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是一項重要的系統性社會工作,如何構建更有效的服務體系,是當前工作中亟需探索解決的重要課題。本文從發展我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體系建設的意義以及有效途徑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并結合實際情況幫助農村留守兒童管理者解決監護人能力弱,家庭安全教育堪憂,留守兒童心理問題較多,行為出現偏差,以及專業社會工作機構服務水平不高等問題,為我國的留守兒童營造良好成長環境。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教育關愛服務體系;兒童權益保障
引言:
隨著我國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推進,農村勞動力大規模外出務工,向城鎮遷徒、轉移,形成龐大的農村留守兒童特殊群體。留守兒童屬于社會弱勢群體,與父母長期分離,不僅生活得不到保障,在情感上也缺乏父母的關愛,有的孩子們甚至還會因此產生消極情緒。
一、發展我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體系建設的意義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經濟體制的變革,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外出打工,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國的留守兒童數量就大大提升了,所謂留守兒童,也就是指外出務工連續三個月以上的農民托留在戶籍所在地家鄉,由父、母單方或其他親屬監護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目前我國共有農村留守兒童697萬余人,其中96%的農村留守兒童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照顧,4%地農村留守兒童有其他朋友監護。我國在發展的過程中將發展重點放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體系的構建與實踐上不僅僅是為了為孩子們營造溫馨的生活環境,促進孩子們身心健康的共同發展,還是為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提升我國人民的幸福感[1]。
二、構建與實踐我國關愛農村留守兒童體系的有效途徑
(1)加強頂層設計,進一步完善關愛服務體系政策措施
為了完善我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體系的建構與實踐,我國于2018年,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也是家庭和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加強頂層設計,促使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從根本上減少我國留守兒童的數量,提高留守兒童們的生活質量。除此之外,還可以構建黨和政府領導,多部門協同,嚴格追責的工作機制。[2]
(2)建立農村留守兒童信息系統,進行動態管理
建立農村留守兒童信息系統以及建立救助保護重點時段排查機制,能夠有效提高留守兒童動態管理的效率,不僅能夠幫助管理者們更準確的了解到留守兒童的所在地、全體數量、家庭組成以及教育就學等基本信息,并以季度為單位對留守兒童信息系統進行更新,切實提高留守兒童關愛工作的展開效率和展開質量。
(3)強化家庭監護主體職責,增強家長、監護人的責任意識
為了強化家庭監護主體的責任感,我們不僅需要展開留守兒童相關信息科普活動,讓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們通過科普活動的開展清楚的意識到留守兒童可能會出現的心理成長問題,以及自己對于孩子的意義和自己所肩負的責任。除此之外,還需要大力發展農村經濟,解決留守兒童源頭問題。從源頭上改變農村留守兒童現狀,意在從根源解決農村留守兒童這一關乎未來發展的重要社會問題,還給孩子們一個完整的家庭和幸福的童年。
(4)加大宣傳力度,撬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入,我國已經基本上步入了互聯網時代,在構建我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體系的過程中,相關負責人可以利用互聯網信息傳播速度塊以及傳播廣等特點來讓更多的人關注到我國的留守兒童關愛體系,通過電視、網絡、報紙、新聞等渠道對留守兒童問題以及好人好事進行報道,以吸引到更多人的關注,負責人還可以組織各社會團體開展“精準扶貧”一對一愛心活動,提高留守兒童的熱點,以吸引到越來越多的人的目光[3]。
(5)財政立項,引入專業社會工作組織服務
在構建我國留守兒童關愛體系的過程中,可以根據留守兒童分布情況,利用現有兒童關愛保護設施,統一標準,大力發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陣地建設加強關愛服務陣地建設和能力建設,還可以引入專業的社會工作組織服務,通過財政立項來大力支持我國的留守兒童關愛體系的構建和發展,例如根據留守兒童的數量來建設愛心家園,家園中可以配備書本、玩具以及電腦等學習工具,時刻關注留守兒童教育質量[4]。
三、總結
農村留守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不僅關系到家庭幸福與社會和諧,還關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局,留守兒童關愛與服務體系的構建是為留守兒童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所必須完成的發展目標,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
參考文獻:
[1] 曲曉云.傳媒視野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與服務體系構建[J].改革與開放,2017(10):59-60.
[2] 蒲琳琳.“三道加法”構建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J].科學中國人,2014(12):101-102.
[3] 劉利民.努力構建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J].中國婦運,2012(03):07-11.
[4] 李祥,韋衛.農村留守兒童教育關愛服務體系構建探析[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4):131-136.
作者簡介:
張頻,1969.12—,女,籍貫:江蘇省連云港市灌南縣,本科,職稱:中級,研究方向:學前教育,單位:灌南縣未來星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