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曉剛
摘要: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發展和進步的基礎,是金融發展的根基。實體經濟和金融發展相輔相成、互惠共贏。商業銀行是金融業發展的主體,要明確服務實體經濟的要求,根據經濟發展實際應用各種方式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本文分析和提出了商業銀行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措施和路徑,希望可以給商業銀行的經營和發展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商業銀行;實體經濟;服務
金融的本源就是服務實體經濟,社會和國民經濟的發展需要深化金融改革,以促進實體經濟的多樣化發展。實體經濟體現了社會生產力,是金融發展的基礎,實體經濟的發展,制約和影響金融資源的配置及金融體系的壯大。牢固實體經濟,保證商業銀行金融業的高效發展,也會促進實體經濟的壯大,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和制約。現在是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商業銀行要根據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采取各種措施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推動銀行業務的擴展和壯大。
1、加強服務思想,優化銀行網點結構
金融改革的根本任務是提升商業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要求商業銀行明確其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要要求,有效定位自己的角色。隨著社會的發展,最近幾年商業銀行進行了有效的經營轉型調整,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可是資金還有傾向虛擬經濟的現象,還有明顯的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象。國家和政府強調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并出臺相關規定,商業銀行是獨立金融供給主體,其金融服務和行為有其主觀性[1]。因此,商業銀行一定要真正明確,銀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才會推動經濟發展,才會促進金融業壯大。商業銀行是金融業基本力量,必須以身作則,加強服務實體經濟的思想,對銀行業務人員進行服務意識、思想觀念教育,確保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回歸本源,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商業銀行在具體的經營發展中,要根據經濟發展情況,合理調整服務結構,優化銀行網點布局,促進金融服務具體網點的智能化、集約化和輕型化的改革和轉型。結合資源配置和普惠金融的需求,要改善城區網點集中的現象,要對鄉鎮、城鄉結合區的網點進行布局調整,加強機構建設。加強人員建設,優化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創新完善工作機制,實施科學標準化工作體系;維護體系分層分群實施,要與時代發展相適應,加強線上服務業務,有效實施綜合性經營發展。
2、對實體經濟要加強信貸投放支持力度
2.1支持政府實事工程發展
地方政府以建設高效、科技、綠色地方建設為基本思想,發展各種實體經濟。商業銀行必須和政府中心工作有效配合,進行大力支持,加強銀行信貸投放力度。促進民生、科技、綠色、養老等各領域的發展,對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等發展要大力支持,給政府企業、優良商業客戶提供各種優良的金融服務,對舊城改造、環境治理等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體經濟項目要更好的支持,完善對其信貸投放制度。對國有企業、優良生產制造商戶、上市公司等重點項目企業和領域要給予金融信貸支持。增強與城市發展建設重點項目的有效合作,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建設,同時也會帶動商業銀行金融業務的發展和完善。
2.2商業銀行支持小微和科技企業
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離不開中小企業的推動力量,現如今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是增加國民經濟的主要力量,商業銀行要認識到小微企業和科技企業的重要作用,也要明確其發展和創業的實際困境,要積極和地方科技局等領域進行合作,參與各種科技企業的投資創新活動,應用“科貸通”等形式給一些中小科技企業相應的貸款;對于一些創新產品和企業,擔保難,貸款難的問題,根據實際情況應用知識產權質押、應收賬款質押等不同形式放大質押擔保物品和擔保金額,真正支持融資科技企業的發展,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
3、加強金融科技創新,優化金融服務和支持
新時代的金融科技帶來了商業銀行的發展機遇,也面臨相應的挑戰。商業銀行要有效利用金融科技,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金融科技是金融業務和科學技術有效的融合。商業銀行在進行金融科技的應用時,要考慮這種創新對自身業務發展和實體經濟支持能力的影響,要和傳統銀行服務業務相結合,有效優化金融服務[2]。商業銀行要增強競爭力,必須進行科技信息數據的積累,定位實體經濟金融需求,要躲避經營痛點,使銀行服務與金融科技相適應。現如今,商業銀行還處在探索和試用金融科技時期,因此,商業銀行必須深入研究創新思想、產品和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借鑒金融科技公司的科學技術成果,促進商業銀行有效應用金融科技,提供優質服務,建立金融科技服務和支持實體經濟的良好思維體系。
4、應用各種方式防止和控制相應的金融風險
當今社會,因為經濟環境的作用,不斷的發生金融風險,同時一些擔保圈、集團客戶相關聯互傳導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金融風險蔓延。商業銀行要響應國家和黨的號召,控制金融風險,穩定金融秩序,必須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進行有效防控金融風險。第一,可以調整生產經營秩序良好的擔保人的承貸主體,改善擔保人的信用風險。第二,以展期或者重新約期的方式解決借款人暫時現金流困難的問題,防止因借款人違約導致信用風險擴大。第三,根據借款人的困難情況,為其調整結息周期或者下調利率,有效緩解付息壓力,給借款人提供盤活重組的經營時間。第四,推行保險存款制度,這是商業銀行設計的有效服務實體經濟的金融體系,這個過程要控制和把握風險底線,嚴格控制風險。
5、結束語
總之,商業銀行服務實體經濟是其本分和責任。在經濟發展中,商業銀行的重要任務是加強發展、有效控制風險,支持實體經濟的完善和發展,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共同發展的局勢。商業銀行要創新服務方式,增強信貸投資力度,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楊洋,宋延春.提升商業銀行票據服務實體經濟效率的幾點建議[J].征信,2017, 35(8):87-89.
[2]劉曉春.“去杠桿、降成本”:商業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思考與實踐[J].清華金融評論,2017(5):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