫東西時明顯筆觸會更柔軟,而不是過去那樣硬邦邦。
我相信“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這件事,過去每天打游戲時我覺得自己很蒼老,但現在覺得精神狀態好多了。
我還有意識地逼迫自己和女生進行一些工作、行業之外的聊天,讓對話更深入生活。雖然這種聊天在多數時候是“瞎扯淡”,但最起碼可以讓你多去看看女生的腦回路是怎樣的。不至于讓你以后見一個女生就把天聊死,讓氣氛尷尬。
有人叫我出門參加社交活動的時候,我也開始很積極出門,不管是男是女。聊天時盡量讓自己成熟一些,不要盡聊些無聊的小孩話題——作為畢業兩三年的人,再裝嫩其實已經沒辦法用“剛畢業”這個身份保護自己。
后來再和直男朋友交流時還會跳出男性思維方式勸告對方。
一位做風險投資的朋友總是吐槽說,女朋友總喜歡叫他參加各種文娛活動,他卻一點都不感興趣,他忙于看財報、算報表,厭煩女朋友每天纏著他做各種“有儀式感”的事情,一點價值意義都沒有。我會勸告他,不要思考方式太過功利,順著女友來,很多事情其實就是在“儀式感”中慢慢找到快樂的——事實上這也是一種尊重他人的方式。
我堅信,直男的表現都潛藏在日常細節之中,形象和生活確實需要好好經營,才能把那些太過直男的因素洗干凈,否則遲早會在生活細節中暴露,給他人留下不好的感受。
很多事情是毫無意義的,但生活本來就不是每件事情都需要追求意義的。我后來的想法是,特別是作為媒體從業者,很多無意義的行為其實也是在給自己積累寫作素材,讓自己以更敏銳的觸覺去理解生活、社會。
知乎上有個熱門問題:現在男孩子為什么不追女孩子了?下面有個名為“四月天”的女性網友回答:因為部分女生已經被所謂的營銷號洗腦了,雖然我是女生,但我更提倡男女平等,女生越來越喜歡打著愛的名義去綁架男生,如果你愛我你就怎樣怎樣等等。真正的愛情是絕對的平等,付出總是等同于回報的。
的確如此。所謂“直男”問題,本質上就是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的問題。尊重女性,但又不刻意過分強調女性弱勢的那種尊重,才是真正的尊重。
我更認同前些天俞飛鴻在一檔節目上的觀點:
我不太喜歡討論太多男權女權,更多的應該是平權。因為男人在男人的圈子里也有不平等。我們追求的其實是人性的平等,不用過多地把男人和女人徹底分成兩個陣營……你用社會、別人的眼光或標準來桎梏自己,認為這是你唯一的出路,那這是你自己的悲哀。
直男最佳自救方案,其實還是真正把所有人當成平等的個體,抱有更多包容、平等、尊重的眼光,并且把這些觀念真正落實到生活細節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