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娜
(650000 云南省司法廳 云南 昆明)
民商法作為我國法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市場經濟主體具有重要的規范作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我國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民商法通過對市場經濟主體權利與義務的規定對經濟主體的經濟活動及經濟關系進行規范與協調,民商法鼓勵經濟主體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積極追求個人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充分發揮個人創造性,保證經濟主體的自由平等。然而近些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人們的經濟活動與經濟關系逐漸表現出不穩定、不安全的態勢,基于此,民商法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硬性規定,從而有效地約束了經濟主體逐漸的經濟行為,對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起到了良好的規范作用。
民商法在我國法律體系的發展初期可追溯到建國初期,建國初期國家百業待興,為了有效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政府部門制訂了一系列規范市場經濟的法律政策,一定程度上對當時國家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例如在國民經濟恢復初期,國家為了加快農村發展而頒布了土地改革計劃,深刻體現出民商法追求平等與公正的法律宗旨,為民商法律制度關系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國家又出臺了一系列物權等相關制度,這些制度的頒布與實施極大程度上推動了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為日后國家經濟的繁榮復蘇奠定了基礎。
然而民商法在我國建國初期的發展仍然受到了一定的阻礙,大躍進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遇到了嚴重的左傾錯誤,導致民商法的發展在當時受到了一定的阻礙作用,民商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的發展歷程也經歷了一段停滯期。然而當時黨和國家及時一直到問題所在,通過的實際情況的探究與分析提出了有效的解決措施,不僅保障了我國當時農業的健康發展,還有效地控制了當時的通貨膨脹現象。因此,民商法的發展在初期遭遇到了一定的阻礙與挫折,其發展歷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民商法的發展迎來了一個新時期,此時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經濟意識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人們逐漸意識到計劃經濟與商品經濟兩者并不是相互對立的,認為商品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必經階段,這種經濟觀念的轉變促使民商法也發生了一定的改變,致使民商法對商品經濟的關系進行了調整,在此基礎上還引入了知識產權等民商制度。這個時期民商法的發展不僅促進了我國社會公共權益的發展,還深入明確了我國經濟主體的民事責任,為我國法律體系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十四大以后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逐漸得到明確,且進一步強調了民商法對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意識到民商法的發展對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法律政策,對民商法進行了深入的補充與完善,標志著我國逐漸進入了民商法的全面發展階段,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
民商法的發展對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可以預見的是,民商法未來的發展必將根據人們經濟觀念的轉變而不斷完善,從而逐漸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民商法分為民法與商法兩大部分,一是民法的未來發展,由于民法的重要作用其地位會得到進一步的鞏固,目前我國很多地區對民法的規定與解讀存在一定的偏差,導致地區間民法應用不夠統一,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民法需要保證統一性,從而為民法的貫徹與落實打下堅實的基礎。二是商法的發展,目前我國商法在實踐過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商法的發展需要政府部門對已有的法律體系進行深刻檢討,明確法律體系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善,從而促進保險法、破產法等商法的進一步完善,增強其實際運用性,推動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逐漸意識到法律對人們經濟活動的重要意義,民商法的發展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我國法律體系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我國民商法在法律體系中的發展包括了發展初期,發展新時期以及未來發展三個階段,發展初期我國民商法在探索中前行,經歷了諸多困難與挫折,發展新時期我國對民商法進行全面建設,對民商法進行一系列補充與完善,未來民商法的發展也必將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推動社會的發展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