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剛學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多元化數學教學開始走入小學數學課堂,學生的興趣是引導其熱愛數學、主動思考的最好老師,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和諧的數學課堂氛圍,是每個數學老師必須認真思考的事。本文提出了小學數學閱讀的教學內涵,對小學數學閱讀教學提出了學理分析,并針對小學數學趣味閱讀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趣味閱讀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許多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忽視了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對相關閱讀材料的運用,認為數學閱讀是可有可無、可講可不講的內容。但是,在深度探究了這些閱讀材料后,我們會發現其實這些閱讀材料與教材內容緊密相關,并且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內容豐富,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良好教學資源。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趣味閱讀資源,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為數學課堂注入新鮮活力。
1 數學閱讀教學的內涵
閱讀是獲取信息的過程,以理解為核心的認知,數學的閱讀同語文閱讀一樣重要,數學閱讀分為淺閱讀和深讀兩種,淺閱讀是停留在表面上,而深讀則是需要在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發現數學信息、探求數學問題的過程。數學閱讀就是通過數學文本獲取數理知識、理解數量關系、感知空間結構變化的過程。數學閱讀教學,即主要體現在教師和學生對于文本獲取數學信息的智育活動。
2 小學數學閱讀教學的學理分析
由于小學生還沒有養成數學閱讀的習慣,沒有掌握良好的數學閱讀方法,對于一些應用題的信息看不懂題目條件、看不出邏輯關系,這些都說明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非常弱。同時很多教師也不重視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只重視學生的解題能力。下面從兩個方面來進行小學數學閱讀教學學理分析。
2.1 從認知情況分析來看
數學閱讀教學符合小學生實際認知規律的發展。其思維主要呈現出具體性和形象性等特點,求知欲強烈,受學習經驗和內容的影響,學生的學習遷移能力還不夠強,學習方法方面掌握簡單的推理方法,學習習慣還處于塑型時期。小學數學閱讀教學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認知規律。
2.2 從小學數學特點來看
小學數學的內容比較簡單,貼近生活,數學的學習讓小學生對數字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在數學教學中教學方式一般都是直觀教學,教學選取簡單的、聯系學生已有經驗的內容,數學知識大多需要詳細的文字解釋。小學數學的知識點適用于閱讀教學,同時通過閱讀教學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
3 小學數學趣味閱讀教學的幾點建議
3.1 從興趣出發,培養閱讀習慣
由于數學的抽象性和邏輯性,需要借助語言文字的形式,才能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文字符號作為數學中的閱讀內容,對學生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發現數學知識的奧秘,通過數學閱讀來感知數學的魅力,享受數學閱讀帶來的樂趣,進而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例如,在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這一節內容時,教師需要從教材中的例題出發來進行講解,通過讓學生閱讀例題,發現相關的信息,并通過關鍵信息,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如何去發現有用的信息,并養成一邊閱讀一邊做標記的習慣。數學閱讀的興趣和習慣不是在一朝一夕就可以養成的,需要長期的堅持。教師在教學中也要為學生搜集一些能夠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數學材料,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進行思考對容易混淆的知識進行辨析分化,從而克服學生的思維定式,實現學習過程中的正遷移,使課堂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教學效果。
3.2 提高認識,正確閱讀
閱讀是人們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閱讀是學習的前提,閱讀不僅僅是局限與對文字的賞析,還包括對數學中一些符號、圖表的理解。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學生對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并引導學生運用合理的方式來閱讀,在閱讀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認知能力。教師在進行數學知識的講解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其中的內容,在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中也要引導學生思考知識的由來。學生要學會從教材出尋找問題的答案,實現課堂以讀促寫,以讀促探的教學功能,提高學生對數學閱讀的認識。讓學生體會數學閱讀不僅僅是對文字符號本身的閱讀,而是在閱讀中不斷的發現問題,探究新知。在數學閱讀教學中,教師還要為學生提供能形成鮮明對比的閱讀材料,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進行比較,找出閱讀材料中存在的聯系和區別,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緊密的邏輯思維,從而也能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數學,以辯證的角度合理推理數學問題。
3.3 啟迪思維,保持熱情
教師要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以及培養學生思維應用的能力。在實際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閱讀活動來設置問題,讓學生在問題的指引下開展對知識的探究,從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學生在得出問題的答案之后,會獲得成功的喜悅,感受到學習帶來的樂趣進而會促使學生對數學課堂保持積極的思維態度,期待課堂的開展。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可以供學生學習的部分,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養成愛問、好學、會問的學習習慣。學生在閱讀時,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進行多次閱讀,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再仔細閱讀,通過反復的閱讀可以解決自己在剛開始閱讀中所不理解的問題這也體現了閱讀對于學生學習所起到的積極促進作用。教師在指導閱讀的過程中,要將設置的問題劃分層次,使得學生在每一個層次中都能啟迪思維,保持思維的靈活性,逐步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廣闊性,使學生在不斷的閱讀中保持對數學學習的熱情。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培養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就是閱讀,開展趣味閱讀教學,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技巧和習慣,真正體現數學閱讀的價值,同時,也讓數學課堂與教材有機地融為一體,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厲小康.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2004(02)
[2]陸宏.關于提高中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幾點看法[J].數學教學通訊.2014(03)
[3]馬長青.培養初中生數學閱讀能力的教學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