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幼飛

從教育醫療養老“基本靠自己”到公共服務供給越來越健全有力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公共服務供給規模從小到大、力度從弱到強,逐漸涵蓋教育、醫療、養老、就業創業、住房等攸關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各個環節,形成了較完備的服務和保障體系。
2018年11月19日早上6點25分,永川城區。
窗外,群山和城市仍然被薄紗籠罩。謝祖偉從睡夢中醒來,洗漱完畢后,裹上厚厚的黑色羽絨服,準備驅車前往板橋鎮衛生院。
謝祖偉是這所衛生院的院長。今年,是他到鎮衛生院工作的第十一個年頭。
“鎮衛生院8點30分上班,我一般都是8點到。”謝祖偉說。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在這一年里,謝祖偉和他的團隊收獲頗豐——板橋鎮衛生院榮獲重慶五一勞動獎狀;謝祖偉個人則在首個“中國醫師節”上榮獲“重慶市優秀醫務工作者”稱號。
談及改革開放,謝祖偉心潮奔涌:“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快速發展——我們鎮衛生院,就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勵精圖治厚家底
——長期以來,因為公共衛生資源分布不均,一些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和裝備水平不容樂觀。如何將鄉鎮衛生院做大做強,實現從“房簡儀器舊”到“樓新設備優”的“蝶變”,也就成為改革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早上7點56分,謝祖偉鉆進辦公室,從座椅后背取下白大褂,轉身又鉆出了辦公室。
他一邊穿白大褂,一邊朝住院部走去。
謝祖偉開始做每天上班的第一件大事——查房。
“今天住院部只有五六十人,不算多。”謝祖偉稱。
住院部大樓里,彌漫著消毒水的味道。謝祖偉輕車熟路地穿梭在病房之間,觀察著病人的情況。
83歲的患者羅登明躺在病床上,手背插著輸液針頭,透明的液體正通過軟管緩緩流入他的身體。
“今天感覺好點沒有?”謝祖偉關切地問道。
“好多了。”羅登明聲音有些沙啞。
“哪里不舒服要及時跟我們說。”說罷,謝祖偉俯下身子替他掖好被角。
“這個病人情況比較特殊——剛來我們衛生院的時候,出現了急性腎功能衰竭,還伴隨消化道出血、心臟功能衰竭等病狀,后來轉了幾次院。把他接回衛生院的時候,我們還以為老人家挨不過去了。”謝祖偉說,“沒想到現在慢慢好起來了——要是在以前,我們還真不敢接。”
為什么“以前不敢接”?
謝祖偉說,因為以前鄉鎮衛生院條件太差。
十多年前,謝祖偉通過競爭上崗,當上了板橋鎮衛生院院長。
彼時,板橋鎮衛生院只有幾間平房,坐落在一個偏僻的胡同內,并不好找。
“當時我知道這里的情況,也希望改變這種狀況。”謝祖偉稱。
盡管有心理準備,但到衛生院的第一天,謝祖偉還是吃了一驚:“顯微鏡上全是灰,一瓶氧氣放了幾年,從來沒有用過。”
為了改善醫院的條件,謝祖偉帶領職工艱苦創業,打響了“治窮”攻堅戰。
“首先要從基礎設施抓起。”為此,謝祖偉領著醫院領導團隊多方籌措資金,修繕病房、手術室,修建婦產樓,購置了CR、彩超、胃鏡等20多臺(件)醫療設備……
“買醫療設備的時候還賒了賬。”謝祖偉笑道,“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改革后,基層醫療機構有了補助,這極大緩解了我們的壓力。”
伴隨著衛生院大樓得到修繕、先進醫療設備相繼購入,當地群眾在家門口就看得了病、治得好病。
去年,板橋鎮衛生院門診量已經達到6萬人次。
科學管理強內功
——建立完善的內部制度,不僅可以有效防止鄉鎮衛生院內部管理存在的各種風險和差錯,同時還能確保各項運營活動的平穩性,給鄉鎮衛生院今后的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上午10點26分,板橋鎮衛生院院長辦公室。
“咚咚咚——”門響三聲。
謝祖偉抬起頭,發現財務科長肖朝美鉆了進來。
“謝院長,這是上個月的職工考核結果,您看看有沒有問題。沒有問題的話,我就貼到院務公開欄上了。”肖朝美把考核表遞給謝祖偉。
在板橋鎮衛生院,院務、黨務、政務公開是一種常態化制度。
“這樣能讓職工們一目了然,有效調動團隊積極性。”謝祖偉說。
“以前上班沒什么病人,大家喜歡串門聊天,或者坐在馬路邊織毛衣,有幾個女同志還織得特別好。”肖朝美是衛生院的老職工,談起衛生院的過去,她感慨不已。
面對這樣的“閑散”狀態,如何增強職工凝聚力,就成為擺在謝祖偉面前的另一難題。
“我來的時候,衛生院只有20多個人,所以采取大家商量的方式。”謝祖偉回憶道,“針對衛生院發展等問題,干部職工常常圍著一張方桌子就討論出了結果。”
在聽取職工意見的基礎上,謝祖偉結合職工崗位特點,制定了詳細的績效考核制度,考核結果將影響醫院職工70%獎勵性績效的發放。
“現在是多勞多得,算工作量的。”肖朝美說,“本來每個月有8天的休息,但休滿的人很少,大家都愿意多做點事。”
經過發展,衛生院的“家底”逐漸殷實,但謝祖偉對衛生院內部管理的要求卻更嚴了。
“我們衛生院這個家是‘屬雞的——扒一口,啄一下,不扒就沒食吃;積累家產不容易,稍不節儉就會敗家。”對想到衛生院蹭吃蹭喝的“懶漢”或者是“關系戶”,謝祖偉總是一律拒絕。
同時,謝祖偉還制定了支付發票聯簽制度:“如果金額大于1000元,我們還要開會來決定。”
如今,板橋鎮衛生院連續十年被永川區衛計委評為“優秀單位”。
心系群眾當表率
——不干則已、干則一流、不甘平庸,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心中要永遠裝著病人、磨礪本領、提升能力、直面挑戰,不斷在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征程上創造更好業績。
午休過后,謝祖偉回到衛生院。
下午的衛生院顯得有些冷清——取藥窗口前,排隊的人群已經消失。
“鄉鎮衛生院都是這樣,上午很忙,下午就要清閑一些。”謝祖偉搓了搓手,朝辦公室走去。
辦公桌上,擱著幾本專業書籍。他隨手拿了一本《家庭中醫藥》,見縫插針地學習起來。
在燈光的映射下,謝祖偉的神情顯得無比柔和。
盯著這樣一張面龐,也許外人怎么也不會想到,在面對各種突發災情的時候,這張臉上所呈現的堅毅果敢。
2009年5月的一天,一道閃電劃過天空,“轟隆隆”的雷聲震耳欲聾。
瞬間,傾盆大雨傾瀉而下,整個板橋鎮籠罩在陰暗當中。
雨越下越大,絲毫沒有停歇的跡象。不一會,高漲的雨水便溢到了板橋鎮衛生院大門。
“糟了,衛生院地勢比較高,現在都淹到門口了,估計老街那邊已經淹到房子里了。”謝祖偉在心里一合計,決定帶人去老街幫忙轉移受災群眾。
“謝院長,劉承美被困在家中了。”在轉移的過程中,有人對謝祖偉喊道。
“劉承美?她不是癱瘓病人嗎?”想到這里,謝祖偉立即組織四名醫務人員抬著擔架,往劉承美家奔去。
此時,洪水已經淹至腰際。
“我們到劉承美家里時,她正躺在床上動彈不得。”謝祖偉回憶道。
“謝院長,謝謝你,我一個人實在是沒得法,扛都扛不動。”劉承美的丈夫紅著眼眶說道。
謝祖偉和同事們二話不說,把劉承美抬上擔架,又把擔架舉過頭頂,一步一步向衛生院轉移。
“我們幫她做了身體檢查、心理輔導,確定沒什么大礙才送回去的。”謝祖偉說。
洪水消退后,謝祖偉并沒有閑下來,他又帶領醫院職工參與到災后防疫消毒工作中。
正因為心里時刻裝著群眾,板橋鎮衛生院榮獲“全國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榮譽稱號。2017年,衛生院收入高達2100萬元。
下午5點,謝祖偉脫掉白大褂,將辦公桌上的書籍、文件整理整齊,準備下班。
“作為一個基層醫療工作者,我對基層醫療條件和水平的提升深感自豪。在改革開放持續深化的未來,我也會繼續在平凡的崗位上努力工作。”謝祖偉說。
明天,他還將穿上這件白大褂,繼續開啟平凡的一天。
【心聲】
多年前,由鄧小平提議和決策,中國恢復了高考制度。這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標志性事件,從此,中國逐步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逐步恢復了公平公正的價值觀,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逐步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
——中國科學院院士、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楊振寧
以前衛生院只有破破爛爛的幾間平房,連X光片子都不能拍。如今好了,新樓房、新設備,還能享受醫保報銷,我生病都在這里看,真的很方便!兒女讓我到城里生活,我都不愿意去。
——永川區板橋鎮村民 張建國
改革開放40年,各行各業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其中,醫療領域的變化尤為突出。從“赤腳醫生”到“業內專家”,從“鄉村診所”到“專業醫院”,滄桑巨變中,見證了我國醫療事業的飛速發展。
——《中國產經新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