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群
摘 要: “財務管理學”課程對大學生就業創業有極大的幫助,然而這是一門難度系數較大的課程。任課教師應當科學有效地規劃教學活動和教學內容,努力提升教學效率。
關鍵詞: 財務管理學 教學規劃 財務活動 財務關系
現在,全國各高等院校普遍開設了“財務管理學”這門課程,開課的專業不僅包括會計學、物流管理、旅游管理,還包括體育休閑、餐飲服務等。越來越多的高校認識到,“財務管理學”是一門重要的、對大學生就業創業有極大幫助的課程,因此,將該課程納入本校的人才培養方案之中,接觸、學習這門課的大學生人數迅速攀升。
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學過“財務管理學”、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專業知識比較了解諳熟的大學生,更加適應企業的用人需要,也更受企業的歡迎。這種實際情況對于教授“財務管理學”的教師們來說,既是壓力,又是動力。
“財務管理學”課程體系大,難度大,學生想學好這門課程,需要付出很多的時間和努力,當然,在入門上手之后,回報和收獲也是很大的。精通“財務管理學”的大學畢業生,既是企業的得用之材,又是社會的棟梁之材,尤其是在今天,企業的發展、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呈現出全球化的特征,無數企業越來越向國際化、現代化并軌,粗放、落后的企業管理模式漸漸為企業所棄,“財務管理學”這門課程的價值便愈發凸顯出來。因此,“財務管理學”的任課教師們應當用心研究一般性的教學規律和教學方法,使其與“財務管理學”這門課程的特點相結合,在教學規劃與教學設計上多下功夫,提升教學效率,增強教學效果。
“財務管理學”課程在進行教學規劃時有以下幾方面問題值得任課教師關注:
一、以企業主干的財務活動為中心安排教學重點。
企業財務活動包括資金來源、資金運用、收入收益分配等多個方面,就像組成木桶的木板一樣,缺一不可,都有其存在的必要。但是,在授課的時候,如果不分主次,面面俱到,一則有限的學時難以承載龐大的內容負荷,二則一些初次接觸這門課的非財經專業的學生會感覺基礎缺乏,消化吃力。從各方面考慮,應當從實際出發,確定教學重點。
現在的“財務管理學”教材,多以上市公司為假設的企業主體組織體系內容,但是從各國的實際情況及指標看,非上市企業所占的權重并不亞于上市公司,有些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我們應該將與所有企業都有關聯的財務活動作為教學重點。比如在籌資活動中,并不是所有企業都有股權資金,但所有企業都有債務資金。企業如果對債務資金的管理重視程度不足,缺乏科學性的管控策略和方式方法,就會面臨巨大的風險,就會難以避免生存危機的發生;而債務資金管理良好的企業,不僅可以提高資金的安全性,還可以幫助企業獲得更好的收益。這一類實際案例不勝枚舉。在授課的時候,教師應將債務資金管理講深講透,利用案例、討論、演示、角色扮演等多種方法,讓學生對企業債務資金管理有比較充分的了解和掌握。
同樣,在講授權益資金管理時,不能側重于股權資金,對直接籌資也要予以分析,同時讓學生在實際案例中對權益資金的相關知識全面、客觀地予以了解,并進行準確的比較。在此基礎上,再來分析籌資的成本與風險問題,層層遞進地讓學生逐步認識企業的獨特性質,正確認識企業的市場地位和社會地位。這樣才能幫助學生為將來踏上企業崗位、適應企業需要做好準備,也是各高校專業開設“財務管理學”課程的意義之所在。
二、引導學生重視企業財務關系。
“財務管理學”既面向企業的財務活動,又面向企業的財務關系。但是在學生學習過程當中容易出現一種傾向,他們在把財務活動視為重點和難點的同時,相對會輕忽財務關系,對財務關系人之間的矛盾沒有潛心加以了解和研究,對矛盾沖突的分析和解決沒有花太多時間加以鉆研。這是和學生的年紀閱歷相關,這個年齡段的大學生不能深刻體會“財務管理學”是以人為本的科學,我們所進行的一切有關“財務管理學”的學習和研究,都是為了準確把握企業與投資人、債權人、職工、客戶、經營者等的關系,厘清問題沖突的來源,找到使企業和有關各方可以有效解決矛盾沖突的辦法。在今天這個各種社會關系越來越錯綜復雜、個人和企業所扮演的角色、承擔的責任越來越紛繁多元的時代,有必要而且一定要讓學生通過學習,對企業財務關系予以充分重視。
學生對企業的財務關系缺乏足夠重視的根源在于這樣一個現實,現在的“90后”、“95后”及“00后”辭職跳槽已經變成一種見怪不怪的現象,各種媒體上,年輕員工一言不合即跳槽,留下一封洋洋灑灑的辭職信另謀高就的新聞比比皆是。這種心態的形成有多種原因,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年輕人根本沒想過要經辦自己的企業,只想打一輩子工。這種心態同樣影響到在校的一些大學生,他們還沒離校,潛意識里就已經以未來打工者自居。
但是實際上,隨著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越來越走向普及和深入,用工崗位發生變化,單個企業的所有者、經營者、中層管理人員、基層職工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今后一些畢業求職的大學生會選擇創辦自己的企業,或者成為企業的所有者之一。當大學生認識到社會發展已經改變了以往的畢業就業規律,他們會對企業管理從比較被動的學習轉向主動地求知求解,渴望了解企業與各當事人之間的財務關系,希望自己在帶領企業前進時能夠準確地分析矛盾,有效地化解矛盾。教師在“財務管理學”的教學過程中,如果引導學生重視企業財務關系,對學生本身、對企業、對社會都能發揮良好的、深遠的實際作用。
三、對財務管理公式內涵應予以分析,讓學生遠離死記硬背求高分的錯誤傾向,增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獨立思考能力。
“財務管理學”課程公式眾多,被學生視為課程學習的最大負重之一,一些學生喜歡以死記硬背的方法對付這些公式。這種做法在對付各種考試時可能效果是比較好的,但是學生對這些公式的認識卻會由此而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程度。這種學習方法容易導致以下弊端:
首先,僅背公式,學生對這些重要公式認識膚淺,難以實現牢固深入掌握的學習目標。“財務管理學”的重要公式都有其形成的來源,應用廣泛,學習這些公式,只知其表還不夠,必須知其里。教師在講解這些公式時應當對公式進行條分縷析,在一定階段之后可以訓練學生,讓學生單獨或分組合作,對公式進行推導,說明公式的內涵與應用,對公式進行評估。不論是使用何種教學方法,引領學生主動積極地掌握公式的內涵都是本課程的必然要求。
其次,僅背公式,學生不易適應富于變化的實際工作環境的要求。例如,在“財務管理學”的眾多公式當中,經常會出現相對比率這個因素。從時間看,有時候會出現年率,有時候會出現月率,有時候會出現日率。銀行貸款利率,往往默認年率;在確定最佳現金持有量的隨機模型當中,使用的又是日率。學生如果僅背公式,就不會知道這其中的原因,在實際使用公式時,又很容易換算出錯,同時還不知道錯由何起。僅背公式,對認知公式就會缺乏自信,更不能熟練和準確地運用。要讓學生適應企業的要求,適應千變萬化的實際工作環境,教師要科學設計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讓學生對這些公式充分把握,運用自如。
再次,僅背公式,學生對“財務管理學”知識體系的統一基礎不易形成獨立的、富于拓展性的認識。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得“財務管理學”的外延和內涵都得以增長,但是,“財務管理學”仍有其統一的知識體系的基礎。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越是花時間、花精力深入探究,對于這一點就越能有體會,有共鳴;反之,如果學生只是一味地背公式、記公式,雖然一段時期內會取得一些短平快的成果,但是越往后學習越會感覺負擔加重,學習吃力,所學內容顯得零散而缺乏聯系性。這樣的學習方式導致學生很難將有效學習貫穿始終,更不能學以致用,辨明問題,解決問題。因此,教師應在授課過程中讓學生不斷地用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演繹,用整合系統的知識打好厚實牢靠、可供攀登的基礎。
四、按企業發展趨勢組織教學,做到與時俱進。
回顧財務管理科學的發展史與企業的發展史,二者可謂相互交織;展望未來,財務管理科學的衍化同樣與企業息息相關。自進入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以來,由于科技革命的鼎力推動,世界各國企業經營管理的新變化、新態勢讓人應接不暇,“財務管理學”隨之而變,更新不斷。但不可否認,目前理論的更新演變不能與企業實踐完全保持同步,特別是在人工智能技術逐漸進入企業的多類崗位甚至是核心的生產經營崗位之后,企業的變革速度已經大步領先于財務管理理論的變化速度。這是每一次科技革命必然帶來的效應之一。在此形勢之下,任課教師必須做到一點,那就是用勤奮虛心的態度觀察企業發展的新動態,積極地組織教學活動,幫助學生以追求進步的姿態融入社會和企業,同時把社會和企業對未來建設者的期待傳遞給大學生。
參考文獻:
[1]向冠春.以能力為導向的評價目標構建:理論與實踐——基于財務管理學學科的分析[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11).
[2]鐘穎.普通本科高校《公共組織財務管理學》課程教學模式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