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翠省
摘 要:網絡經濟時代的到來改變了企業傳統的生產環境和經營模式,信息成為了網絡經濟時代對企業具有重要意義的影響元素。網絡經濟的發展打破了企業在傳統經濟體系下延續了多年的發展模式,時間和空間對企業發展所形成的“壁壘效應”在網絡經濟時代被徹底突破,企業從此可以24小時不間斷地進行經濟活動。因此,在網絡經濟環境下,企業必須要對傳統的發展理念進行變革,對傳統的發展路徑進行創新,否則,企業將無法在經濟發展道路上走得更遠。
關鍵詞:網絡經濟;企業;發展創新路徑
網絡經濟顛覆了傳統經濟的時空概念,打破了傳統經濟運行所無法離開的兩個基本構建:時間和空間。網絡經濟不僅發展迅猛,且覆蓋范圍廣,一經誕生,就迅速躍升為推動社會經濟進步的主流力量。
如今,網絡經濟的發展理念已經滲入了社會生產的各個領域和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了網絡經濟時代。在網絡經濟時代,企業需勇于革新原有的發展理念和經營模式,以網絡經濟所帶來的社會變革為契機,積極開創新的發展路徑。
網絡經濟的概念及特征
所謂“網絡經濟”,從概念上講,指的是“建立在國民經濟信息化基礎之上,各類企業利用信息和網絡技術整合各式各樣的信息資源,并依托企業內部和外部的信息網絡進行動態的商務活動,以及研發、制造、銷售和管理活動所產生的經濟。”網絡經濟具有虛擬的特性,這種虛擬的特性是緣于網絡的虛擬性,但是網絡經濟卻有著極高的信用度,由于在網絡經濟的商業框架內,參與交易活動的雙方是無須相互見面的,很多時候交易雙方的商品和服務都是以圖像和文字的方式傳輸給對方,所以,網絡經濟對社會經濟的信用度要求極高。網絡經濟雖然顛覆了傳統經濟的時間和空間概念,但是網絡經濟卻不能孤懸于傳統經濟之外獨立存在。從網絡經濟的發展態勢來看,它其實是在傳統經濟基礎之上產生的、以對計算機的應用為核心,依托現代信息通信技術而發展起來的高級經濟形態。網絡經濟有別于傳統經濟,它雖然改變了傳統經濟的經營模式、經營理念,卻無法、也永遠不可能成為傳統經濟發展長河中的孤島。網絡經濟與傳統經濟相比,其顯著特征主要有:
快捷性
網絡經濟突破了時間壁壘,突破了空間界限,突破了傳統時空對企業經濟活動的約束,在網絡經濟下,企業可以實時地收集、處理市場信息,可以在24小時內不間斷地進行經濟活動,企業經濟活動的便捷性獲得了極大的提高。
高滲透性
在網絡經濟的推動下,信息服務行業迅速地向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擴張,這就使得三大產業之間的界限被模糊化了,經濟運行市場上由此出現了第一產業、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之間進行相互融合的趨勢。
自我膨脹性
網絡經濟的自我膨脹性突出地反映在了“四大定律”上,其一是摩爾定律。可以簡單理解為:未來計算機的運行能力會更強,而價格則會更低;其二是梅特卡夫法則。該法則認為,網絡產生和帶來的效益將隨著網絡用戶的增加而呈指數形式增長;其三是馬太效應。馬太效應認為,在網絡經濟中會出現“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壟斷性經營格局,該效應反映了網絡經濟時代企業競爭的“主流化”傾向;其四是吉爾德定律。即美國學者喬治·吉爾德所預測的,通訊能力的不斷提高會讓每比特傳輸價格朝著免費的方向下躍,價格向著零點無限趨近。
邊際效益遞增性
邊際效益遞增性即邊際效益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會顯現出不同的增減趨勢,如:網絡經濟邊際成本遞減性;網絡經濟具有累積增值性。
外部經濟性
外部經濟性即網絡形成的是自我增強的虛擬循環,亦即因成員增加而使價值增加,進而吸引更多成員和更多的價值的增加,如此往復,使網絡成了外部價值資源。
可持續性
發展可持續經濟是全世界的共識,依托網絡經濟,企業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傳統工業生產對自然資源的過度消耗,減少對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的破壞程度,推動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直接性
網絡經濟的發展使社會經濟組織結構趨于扁平化,網絡兩端的人員(如生產者與消費者)可以通過網絡渠道直接聯系,從而把傳統的完成商品交易所需要的中間商從交易過程中剝離了出去,網絡經濟讓買賣雙方的交易變得更加直接。
網絡經濟時代企業發展創新路徑
在網絡經濟時代,社會經濟活動是建立在計算機網絡基礎之上的,其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等經濟活動都需要依托計算機網絡來進行。網絡經濟時代使計算機互聯網絡技術在社會經濟領域中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尤其是經過近幾年的飛速發展,基于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經濟運行體系已經擁有了廣泛的社會基礎和群眾基礎,社會經濟信息成本因此也呈現出了急劇下降的趨勢,并由此導致了信息替代資本而占據經濟運行體系中的主導地位。網絡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全球經濟一體化格局的形成。網絡經濟為拉動企業經濟增長帶來了新的春天,但也讓企業面臨著新的挑戰,對傳統經濟發展路徑進行變革創新是網絡經濟對企業發展提出的新要求。
創新企業發展觀念
俗話說:“思路決定出路 。”有什么樣的思想觀念,就會有什么樣的發展前途。在網絡經濟時代,企業要發展,要進步,要提高市場競爭力,要創造經濟效益,要擴大再生產,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就必須要對傳統的發展觀念進行更新,引入新的基于計算機互聯網的發展觀念,利用計算機互聯網技術對傳統運營模式進行升級改造,以實現從產品的設計、材料的選購、生產的過程、市場的銷售直至售后服務等經營管理體系的現代化,以實現企業發展的與時俱進。
創新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發展戰略為企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目標、確定了道路,是企業實現快速、健康、持續發展的必要前提。為使企業能夠實現在網絡經濟下的進一步發展,就必然要高度重視企業發展戰略的制定,對企業原有的發展戰略進行多方面的創新,根據企業發展需要,結合企業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以滿足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為導向,重新制定出科學的、符合網絡經濟時代特征的新的發展戰略,這樣企業才能為未來的快速、健康、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發展基礎,創造優良的發展環境。
創新企業管理制度
企業管理制度是企業全體員工在企業長期的生產經營等管理活動中必須要遵守的規定和準則,是企業內部的成文“法律”。 制度是管理的保障,對于企業的穩健發展有著巨大影響。企業要完成網絡經濟環境下的改革發展,就必須要對原有的管理制度進行創新,在管理制度的建設上吸收網絡經濟時代企業管理的思想、融入網絡經濟時代企業管理的理念,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企業改革發展的全面進步,保證企業改革發展的全面成功。
創新企業風險意識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所面臨的經營風險是無時無刻不在的。在網絡經濟環境下,企業所面臨的經營風險又在此基礎上增添了新的“品種”。毫無疑問,網絡經濟既給企業發展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又給企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風險。從經營管理角度講,網絡經濟時代企業所面臨的風險有競爭風險、信譽風險、資金風險等等,從計算機互聯網技術角度講,網絡經濟時代企業所面臨的風險有黑客攻擊、病毒入侵、虛假網站等等,如果企業不能正確識別網絡經濟時代在經營管理中面臨的這些風險威脅,不從思想上和技術上加以防范,就必然會給未來發展埋下潛在的隱患。所以,創新企業在網絡經濟時代對經營管理風險的防范意識,提高企業應對新的經營管理風險的防范能力,仍然是企業日常經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目標,絕不能等閑視之。
(作者單位:中國平煤神馬集團物資供應分公司)
【參考文獻】
[1]吳限.網絡經濟條件下企業管理問題淺析[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01).
[2]龍曉柏,周清華.網絡經濟下我國企業發展戰略體系的選擇[J].云南財貿學院學報,2003(02).
[3]趙東,周敏.網絡經濟中企業競爭戰略研究[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2005(03).
[4]許禮生,張輝.試論網絡經濟對企業管理的影響和變革[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4(07).
[5]孫海哨.網絡經濟對于現代企業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