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張金輝
農業部2 0 1 7年1月2 0日發布消息,批準天康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申報的豬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多肽TC98+7309+TC07)為三類新獸藥,核發《新獸藥注冊證書》,并發布產品試行規程、質量標準、說明書和標簽,自發布之日起執行。
洛陽普萊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國家獸用藥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平臺,利用大腸桿菌表達系統成功制備PCV-2VLPs(病毒樣顆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專家介紹,市場上常見豬用疫苗的類型大致分為全病毒滅活苗、減毒活疫苗、基因工程苗(包括亞單位苗、載體疫苗、核酸疫苗)等。病毒樣顆粒疫苗(VLPs疫苗)是亞單位苗的一種。病毒樣顆粒是由病毒單一或多個結構蛋白自行裝配而成的高度結構化的蛋白質顆粒,保持了病毒抗原蛋白的天然構象,具備激發宿主先天和適應性免疫反應功能。專家認為,VLPs疫苗作為一種新型的基因工程疫苗,具有強大的免疫優勢:表面結構規則,大小合適,不含核酸,不能自主復制,不具有傳染性,易于被免疫系統識別并產生很好的免疫效果;在血清中的半衰期較長;質量穩定、安全可靠。這些優勢確定了病毒樣顆粒在基因工程疫苗研究中的作用和價值,為基因工程疫苗研制提出了很好的方向。
科學網2017年4月5日電由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研究員王建華領銜的創新團隊成功創制新型抗生素替代品——新型抗菌抗內毒素雙效肽,其安全性高、抗菌性更強,并可解內毒素,具有很好的新藥臨床化開發優勢。
抗生素的耐藥性、藥物殘留及近年出現的“超級細菌”為抗生素類藥物的使用敲響警鐘,治療過程中又存在副作用——革蘭氏陰性病原菌內毒素脂多糖(LPS)釋放,直接威脅機體健康,因此開發新型抗生素替代品迫在眉睫。王建華團隊利用多氨基酸組合定點突變技術,從核心抗菌序列入手,對牛乳鐵蛋白衍生肽3個關鍵位點進行替換,篩選出的2條突變體比母體肽具更強的抗金黃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沙門氏菌活性,且溶血性更低。研究還發現突變體抑制病原菌脫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和蛋白質合成的能力更強。動物實驗顯示,染菌小鼠注射10~15 mg/kg可在10 h內顯著降低體內病原菌量。此外,突變體可結合細菌內毒素,通過降低小鼠血清促炎因子水平抑制炎癥產生,減少內毒素對小鼠肺部的誘導損傷,顯著提高了因內毒素引發毒血癥的小鼠存活率。
2017年10月11日,“鄂通兩頭烏”豬新品種培育項目(項目編號:2014ABA033)通過驗收。“鄂通兩頭烏”豬新品種培育項目于2007年啟動,為湖北省畜禽種業創新工程,2014年被列入湖北省重大科技創新計劃項目予以資助。項目由通城縣國營種畜場承擔,華中農業大學為科研合作單位。目前已成功育成了“兩頭烏毛色,外國豬體形”、肉質好、生長快、瘦肉率適中,抗病性強的“鄂通兩頭烏”新品種。現存欄“鄂通兩頭烏”豬2 680頭,其中核心群母豬175頭、公豬11個血統57頭。新品種與通城豬比較;體軀變長、腹部變小、臀部豐滿、背腰變薄,生長速度加快。
2017年9月15日,福州微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舉行了新產品“育種分析模塊”的發布會。發布會上,微豬科技總經理黃福江先生分享了過去一年來微豬科技在團隊、產品、市場等方面取得的進步。隨后,微豬科技產品經理王瑞年先生向大家詳細介紹了為什么要開發新產品——育種分析模塊,及其所具有的特性特點等。微豬科技新發布的育種分析模塊新產品,不僅支持育種數據隨時隨地錄入和查詢,也支持遺傳評估隨算隨用,極大地提高了現場育種的操作效率和使用體驗。同時,微豬科技和中國農業大學劉劍鋒教授的團隊合作,為育種分析模塊提供遺傳評估計算程序(PI-BLUP),確保了整個育種計算結果的準確可靠。劉劍鋒教授團隊的PI-BLUP程序是中國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動物遺傳評估程序,計算結果準確可靠,對標國際知名的DMU動物遺傳評估程序;同時支持全基因組選育,可為我國種豬育種彎道超車提供有力工具。
2017年10月19日,在第十九次全國動物遺傳育種學術討論會上,黃路生院士發布了基于家豬基因組全序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效、精準”育種新技術——中芯1號全基因組芯片及其配套評估技術。該技術以黃路生院士領導的豬遺傳改良與養殖技術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成果為基礎,集成了10所國內家豬基因組研究領域主要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最新成果,自主設計育種芯片,并創新評估技術,在“華系種豬”育種實踐中推廣應用,這是打破國際技術壁壘的重要創新實踐。目前,國際上公開報道、得到國內外同行認可、在主流商業豬種的重要經濟性狀育種實踐中具有重要育種價值的因果基因并不多,多肋、肉色、系水力、優質豬肉選育以及抗仔豬斷奶前腹瀉基因是江西農業大學自主研發的專利基因,占全球研發成果的一半以上,在國內多家種豬育種企業育種實踐證明,對目標性狀的選育改良效果顯著,其中多肋基因(VRTN)育種技術可使種豬體長增加1.5 cm,肋骨增加1對,深得育種企業的認可。
據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最新消息,該院賴良學研究員課題組首次構建了新型條件性表達Cas9基因工具豬模型,率先實現了直接對成體大動物進行體內基因編輯,并首次建立了大動物原發性肺癌模型。該課題組利用基因打靶技術,成功地將能夠剪開基因的Cas9蛋白基因插入到豬基因組的一個特定位點,相當于在豬體內加入了一把基因剪刀,并且在Cas9基因附近加上了能與Cre重組酶結合的loxp位點,后者相當于一個開關,能對其剪切功能的開啟加以控制。課題組利用此工具模型,不需要依賴受精卵注射或體細胞核移植技術,在動物體內轉入能識別特定基因的gRNA和重組酶,就可直接對豬的基因組進行編輯,從而快速獲得相應基因編輯豬模型。課題組還將含有Cre重組酶和靶向6種腫瘤相關基因的gRNAs慢病毒通過滴鼻方式,感染工具豬的肺臟,在豬肺細胞的基因組發生癌化突變,成功地建立了原發性肺腫瘤大動物模型。有了這一新技術,研究人員可直接在豬體內對基因組進行編輯,快速獲得豬的疾病模型,效率大大提升。
據《中國畜牧獸醫報》2017年6月8日報道,由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劉劍鋒教授團隊設計研制的新款豬55K SNP芯片已于4月底投入生產。該款芯片是在中外豬種全基因組重測序、多組織轉錄組和蛋白組圖譜構建的基礎上,整合現有重要經濟功能基因的公開報道的候選位點,并加入72個我國部分地方豬種特有SNP,綜合優化研制而成(命名為55K CAUPorcine)。據悉,這款55K SNP芯片的開發,不僅適用于我國豬的育種、品種鑒定、地方品種資源的評價、功能基因鑒定等研究,同時維持了低成本的芯片檢測成本,預計出售價格約為主流60K SNP芯片的一半,應用前景廣闊。
中新網天津2 0 1 7年7月3日電,近日一份特殊的“親子鑒定”報告出爐,13頭克隆小豬與“代孕”母親無血緣關系。這從醫學上證明了,世界首例機器人操作的體細胞克隆豬在中國天津誕生。經過110 d孕育,4月26日、29日,兩頭普通的“代孕”母豬先后順利產下了13頭健康的純種小長白豬。較之以往“手工操作”克隆技術,此次機器人的自動化“操刀”,用力更小,對細胞傷害更少,更高精度的操作將體細胞克隆技術成功的關鍵指標“囊胚率”從10%提高至20%。“機器人操作體細胞克隆豬”研究來自南開大學機器人所趙新教授領導的跨學科研究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