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小倩 許幼飛

11月1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總結改革開放光輝歷程和寶貴經驗,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充分認識改革開放重大意義和偉大成就,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繼續高舉改革開放偉大旗幟,把握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不斷把新時代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
在當代中國人的集體記憶里,沒有任何一個事件,能比改革開放所產生的影響更加深遠、所烙下的印象更加深刻。
站在改革開放40周年這個歷史節點上,回望從1978年至今的這段激情歲月,我們就會發現,改革開放,這場被譽為“第二次革命”的偉大變革,實際上是一首用忠誠、青春、熱血、智慧和堅韌所譜寫的,關于夢想的贊美詩——
歷史不會忘記,在1978年11月那個寒冷的冬夜,安徽鳳陽小崗村的18戶村民冒著“坐牢殺頭”的風險,在一張分田到戶的“生死契約”上按下了鮮紅的手印。此后,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要內容的農村改革,就如同春風暖陽一般,持續解放著廣袤農村蘊藏的生產力。
歷史不會忘記,上世紀80年代初,在城市經濟改革邁出“摸著石頭過河”第一步的時候,改革先驅者袁庚站立在深圳蛇口工業園剛剛平整好的土地上,喊出了一句如今國人皆知的口號:“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如今,袁公逝去已有兩年,而他為之奮斗的祖國,正沿著他和無數像他一樣的探路者“摸石過河”所開拓的改革航道,一路直面風云,航向偉大勝利的彼岸。
歷史不會忘記,在改革開放40年的每一個歷史節點上,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潮的風口浪尖上,在改革賦予國人的每一次改變個人命運的機遇中,總有無數夢想家搏擊商海、勇立潮頭,在歷史的脈搏中尋找個人命運的共鳴點。他們當中,有人在競爭中鎩羽而歸,卻無愧真心英雄;更有人把握機遇、堅韌不拔、劈波斬浪,終成弄潮健兒,在助推國家富強的同時,也在歷史的英豪譜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
回望40年改革風云,我們發現,改革開放既是一個五千年古老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奮斗歷程,也是一條年輕共和國奮發圖強、僅用40年時間就走完西方國家200年發展歷程、成功崛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強國之路,更是億萬國人共筑家國夢想、并從中收獲個人夢想的筑夢之旅。
從溫飽到小康,又從小康到全面小康,再在建成全面小康的歷史節點上,展望本世紀中葉的富強夢想——在投身改革開放歷史洪流的過程中,中國夢,已然成為每一個中國人共同奮斗、共享成果的家國夢想。
回望,是為了更好地前行。
改革開放4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中華大地發生了感天動地的偉大變革。黨的十九大描繪了中國發展的宏偉藍圖,只要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定會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值此舉國歡慶之際,CQDK全媒體緊扣改革開放40年歷程,緊扣改革開放的歷史縱深感、群眾獲得感、發展成就感,精心采編了這一組稿件,展望重慶改革開放40年輝煌成就,暢敘重慶人參與改革開放的歲月故事和心聲,并在這種回望和懷念中,激發和凝聚巴渝兒女向新時代改革開放繼續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