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兵
近年來,隨著街道項目征遷工作推進,轄區勞務輸轉工作力度不斷加大,外出務工人員日益增多,及時建立健全流動黨員日常教育管理機制提高流動黨員隊伍整體素質,確保流動黨員正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充分發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今年崇業路街道深入各村、社區,通過隨訪、座談等形式,就當前如何加強流動黨員管理問題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分析了目前流動黨員管理的現狀,并就該問題提出了解決的建議。
一、流動黨員基本情況
通過調查統計,崇業路街道目前共有黨員584名,其中外出流動黨員130名,從流動黨員的構成上看主要有農民、工人、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轉業退伍軍人、離退休人員等。主要呈現出了以下的特點:一方面是流動黨員數量不斷增加,數量呈現逐年上升之勢。另一方面是流動黨員分布面較廣,跨縣、跨市、跨省流動黨員數量亦不均等。
二、流動黨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從整體上來看,崇業路街道流動黨員管理采取了比較有力的措施,但在調研中也發現,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其突出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管理難落實。有些黨組織管理方法不夠靈活,加上當前黨務工作者隊伍相對薄弱,一人身兼數職,對流動黨員管理工作往往會感到力不從心,造成流動黨員教育管理難。二是關系難接轉。有些流動黨員在未設黨組織的私企工作或從事個體經商,組織關系不知落到哪里,別的地方黨組織不愿接管,這部分黨員常常以戶籍地或居住地在本地為由要求轉入本地。三是行蹤難掌握。流動黨員逐年增多,流動范圍日益擴大,部分流動黨員因工作環境、待遇等原因,不斷“跳槽”,形成新的不確定、難掌握的流動去向。流動地點不斷變化,工作崗位經常變動,客觀上增加了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的難度。加上一些流動黨員組織觀念淡薄,不愿受約束,不主動與黨組織取得聯系,導致了流動黨員的去向難掌握。四是作用難發揮。有些流動黨員長期游離于組織之外,黨性意識淡化,一心打工掙錢,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眾,不想發揮黨員作用,甚至把參加黨的組織生活看作是一種負擔,先鋒模范作用發揮得很有限。
三、加強流動黨員管理工作建議
流動黨員是社會發展下的必然產物,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勞動力在產業間轉移和地區間流動日趨頻繁,外出務工經商和人才流動中的黨員越來越多,流動的范圍越來越廣,必將成為常態。進一步加強流動黨員的管理服務工作,意義十分重大。加強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使黨員在流動過程中能夠及時參加黨的組織生活,接受黨組織的教育、管理,不能僅僅停留在思考層面,應積極探索有效的方法和途徑。
(一)管理服務到位。
以各黨(總)支部為單位每年初集中開展一次流動黨員摸底調查,進行登記造冊,建立流動黨員信息庫。在此基礎上,建立流動黨員專人聯系制度,明確各支委成員以一對一或一對多的形式聯系流動黨員,負責每季度與流動黨員進行1次雙向性的聯絡與溝通,了解流動黨員工作情況、思想動態。
(二)教育培訓到位。
一是充分利用農忙季節和節日返鄉的機會組織開展教育培訓。結合流動黨員的學習需求,通過培訓班、座談會等形式,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教育,不斷提高流動黨員的思想和業務素質。二是通過專門的微信群,及時將日常有關學習資料發于流動黨員,為他們提供學習的方便。三是豐富教育內容,加強針對性。在抓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黨的基本知識和黨風黨紀教育的同時,我們結合流動黨員的學習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市場經濟知識、法律知識、現代科學技術知識、就業技能等與他們從業密切相關知識的教育培訓。以教育培訓讓部分流動黨員通過不斷地學習培訓,改變黨性觀念淡薄,組織紀律性不強,外出時不愿向黨組織報告的思想。
(三)加強組織建設,理順管理體制,解決流動黨員“無人管”的問題
做好黨組織的設置,建立流動黨員之“家”作為加強外出流動黨員管理的重要舉措:一是組建網上黨支部或臨時黨小組。崇業路街道各黨支部依托微信這一載體,通過建立網上支部,實現“把黨員連在線上、把支部建在網上”這一目標,切實解決了流動黨員去向難掌握、管理難到位、教育難跟進等問題,確保將每名流動黨員都納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有效管理。同時針對流動黨員流入地相對集中的特點,各黨支部在流動黨員流入地相對較集中的地方設立臨時黨小組。二是理順流動黨員管理體制。流動黨員外出務工沒有固定單位的,依托微信平臺,健全完善動態管理機制,通過黨員干部結對聯系和平時掌握的情況。
(四)破解“作用發揮難”。
要建立流動黨員考核機制,制定流動黨員考核辦法。例如在“優秀共產黨員”、“黨員積極分子”評比表彰活動中,給予流動黨員一定名額,要廣泛宣傳優秀流動黨員的先進事跡,激勵廣大流動黨員創新創業的熱情。同時及時向流動黨員提供同一流動地已流動黨員的聯系方式,動員和鼓勵先流動的黨員為后流動的黨員提供聯系就業崗位、解決生活困難、維護合法權益等方面的幫助,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