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適應國家糧食收儲制度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整合企業現有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牡丹江市第二糧庫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以服務謀長遠、強內功、促發展,積極把握國家和省實施“優質糧食工程”的有利契機,不斷朝區域中心骨干糧食購銷企業的目標邁進。目前,企業現有國家政策性糧食庫存11萬噸,2017年經營貿易糧及開展“五代”業務近10萬噸,實現利潤240萬元。
規劃先行,謀定后動。深刻認識規劃的引領和帶動作用,堅持高站位、高起點、高標準規劃企業長遠發展。一是高標位。緊緊依托牡丹江市綠色有機的資源優勢、沿邊近海的區位優勢、網絡立體的交通優勢,著眼于建設現代、智能的綜合服務型糧食購銷企業,全力打造我省東南部乃至面向東北亞地區的糧食物流集散中心。二是超前設計。聘請專業設計團隊,按照綜合服務、高端發展的理念,參考國家糧食局國貿工程設計院的設計方案,為第二糧庫近遠期發展進行規劃設計,勾勒出企業未來30年的發展愿景。三是分步實施。到2020年,基本建成設施完備、服務領先、管理科學的現代倉儲企業,這個目標現在已經基本實現;到2030年,建設成為以先進的服務理念為引領,以數字化管理為手段的現代化智能倉儲物流企業;到2050年,全面建成服務優質、管理優化,集倉儲、物流、貿易、加工等于一體的綜合服務性糧食集散中心。
硬投入才是發展的硬道理。牡丹江市第二糧庫緊緊把握國家和省“糧安工程”建設的有利契機,不斷加大投入力度,使自身綜合服務能力大大增強。一是攻堅倉容建設。從2013年開始,不到3年時間,通過省里投入、向上爭取和積極自籌等方式,先后投入5000多萬元,基礎設施大幅提升,倉容從不足3萬噸增加到18萬噸,新增4萬平方米地坪,改造、新增烘干設備5座,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硬件服務實現質的飛躍。二是強化信息投入。先后建成“一卡通”收購、可視收購、無死角電子安防監控、電子監測檢溫數字、財務電算化等一系列信息工作系統,使庫區管理和服務逐步趨于智能化、精細化。三是提升檢測水平。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投入200余萬元購置糧食收購電子檢驗裝置,以及用于安全生產保障、培訓和演練,既保證了糧食購銷的公正透明,又確保了安全生產不流于形式。四是建設服務平臺。改造一棟辦公樓為一站式綜合服務大廳,以此作為服務平臺建設的功能試點,主要是提供信息、運輸、裝卸、銷售渠道等綜合性服務,目前已經進入實質運營階段,有12戶企業入駐,還有部分企業正在申請加入,2018年總駐企業有望達到30戶以上。
規范化管理是企業長遠發展的基礎,是企業軟實力的集中體現,更是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牡丹江市第二糧庫在近幾年的發展中,規范化管理工作在全市考核中始終位于前列。一是依靠黨的領導。充分認識堅持黨的領導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在牡丹江市糧食局的領導下,建立健全基層黨組織,實行黨支部書記負責制,完善民主集中制,以上率下,層層帶動,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企業凝聚力、戰斗力不斷增強,綜合服務能力不斷提升。二是以制度管人管事。編制了牡丹江市第二糧庫管理制度匯編,把重點放在制度的執行、考核和追責上,積極圍繞服務中心大局,突出服務職能,扣緊服務措施,創新方式,換位思考,一切從農民和合作企業的需求出發,補齊服務短板,打造健全的服務措施體系。三是開展“五代”業務。按照省局開展“五代”業務的具體要求,依托現有日處理能力1200噸的烘干設備,面向社會提供糧食代購,代儲存,代烘干,代發運,代銷售等綜合業務服務,有效發揮了國有糧食購銷企業主渠道作用。目前已經為廣大農戶、種糧大戶、合作社、合作企業等開展“五代”業務近l0萬噸。四是加強隊伍建設。以精簡高效為原則,以服務對象是否滿意、服務水平是否達標為標準,定崗定編定責,實行優勝劣汰、能上能下的選人用人機制,優化組織架構和人員結構,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充分調動了廣大黨員干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