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永紅
近年來,湖北省赤壁市緊扣脫貧摘帽目標任務,突出問題導向,堅持改革路徑,通過建立集中統一高效的工作機制,有效解決了政出多門、合力不強、資金分散、激勵疲軟、落實不力等問題。截至目前,全市退出16個貧困村、31869名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72%。
建立聯合調度機制,增強發動力。赤壁市成立市精準扶貧全面小康建設指揮部辦公室作為“前線”指揮部,由市委副書記擔任辦公室主任,下設政策業務、綜合協調、督察考評、資金管理和駐村幫扶管理5個專項工作組,抽調20名工作人員常駐辦公;鄉鎮由黨委副書記擔任扶貧辦第一主任。成立5個推動組,由市四大家一把手和市委副書記擔任組長,對工作推進情況開展密集調度。如2017年光伏電站建設項目曾一度進展緩慢,市委主要領導多次協調解決難題,要求鄉鎮黨委書記實行一周一報告,迅速扭轉了被動局面,為所有23個貧困村新建23個40千瓦光伏電站,幫助500貧困戶每戶新建一個3千瓦小型光伏系統。
建立聯村履職機制,夯實執行力。赤壁市組派16個駐鄉鎮工作團、153個駐村工作隊,500多名市直部門干部駐村開展扶貧工作,實現幫扶責任全覆蓋。出臺《關于推行鄉鎮工作人員聯村制度的實施意見》,明確“四個全部”:鄉鎮干部全部聯村,每個村派駐一個聯村工作組,配備2名以上干部,由鄉鎮領導班子成員或中層干部擔任組長,并明確為村級脫貧攻堅第一責任人;所有貧困村和非貧困村全部派駐,聯村工作組在非貧困村履行扶貧工作隊職責;聯村工作組對脫貧攻堅責任落實和問題整改全部包干,落實“有事請找我”責任機制,積極為貧困群眾“解心結”“除難題”;對工作實績全部全程考核,被評為優秀檔次的聯村工作人員按每人每月300元的標準予以獎勵。通過實施聯村工作制度,有效推動了工作重心下移、干部力量下沉,打通了政策、責任、使命在基層落實的“最后一公里”。
建立聯體投入機制,提升保障力。赤壁市建立涉農資金整合“全程統籌”模式,近三年累計整合資金9.23億元,撬動社會資金10.1億元,實施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12個。集聚各行各業政策資源投向脫貧攻堅主戰場,如危房改造,集中支持建檔立卡貧困戶、五保戶、低保戶、殘疾人家庭等四類重點對象,其他人員一律不得享受;193家機關單位、學校、醫院對口采購貧困村、貧困戶農產品,為貧困人口提供公益性崗位210個。加大金融扶貧力度,23個貧困村全部建立金融扶貧服務站,2017年新增扶貧小額貸款760戶、3159萬元,貸款總量和貸款質量“雙量齊升”。引導社會資金參與扶貧,17家企業結對幫扶22個村,幫扶貧困戶294戶;各社會組織和各界人士募集資金900多萬元支持脫貧攻堅。通過多渠道引水,為扶貧產業發展、改善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提供了強力保障。
建立聯動獎懲機制,激發源動力。赤壁市實行“凡提必扶”,出臺《在脫貧攻堅一線培養識別使用干部的意見》,明確新提拔的科級干部必須有脫貧攻堅工作經歷。這項制度實行以來,全市共提拔重用20名扶貧工作實績突出的鄉鎮領導干部,新提拔的10名副科級干部全部安排到脫貧攻堅一線。強化執紀問責,出臺《脫貧攻堅責任追究“十個一律”》,2017年共查處脫貧攻堅失職失責案例18起,黨紀立案6人,啟動問責程序56人。注重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強力開展“人窮志不窮、脫貧靠自身”自強自立行動,著力治懶、治惰、治臟、治賭、治愚,評選出“勤儉持家模范”“勤勞致富模范”“移風易俗模范”“艱苦創業模范”四類村級模范950名、鄉級模范80名、市級模范20名,用身邊人、身邊事激發和教育貧困群眾。
(作者單位:湖北省赤壁市財政局)
責任編輯: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