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暢
三亞學院管理學院,海南 三亞 572000
高等學校泛指對公民進行高等教育的學校。從學校類型上講,高等學校包括普通高等學校、成人高等學校、民辦高等學校等。高等學校教師也就是在高校的教師。高校教師作為高等學校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和承擔者,“是保存和傳播人類文化的傳承者,是社會延續和發展的體現者。”[1]雖然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對高校教師身份的定位有所不同。但是,以我國高等教育長期蓬勃發展來看,高校教師始終起到了“文化科學知識的傳播者;大學生身心發展的引路人;科學研究的生力軍”[2]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教師的法律道德準則,不僅關系到社會的輿論導向,更會影響到學生健康人格品質培養,最終影響到國家的長久興旺。因此,高校教師權利與義務的界定,是高校相關法律法規建構的重要衡量標準,也是高校教師得以實現人生自我價值的具體體現。
在《教師法》中,教師享有的基本權利已有明確規定,筆者依照相關法規內容簡單概括為:教育教學權;科學研究權;管理學生權;獲取報酬待遇權;評定權;民主管理權;以及進修培訓權。這些權利是作為高校教師培養他人與自我提高的基本體現。高校教師所享有的以上權利是維護高校教師這一神圣職業的基本保障。教師在高校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當中,首先要參與教育教學課程改革及實驗。只有這樣高校教育才能夠不斷輸入新鮮血液,我國的科技水平才能夠在師生和學者的長期探索中得以不斷延伸。其次,教育科研是國家經濟發展之命脈,高校教師只有不斷在自身領域進行研究、學習、交流,才能夠為國家的科技創新起到引領思潮、激發創新的作用。另外,高校教師所享有的評定權、待遇權以及進修權是教師這一職業能夠長久發展的基礎。高校教師能夠在一個相對平穩安靜的環境下工作學習才能夠在將源源不斷的知識與技能傳導給學生的同時,通過崗位評定這一激勵機制得到自我價值的充分展現。
高校教師的義務如同教師的權利一樣,是高校教師作為公民,應當承擔的義務。教師作為公民依法履行教育教學工作中的責任,首先就要有守法的義務:高校教師要教書育人就應當尊重并且遵守憲法和法律相關規定,而且要在教育教學中自覺的培養學生法律觀念和民主精神。此外,高校教師應當自覺遵守職業道德,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熱愛自身本質工作,誨人不倦并且博學多才,關心集體團結奮進。這些是教師的履行的基本義務。其次,教師應當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全面貫徹國家規定的教學大綱和教學基本要求制定的具體教學計劃,嚴格履行教師聘任合同中約定的教育教學責任,完成規定的教育教學任務,保證教學的質量。再次,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品德教育,組織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這是培養學生思想品德和文化素養的具體途徑,也是教學活動中能夠做到教書育人的最終目的。另外,《教師法》明確關心愛護全體學生與尊重學生人格并列起來作為教師必須履行的一項重要義務。這項規定,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這就要求高校教師要摒棄保守的教育觀念對那些有缺點,有錯誤的學生,予以更多的關愛,輔導他們健康成長。最后高校教師自身要有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的義務:教育教學工作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承擔著提高民族素質的艱巨使命。這就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思想覺悟和業務水平,同時,這也是社會進步和科學技術發展對教師的更高要求,因此教師應加強學習調整知識結構,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以適應教育教學的實際需要。
明確了教師的權利與義務,對于高校的教育教學以及學生的管理及培養,教師的自我進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學校方面:一是有利于維護學校教育教學的秩序。高校作為學生更好地走向社會的“試驗田”,在學生獨立成長為社會人之前享有培養學生秩序感的義務。學校不僅是獲取知識的地方,更是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培養社會秩序感的地方,只有學生認真遵循學校教育教學所制定的秩序,學生才能夠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出合理的社會秩序感。二是有利于學校及相關人事部門工作制度的制定。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作為高校,能夠做到培養青年知識與技術骨干自身首先就要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來約束高校教師的行為,高校教師擁有明確的權利義務就可以在制度的管理之下發揮其應盡的才能。
教師方面:一是有利于教師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高校教師能夠知法懂法,不僅可以將正確的教育理念傳導給學生,更可以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在高校教師遇到不合理的工作待遇時,高校教師就需要通過正當的法律途徑去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二是有利于教師明確自身發展方向及目標。權利與義務既是高校教師教育教學過程中的行為準則,同樣還是教師長期奮斗與發展的目標和方向。根據權利與義務內容中相關行為的規定教師需要不斷深化內涵建設使其能夠順利達到權利與義務的標準,并在這一規定范圍內得以長久的發展。
學生方面:一是有利于保護學生的正當權益。學生通過了解教師的權利與義務,在遇到教師與學生產生沖突矛盾的時候,學生能夠合理利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正當權益。近幾年在全國高校當中,不乏一些師生矛盾產生的暴力事件。這些暴力事件的發生往往造成不可挽回的嚴重后果。如果教師與學生能夠明確自身的權利與義務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就不會過于極端,產生的后果自然也會有所緩和。二是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高校教師的權利與義務與學生的培養及發展有非常緊密的聯系。不論是高校還是高校教師都應當以培養學生能夠成為擁有健康人格與社會建設能力的人為教育教學的實行的前提。
2012年全國首份高校青年教師生存現狀調查報告的出爐引起了社會各界對高校教師權利與義務的高度關注。報告將青年高校教師稱之為“工蜂”。報告指出:高校青年教師思想狀況總體是好的,但受現實環境和自身因素的影響,也存在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主要有代際特征明顯;對國家發展道路存在一定疑惑;青年教師的價值觀輸出方式主推社會陰暗面與個人生活經歷、政治參與意愿與渠道相背離;對生活質量抱怨較多。此外,高校教師的權利在實際生活中也并未如數展現。高校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不僅職稱評定的門檻越來越高,評定規則的頻繁變遷也成為了青年教師之痛。高校原本是知識的象牙塔,卻因權力的滋生而變成教師提拔升遷的戰場,特別是裙帶關系的纏繞,讓一些專注于教育科研的青年骨干教師疲憊不堪。眼下的高校教師竟成了“精神上的貴族,物質上的負翁。”[3]面對工作、生活、科研、自我實現價值等諸多方面的壓力,大多數青年教師不得不奔波于物質基礎與教育教學之間,這些因素嚴重的影響了高校的學術發展。因此,想要創造一個良好的學術環境首先要將高校教師權利與義務落實到教師職稱評定與收入分配之中,其次要給青年教師創造積極的學術氛圍。俗話說師道興,則國家興。只有健全的法律及高校規章制度,才能夠還高校教師一片純潔的學術天空。
高校教師不僅要知法守法更要作為學法守法的模范。立德樹人,首先要獨善其身。高校教師明確自身的權利與義務,才能夠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準確傳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以及正確的法律觀念。高校最核心之處在于教師和學生,而教師作為培養學生的核心引導者、管理者,更是不可忽視教師權利和義務的重要性。因此,在教育教學以及管理過程當中,對于學生不正當行為的處理應當慎之又慎。此外,高校教師雖然享有科學研究的自由,但教師言論和學術往往會影響到一代人的觀念與思潮。因此,在自我提高的過程當中,高校教師要時刻保持與法律道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相同步,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切勿觸犯法律準繩和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