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富娟 方瑞玲
摘 要: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在漫長的社會實踐中形成了璀璨的文化,現代中國社會的文化就是對傳統倫理道德的傳承和發揚光大。中國傳統道德不僅僅是社會個體日常行為的做事依據和處事原則,也可以在培育企業人的倫理精神上發揮巨大的指導作用。幫助企業人養成倫理精神,讓企業人形成自律的習慣,引導企業多人的交往方式并進行情感教化。
關鍵詞:傳統道德;倫理精神;企業人
發揮傳統道德對企業人倫理精神培育的功能
對企業人倫理精神的養成教育
中國傳統道德具有磅礴的氣勢和強大的人格魅力、影響力以及感召力,所以弘揚優秀的傳統道德可以有效提高企業人的倫理道德素質,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的創業宗旨就是牟利,這一點不可否認,也無可厚非。但企業人一旦一味地追求利潤,就容易走向極端利己主義,做出一些損人利己的事。中國傳統道德文化中的義利觀主張“義利雙休”,并不是簡單地排斥功利,而是在實現社會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同時,對個人私利進行最大程度的滿足,這樣就可以避免市場經濟附帶的功利主義傾向,也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個人私利。
對企業人倫理精神教化的實施策略
每一個企業人都不能忽視社會大眾對企業產品及企業理念的態度,大眾的認可是企業人的生產經營核心,充滿正能量的社會輿論導向會提升企業自身的倫理精神。社會輿論也是大眾主流思想的映射,但輿論畢竟不是硬性要求的規范,而是一種看似柔和的暗示,所以要充分發揮社會道德輿論對個體的暗示作用。因此,對道德評價體系進行強化并不斷規范,建立反饋機制,同時打造強大的充滿正能量的道德輿論,引導企業人的倫理精神得到良性提升。
借鑒傳統法治管理思想培養企業人的自律習慣
對企業人自律能力的培養
傳統文化中的法制思想是指在不違反社會公序良俗的前提下對工種行為的一種約束,本質上是道德的訴求,并把這種社會約束內化到社會個體中,成為自我的約束,及時自律。自律從宏觀的角度看體現了一個企業人群體的思想品質,同時也在微觀上表現了企業文化的凝聚力,對企業人自律能力的培養可以幫助企業走向可持續發展的陽光大道。
培養企業人自律能力的實踐策略
首先要塑造職業良心。只有啟發和誘導企業人學會自覺思考,才能事半功倍。再就是要培育職業作風,嚴格約束企業人的行為,使經營管理井然有序,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功效,抓住模范的引導功能,展現企業人的良好的精神風貌。
利用傳統中庸思想引導企業人的交往方式
對企業人和諧交往品格的培養
在這個日益多元化的時代,不同的企業及各個企業員工來自不同的成長環境,教育背景、價值觀、是非觀也不盡相同,在人際交往中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這是不可避免的。要想營造和諧的企業文化環境,首先每個企業都要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并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和處事方式,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培養企業人的和諧交往品格:企業人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企業人要學會真誠待人;企業人切忌急功近利。
培養企業人和諧交往品格的實踐策略
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如果企業人之間能到達到互信,必能大幅度地激發企業人的進取精神,在強大的信任心理的支撐下產生高度的自制心理和社會責任感,從而在共同協作下激發出積極向上的工作熱情。
運用仁愛與兼愛理念實現對企業人的情感教化
對企業人“仁愛”與“兼愛”情感的培養
平等、友愛是我們國家所倡導的核心價值觀,在企業文化建設中,企業的管理者也要對員工施以“仁愛”,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起員工的創造性和積極性,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同時也可以增強整個企業的核心凝聚力,形成和諧的企業氛圍。
培養企業人“仁愛”與“兼愛”情感的實踐措施
人與人之間的緊張關系甚至會引起社會動蕩,其根本原因就是沒有和諧的人際關系,也就是“別愛”和“交惡”。在企業管理中,如果沒有和諧的員工關系,員工之間互相猜疑、互相傾軋,這樣必然會導致整個企業的核心凝聚力下降,沒有了團結協作,企業的工作效率會急劇下降,所以在企業中建立起互尊、互愛的友善型人際關系異常重要。另外也要積極營造出一種寬松自由的工作環境,不斷完善暢通溝通機制,努力創建具有“包容性”的企業文化形象。
將傳統人才觀念作為企業人教化的思想資源
德才兼備是千百年來選擇人才的標準,立事先立人,德才并不是等量齊觀的,通常把德放在首位,儒家傳統思想以德為核心。作為一名企業人,同樣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做事之前先學會做人,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素養,做到人格獨立,保持氣節;誠實守信,踐行責任;無私寬容,尊重互信。
基金項目:“十三五”山東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農圣文化研究中心“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與《齊民要術》的人文思想構建優秀的企業文化研究”(項目編號:2018NS019)
(作者單位:濰坊科技學院)
【參考文獻】
[1]周玲,徐浩然.以企業人格管理為路徑的企業文化建設創新[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5).
[2]高迎迎.探討企業文化與人力資源在企業中的作用[J].中國市場,20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