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剛
摘 要:隨著科技活動在社會各層面的廣泛開展,其復雜程度也日漸加深,資金投入、項目預算、工程實施、成果轉化等一系列過程都迫切需要制度化加以管理。而傳統過于僵化的科技管理體制已不能完全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科技管理體制創新被提上議事日程。本文從科技管理體制創新的角度出發,提出建立科研經費保障機制、建立科技成果保障機制、優化人才培養機制等改革措施,力爭為科技管理體制的創新提供一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科技管理;體制創新;保障機制
科學技術水平的高低是目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企業掌握了先進的科學技術便擁有了市場的話語權。科技水平的提高則有賴于科技管理體制的充分保障,而目前在科技管理體制上存在的一些問題已經影響到科學研究的正常開展,企業必須根據當前形勢發展,適時地做出科技管理體制上的一些改革,才能滿足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
科技管理體制現狀
科技管理體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無論是科學性,還是靈活性,已較原來有了較大發展。但由于歷史原因,科技管理一直從屬于政治體制之內,極大地限制了科學技術對于社會發展所應有的推動作用。現階段,我國對科技活動用得最多的一個詞就是“松綁”。很多時候,“松綁”就成了科技管理體制的代名詞。而實際上,“松綁”所解決的問題僅僅是科技活動所應有的活動范圍,與真正的科技管理體制改革相去甚遠,更談不上創新。從目前的情況看,現階段科技管理體制存在諸多問題,比如:科研機構過多,各自為政,科技資源浪費嚴重;一味求效益,風險防范意識薄弱;人才使用過度,缺乏人才培養長期規劃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企業運用經濟手段引導科技對資源管理實行合理配置,導致企業創新意識不強,缺乏市場競爭力。因此,對于目前的科技管理體制,十分有必要進行改革創新。
科技管理體制創新建設的主要方法
健全科研經費管理保障機制
在科技管理過程中實行競爭機制,采取科學、民主、公正的招、投標形式或集中評審立項的方式,按項目未來的發展前景及實行難易程度擇優予以資助,這不僅有效地避免了經費在使用過程中實行按部門、人員多少平均分配經費的大鍋飯形式,還避免了單位領導按個人意志、憑個人關系親疏直接劃撥經費的錯誤做法,同時還能激發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保證科研活動的順利進行。
建立風險分散機制
科技成果的取得往往伴隨著大量科研活動失敗的情況,但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企業任何科技活動的進行都不可能避免風險的產生。一味地抄襲或者直接引用他人的科技成果只會讓企業自身失去其核心競爭力,甚至被技術擁有方所要挾,近期中興通訊因技術問題被美國提起訴訟就是一個很好的典型案例。因此,企業為提升競爭實力,必須要敢于承擔一定的科技創新風險。而面對科技創新風險的時候,可以適時開發相應的風險分散機制。除了傳統的劃撥科研風險管理金外,還可以引用諸如風險投資等類型的金融工具,采用部分產品外包、設立科技項目“孵化器”等形式,從而降低因科技創新風險而給企業帶來巨大的資金壓力。
建立科技成果轉化保障機制
科技成果的取得最終目的是為了將成果轉化為先進生產力,更好地為企業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貢獻。我國在2015年8月就推行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強調了對科技成果轉化活動的指導、調控和監督。對于科技成果的轉化,應該允許以科技成果作為技術核心成立公司,鼓勵成果完成人、科研機構將成果就地轉化,并予以獎勵。然而,科技成果的轉化絕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轉化過程中同樣會面臨各種風險,如果沒有相應的保障機制,就會給科技成果所有人帶來巨大困擾,影響科技成果轉化的順利進行。因此,設立相應的科技成果轉化基金非常有必要。
優化創新型人才培養機制
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要培養科技人才對于科學技術一貫的關注度,還要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為科技人員的成長打造必要的成長環境,讓他們不斷在實踐中與新科技、新技術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而不是在實驗室做純理論研究。科學研究作為一種專業活動,需要知識的不斷積累和拓展,這就需要科技人員長期持續不斷地學習和交流,而這與企業對于人才培養的長久持續投入是分不開的。在科技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上,企業必須拋棄“短、頻、快”的慣性思維,而是要從企業發展的根本上重視人才培養體系的建立。
人才培養一般分為戰略型人才培養和技術型人才培養,這兩者培養的側重點是不同的。戰略型人才培養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帥才”的培養,通過知識庫的不斷更新、實踐組織管理水平的提高、戰略眼光的逐步提升,最終培養出科研團隊的研發帶頭人。而技術型人才的培養則更多是讓其參與到重大的工程項目,以大量實踐經驗來逐步培養其實際動手能力及創新意識,再通過高校及科研院所產、學、研合作基地,不斷提高其理論修養,逐步培養出面向市場需求的技術創新型人才。
結語
綜上所述,科技管理體制的優劣決定了企業未來發展之路能走多遠。只有建立了有效的科技管理體制,汲取優質企業的成功經驗,結合企業自身實際對科技管理體制予以不斷創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作者單位:武漢第二船舶設計研究所)
【參考文獻】
[1]周振華.論科技管理體制、機制變革的內生性需求[J].社會科學,2015(02).
[2]武博.論中國的競爭力與科學技術環境[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12(12).
[3]杜偉.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的互動關系探析[J].山西財經學院學報,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