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雅婷

2018年11月4日凌晨,福建泉州泉港區發生一起碳九泄漏事故,涉事的責任公司福建省東港石油化工實業有限公司廠區與居民區僅隔一條馬路,直接受損村莊肖厝被煉油和化工企業包圍。
肖厝村的一天,在馬達聲、狗吠聲、雞鳴聲中開始。每天凌晨三四點,碼頭就開始有動靜,歸來的捕魚人、買餌料的養殖戶、魚販子以及買魚的居民。然而,近日的碼頭,只有下漁排喂魚的養殖戶。
肖厝碼頭是福建煉油廠外部的配套工程項目,位于有著天然深水良港美譽的肖厝港。碼頭外的一片海域,是村里的養殖區。從肖東家3樓的陽臺望去,可以清晰地看到肖厝碼頭、養殖區,以及村民賴以為生的湄洲灣南岸大片海域。
一個月前,沉寂了600多年的漁村,因發生在這片海域的碳九泄露事故,一夜間被數億人記起。11月28日,南都周刊記者重返“長壽之鄉”泉港肖厝時,目睹了這場泄露背后難以抹去和彌合的傷害,偶遇一場鎮干部擺拍式的吃魚“表演”。
11月30日,生態環境部回應碳九泄露事故,新聞發言人劉友賓稱,下一步環境部將指導當地生態環境部門,深入開展石化園區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企業和港口危險貨物作業行業的環境風險隱患排查工作,督促企業落實環境安全主體責任,防范生產安全事故次生的突發環境事件。
11月4日凌晨5點,睡夢中的肖子明聽到手機鈴聲,劃開手機,顯示來自母親,他心想應該是需要人去漁排幫忙。“我爸媽每天三四點就會下到漁排喂魚,我媽傷心地在電話說,家里的漁排沉了。”
匆忙裹上衣服,捎上設備,肖子明下海取證。海面上是層層黃褐色的油污,很多漁民都在搶救自家的漁排,他們正彎著腰,徒手用桶和瓢推走油污。有養殖的漁民邊救漁排邊哭,轟隆的馬達聲和哭聲交織在一起。
那股濃烈、嗆鼻的氣味,當地許多村民都還記憶猶新。凌晨4點,研究村史的85歲老人肖揚覺得喉嚨有點難受,從床上爬了起來,喝了杯水,再度睡去。家離海域僅百米左右的肖東被嗆醒,不敢打開窗戶。5點左右,肖慶拿著魚餌,準備下漁排喂魚。
起初,肖慶以為是走私的柴油漏了,在養殖這些年,這種事常會遇見。
過去二十來年,肖慶每天凌晨三四點去買餌料,下漁排干活。肖慶養魚的網箱隨著年月慢慢增長,今年養了100格,光成本就投入200萬。在這次事故中,肖慶的漁排沉了30格,所幸的是,搶救及時,魚沒有跑。
除肖慶外,還有151戶養殖家庭受到影響,大約有300畝網箱養殖區。在離肖東家僅百米的海域,約有0.6平方公里的海面被油污覆蓋。
海鮮原本是肖厝人的驕傲,泉港區最新鮮,也是最貴的。當地政府工作人員說,“貴幾塊錢,供不應求”。肖慶記得,“以前整天賣魚,賣到天黑”。
海鮮原本是肖厝人的驕傲,泉港區最新鮮,也是最貴的。當地政府工作人員說,“貴幾塊錢,供不應求”。
出租車司機駛入肖厝大門,對記者說,“以前這里,隔十分鐘能堵次車。”原因是這邊私家車多,路窄,海鮮館生意好。肖慶記得,“以前整天賣魚,賣到天黑”。
往年,泉港的人都愛過來買魚,也有從泉州過來釣魚、吃海鮮的。過年這會,正是賣魚的好時節,肖慶在廈門工作的女兒通過朋友圈,能幫父母賣出不少鮑魚。
靠海吃海,肖慶的父親、爺爺皆以此為生。關于閩南人善釣,明史中有記載:“福建釣帶魚船,在浙海,閩之南海人善釣,每到8、9月聯船入釣,動徑數百,蟻結蜂聚,正月方歸。”
兒時記憶里,肖慶能和父親相聚的日子很少。
1949年之后,村里辦起了“海運社”、“漁業社”、“海帶廠”,肖慶的父親受雇于“漁業社”。在社里的組織下,時常北上舟山溫州一帶遠海捕撈,二月份出海,7、8月歸,8、9月再次北上,正月方歸。但大部分村民都在周邊海域捕撈,以及種植海帶、紫菜、海蠣等,靠湄洲灣的恩賜過日子。
生于1964年的肖慶是有過生死遠航的末代漁民,其捕撈的記憶始于14歲,曾隨父親、哥哥北上舟山一帶捕魚。村里人介紹,70后、80后漁民,幾乎都沒參與過遠海捕撈。80后漁民肖東站在3樓陽臺,指著遠處兩座山影道,“那就是我捕撈的地方”。
上世紀70年代的肖厝村有沙灘,村里的小孩經常去游泳,還會制作小網捕魚蝦玩。80后的肖東記得小時候也下去游過泳,不過沒有沙灘,只有淤泥。80年代以來,近海的漁業資源日趨衰竭,靠捕撈業已經沒法滿足村民的生計。
在廣東等一帶的海洋養殖業發展的影響下,肖厝人利用地理優勢,以及海洋浮游生物豐富,潮水流暢,環境污染較小等適于發展網箱養魚的特點,發展自己的近海養殖業。
1983年,肖厝村漁民率先進行小片經營,養殖獲利頗豐。十年后,政府促力,多渠道籌集資金,組建了股份合作制的養殖聯合體,促使網箱養魚基地建設快速形成規模。
這些網箱養魚基,逐步發展成后來的養殖區,在肖厝村東北角肖厝碼頭外的一片海域。12月1日晚,養殖區的漁排上還漂浮著星星點點的碳九殘留物,幾條未處理的死魚發出濃烈的腥臭。
環保專家彭應登認為,雖然大部分油污已經被清理,但是碳九泄露對近海水體的影響還將持續一段時間。他說:“有一些溶入水的化學成分,會影響到涉事水域的動物安全,此類污染短期內應該不會消除。在正常的水文條件下,近海污染的影響應該會持續至少1到2個月?!?/p>
東港石化公司的一位管理人員表示,雖然碳九大面積清理基本結束,但一些油品會附著在礁石上,比較難完全清理。部分專家認為,這次事故對周邊生態環境的長期影響有限。
事故發生后,肖東身邊好幾個朋友計劃買房,去離石化工業較遠的地方。如果經濟允許,肖東也想去泉州或者洛江區買房。肖東的同齡人,大多都在外地工作,因為工作和孩子升學問題,陸陸續續遷離。
2000年是個分界點。2000年后搬離的人越來越多,同期,周圍的化工廠也越來越多。肖厝村民擔心自己會慢慢中毒,得癌癥。肖東承認,他身邊就有3個癌癥患者,年齡最小的26歲,另外兩個是中年人。
肖東記得,上小學那會,煉油廠就有了。肖慶不知道村子周圍什么時候又建廠,廠都是做什么的,也無暇顧及?!袄贌龔S知道不好,可是化工廠就不清楚了?!毙c的女兒說,上大學對化工廠有所了解后,會買很多水果蔬菜給父母。
對泉港區的地方經濟而言,石化產業絕對是支柱。2017年泉港石化工業總產值815.26億元,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56.3%。超過800億元的石化產業產值規模,在全國范圍內都位居前列。
11月的泉港,時常能聞到一股臭味。出租車司機說,那是煉油廠的味道,每年這個時候都很臭,下雨氣味會更重。
80年代,福建聯合石化這家大型煉化廠投產后,泉港圍繞該廠,逐步發展了數十家煉化企業,建立起成熟產業鏈。
有村民稱,目前還有人未收到賠款,而且只賠償魚,鮑魚的賠償還未開始。政府工作人員回應,其實為保證公平,事發第二天,用無人機航拍了養殖區。“可能會存在有人想渾水摸魚的情況,具體我也不清楚”。
經過30年的發展,現有37家企業入駐石化園區,已投產石化企業18家,其中化學生產企業14家,石化倉儲企業4家,在建項目7個,在辦前期手續項目12個。
肖慶家一樓是家理發店,開店的大姐來自附近靠山的村落,來肖厝已經十年了,理發店生意還不錯。最近,生意差了許多,有時連續幾天都沒人。她嘆氣道,漁民都挺可憐的,生計要斷了。
肖東已經好陣子沒捕魚了,雖然村鎮干部說可以出去捕了,但他擔心收不回成本。之前,也有人出海,但只是去收回布下的漁網,又把網里的魚全部倒入海里。
從捕魚出發的肖厝碼頭往回走,有家小雜貨店。肖厝的房子都是靠海傍山而建,小店比馬路低了十來厘米,進店必須往下走兩步。這里可以買到一元十個的口罩,淡粉色,薄薄一層。
前往主街的轉角處,有個海鮮館,門是合上的。透過玻璃門,可以看到一排格子,用來放海鮮的,里頭沒有水。往上走一段路,人突然多了起來,是個小菜市場。詢問豬肉價格的村民,倚靠在摩托車旁的摩的司機,以及分布在各種店門口的三兩村民。菜市場兩邊是泡沫盒子,右邊有兩排,裝滿了各種時蔬,左邊只有幾個泡沫箱,攤主說是淡水魚。
肖厝村的魚販告訴記者,泉港區海鮮市場仍未完全恢復,相較以往,顯得冷清。通過實地走訪,查看貼吧等網絡留言,發現很多人害怕吃魚,表示至少這幾月是不敢的。肖厝村的海鮮樓全處于關門狀態,店主說短時間內估計難恢復。
11月27日中午,十多個鎮干部在村委會前,支起來一個大鍋,用來煮魚和螃蟹,錄視頻上傳。
一段6秒視頻里,幾個鎮領導在吃螃蟹,伴隨著“搶著吃”的旁白。另一段1分16秒的視頻里,25秒處,一位穿著深藍色花紋上衣,戴眼鏡的鎮干部,用長鐵勺從大鍋里舀出魚肉塊,端著塑料碗在鏡頭前,邊吃邊說“很鮮美啊、很鮮美”。一位戴黑色手表的男士從塑料碗里,用手拎起一個螃蟹,高聲說了一聲耶,鏡頭在1分11秒處停留了3秒。
肖東告訴記者,28日中午時,曾有幾個漁民手里提著家中冰箱的魚,在“給你們加餐”。漁民拿過來的血鰻、小黃魚、土龍等,被鎮干部以“太冰”為由拒絕。
“他們吃的不是本地的海鮮”,肖東稱通過泡沫箱上的膠帶,可以推測海鮮來自100公里外的平潭。這一推測,在肖東表妹處得到確認,海鮮運輸曾經后者同學之手。而且,對世代靠海謀生的漁民來說,光看螃蟹的綁法就知道是不是肖厝的。
當天,在家吃午飯的肖慶,手機叮了一下??春笏o自己倒了點酒,消息是養殖的朋友發來的,說已經收到50%的賠款。肖慶預測,自己的第一筆賠款估計很快也會到,這讓他安心多了。養殖戶肖梅仍憂心忡忡,她家漁排在重災區,沉得比較厲害。她和有輕度殘疾的兒子肖海搶不過來,只能眼睜睜看著漁排一點點沉下去。
肖慶說,村里有100多位養殖戶,一般能獲賠100萬,多的600萬。在這次事故中,肖慶的漁排沉了30格,所幸的是,搶救及時,魚沒有跑。有村民稱,目前還有人未收到賠款,而且只賠償魚,鮑魚的賠償還未開始。政府工作人員回應,其實為保證公平,事發第二天,用無人機航拍了養殖區?!翱赡軙嬖谟腥讼霚喫~的情況,具體我也不清楚”。
11月5日到10日,政府工作人員確認養殖格數,在養和休養都進行了統計。17日,政府工作人員開始稱魚,由涉事的東港公司統一收購?!皾O排這塊,大家還是比較滿意的”。
按照約定,12月初前后結算50%錢款給養殖戶,2019年1月結20%,2月再結20%,最后一個月10%,滿三個月后會歸還漁排。肖慶告訴記者,如果三個月后,檢測漁排里的魚合格,東港公司會把魚帶走,若不合格,應該會倒掉吧。
從肖厝村以北走7公里,來到泉港區另一個漁村下朱尾村。不同于肖厝村搞養殖,下朱尾村村民以出海捕魚為主。
碳九泄露后,附近漁村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下朱尾村的魚也沒有人要。11月11日,部分朱尾村民也在找有關部門討說法。
這些無形的損失,怎么賠償,賠多少合適?一名不愿具名的工作人員表示也很困惑。為此,他還查閱了國外的資料,沒有先例可循,從目前情形來看,估計賠償很難。搭棚公開吃海鮮,也是希望能先恢復生活習慣,大家敢吃海鮮。
福建省海洋與漁業監測中心于11月4日9時起在養殖區抽取樣品檢測,截至發稿,已經發布23條水質監測報告。12月7日公布的最新通知,站點均未檢出特征有機污染物。發生碳九泄露當日,為確保食品安全,泉港區已暫停受影響海域網箱養殖水產品的起捕、銷售、食用。
對于以后的市場問題,政府工作人員也較為擔憂。以前,肖厝的魚在泉港供不應求,價格也高些,以后還賣不賣得上價錢,說不準。不過,漁排恢復養殖問題不大,這邊水的交換能力比較強。
肖東覺得如果是在普通農村,日子也還能過下去,可是“在我們這,是高收入高支出”。肖厝村,很多家庭每月都有固定支出,高的好幾萬。肖玉有兩個雇員,每月需支出10000元薪資。除此之外,還需交納10000元“會子”錢。
這是閩南地區的一種民間集資方法,歷史悠久,特點是建立在親情、友情等血緣、地緣關系上。一般是村里信譽比較高的人,找知根知底的本地人,招標入會,形成名為“互助會”的組織。
在肖厝,大部分村民都參加了“互助會”,多的有參加十個以上的,每個月要向“互助會”投入資金。在蓋“大厝”或者做生意沒本錢時,可以標個會,找會頭取錢。
互助會的運作比較復雜。肖東介紹,在這套機制中,如果誰跑路,需要由“會頭”來兜底,負責一半,剩下一半會員共同承擔。如果出現大面積的會員無法上交“會子”,這個互助會就自行終止,還未輪到提取會費的會員得不到任何賠償。
肖慶介紹,肖厝人很看重信譽,一般都會按時上交沒有的“會子”,除非發生意外事故。
由于互助會的成員主要是當地村民,都是靠海吃海。這次事故后,大家同時失去了收入來源,互助會就有崩塌風險,這是漁民生計之外的另外一重焦慮。
養在網箱里的魚被東港公司以市場價收購,三個月后如何處理收購的魚?這些看不見的損失又該如何計算?11月4日的泄露事故給周邊漁村、湄洲灣南岸海域帶來的傷害,至今仍未得到詳細評估。
(肖子明、肖東、肖慶等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