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 盧振鋒 劉偉
摘 要:臺兒莊水質自動站于2003年建立,現位于京杭大運河棗莊段的臺兒莊區鴻運航管所內,水質在Ⅱ類到Ⅲ類之間,水質穩定,是二級航道和南水北調重點監測河段。此站已開展的項目包括:五參數、氨氮、高指數、大腸菌群。為了保證臺兒莊水質自動監測站大腸菌群試點監測質量,使大腸菌群在線監測儀能夠長期穩定運行,確保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的準確可靠,現整理大腸菌群總結報告,便于日常運行維護。
關鍵詞:臺兒莊;水質監測;大腸菌群;在線監測儀
臺兒莊水質自動站于2003年建立,現位于京杭大運河棗莊段的臺兒莊區鴻運航管所內,水質在Ⅱ類到Ⅲ類之間,水質穩定,是二級航道和南水北調重點監測河段。此站已開展的項目包括五參數、氨氮、高指數、大腸菌群。2014年12月完成了青島佳明的JMS-CLM-Ⅱ大腸菌群分析儀的安裝調試,其中糞大腸菌群在線監測儀配置包括:主機(JMS-CLM-Ⅱ型),標準附件(JMS-CLM-PS);檢測參數:總大腸菌群、糞大腸菌群和大腸埃希氏菌。2015年3月完成了大腸菌群在線監測儀器的驗收,主要是針對設備的完整性、運行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及上傳數據的準確性開展,按照儀器性能測試、對比實驗及系統運行狀況三部分進行驗收考核。
儀器的維護及運行狀態
該站自2015年5月接收在線大腸菌群檢測儀后,每周定期進行一次維護,需維護檢測試劑7甁(20ml)、消毒水3L、無菌水3L。在線大腸菌群檢測儀驗收后,為了保障儀器的正常運行和儀器的連續檢測準確性,除了進行例行維護,還和廠家一同交流儀器的使用經驗,進行了儀器的系統升級和儀器零件的維護,目前儀器運行狀態良好。
儀器使用中的缺點及后續解決方法
在使用中發現的儀器缺點或缺陷有以下兩點:第一,儀器會散發臭味,長時間蓄積機房有較大異味;第二,儀器更換試劑時機盤不能轉動,維護很不便。以上發現的儀器缺點或缺陷,我方已與廠家進行了溝通。對于儀器缺點,廠家予以認可,并討論了解決方法,最終廠家同意對儀器免費進行升級改造,具體措施如下:
第一,為了解決儀器散發臭味的問題,為儀器加裝了無害化處理系統,吸附廢液中的大分子蛋白及氣味分子,達到除臭的效果;更換消毒液,將0.5%次氯酸鈉更換為2~3%的雙氧水溶液。
無害化系統簡介:無害化系統的原理是利用活性炭、陶瓷纖維等材料的吸附過濾作用對儀器產生的廢水進行吸附、過濾,以達到廢水排放的標準。該系統有7級過濾,交叉有活性炭、活性陶瓷、陶瓷纖維過濾級,有效吸附、過濾掉儀器反應過程中的蛋白質等大分子物質,并對氯離子也有較強吸收功能,只需定期更換系統濾芯就可維持系統的作用。
消毒液的對比:次氯酸鈉和雙氧水都是廣譜殺菌劑,殺菌原理都是利用消毒劑自身的強氧化性殺滅細菌,雙氧水已經被證實在3%的濃度下可以殺滅物體表面及溶液中的細菌活體及孢子。雙氧水溶液的優點是:在殺菌的同時還沒有污染,其分解物為水;可靠的殺菌效果被廣泛地應用在食品行業消毒、公共場所消毒及飾品消毒過程中,經實驗室大量實驗在3%的雙氧水溶液消毒的物體表面消毒,未有細菌生長;雙氧水無臭無味,在水站的密閉環境中不會產生異味。雙氧水的缺點是:雙氧水易分解,在長時間的存放后會分解,使有效濃度降低,導致殺菌效果降低,但是實驗表明,雙氧水在3%的溶液中濃度可以保持15天以上,符合水站的維護周期要求。
第二,為了解決儀器更換試劑的不便,對儀器的程序進行了升級,便于人員的維護,使試劑盤能根據維護人員的需要來控制轉動,便于試劑的更換。據6月數據顯示,儀器運行平穩、檢測連續。檢測結果有小幅上升的趨勢,是因為隨著氣溫和降水的增多,運河中的大腸桿菌會呈現出活躍和上升狀態,此情況屬于正常情況,隨著溫度的上升會使水中的菌落變得更有活性,大量的降水會攜帶河流沿岸的泥土及污染物進入河流水體,造成水中微生物的繁殖和增加,因此地表水中的大腸桿菌實際值都會有相應的增加。
維護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冬季菌落數較小,夏季菌落數較大
換季后氣溫有較大變化,菌落的數量也會隨著氣溫的呈現變化,冬季菌落數較小而夏季菌落數較大。為了消除季節誤差,換季后可根據實驗室的例行檢測數據對儀器標定。
蠕動泵聲音變大,意味著該更換泵管
具體操作:蠕動泵位于儀器后側,打開儀器后門,松開蠕動泵的螺絲即可更換泵管。
時間的校準
儀器在站臺長時間的運行過程中,其系統時間會和公共機的時間出現誤差,如果時間相差過長可能會影響儀器的采樣,為了消除誤差,需要定時地校對儀器和公共機的系統時間。
綜合評價
在線大腸菌群檢測儀自驗收后,運行穩定未見有大的故障,維護量相對較小,維護簡單,有部分問題也在和廠家的溝通中解決了,儀器狀態總體良好。維護中密切監控儀器的運行狀態,精心維護儀器,確保儀器的正常運行,為運河水質質量提供準確的監測結果。
(作者單位:山東宜維檢測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
[2]水質糞大腸菌群的測定 多管發酵法和濾膜法(試行)( HJ/T 347-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