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冰
(710061 西安市雁塔區人民法院 陜西 西安)
民事訴訟舉證責任的分配問題作為民事訴訟舉證責任的核心,在民事訴訟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從總體上來說,我國的民事訴訟舉證制度還存在著許多不夠完善的地方,其中,舉證責任的分配是其中的一個相對薄弱的環節。因此,我們需要對舉證責任分配當中的問題進行研究,并且采取科學合理的解決措施進行解決,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國民事訴訟舉證制度變得更加完善,推動社會發展。
為了能夠保證民事訴訟更加公平有序的進行,我們首先需要對舉證責任的原則進行確定,嚴格按照所規定的標準對當事人雙方之間分配舉證責任。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當中的相關條款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所提出的主張有責任對其提供證據”也就是我們通常情況下所說的“誰主張,誰舉證”,這也是我國民事訴訟舉證分配中的一般原則。其實不然,這條相關規定所說的是相關的舉證責任通過當事人在訴訟當中提出的主張來確定,而不是以當事人所主張的實施性質作為相應的分配標準,也就說明了這條制度與相關的“不允許當事人對同一會事物從正反兩方面都承擔舉例責任”的相關規定背道而馳。這也就說明了這條相關的規定沒有具體的根據什么人應該就什么事來承擔舉證責任,在事實還不明確的情況下法院就應該就何人做出敗訴判決的問題作為法官采取判決的相應標準。根據我國所指定的法律規定來說,我們可以將舉證責任按照相應的分配原則來進行分配。第一、主張權利或者是法律關系所存在的當事人,只需要對相應的所產生的法律事實負有舉證的責任,而不需要對不存在阻礙法律發生的事實去負相應的舉證責任,相應的舉證責任應該由對方的當事人來進行承擔。第二、主張原本所存在法律關系或者是相應的主張權利進行變更或是已經取消的情況出現,需要對相應的存在變更或是取消的相關事實承擔舉證責任,這類事實一般也由對方當事人來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
通常來說,在舉證責任分配當中我們所說的舉證責任倒置所指的是:當事人對所提出的訴訟請求所根據的事實或者是對對方的訴訟請求進行反駁時所依據的事實,不需要當事人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應當由進行否認的一方當事人承擔相反事實的舉證責任,如果無法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就需要承擔敗訴的后果。我國《規定》得制定彌補了在之前法律當中所存在的一些缺陷,變得更加完善。其中在《規定》當中的第四條規定表明:以下不同的侵權訴訟需要按照規定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進行舉證。我們可以對這些不同的分類進行分析。①因為對所產生的新產品專利發生的相關專利方面的侵權訴訟,對制造了相同的產品的單位承擔相應的不同于專利產品的舉證責任。②由于進行高危作業而導致人員身體受到損害的相關侵權訴訟,由加害人就被害人故意造成損害的事實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③由于環境污染問題所引起的相關賠償方面的訴訟,需要由被害人根據法律所規定的免責事由以及其相關行為與所存在結果之間的不存在因果關系進行舉證。
通常來說,我國相關的舉證責任的分配具有相關的法律規定制度,在對舉證責任進行分配時,需要根據相關法律制度進行分配。然而在生活當中出現的問題有許多種,法律無法對出現的每一種情況都進行規定,在進行規定的時候也往往會存在著一些缺陷。因此,我國《規定》對這種現象也制定了相應的制度:如果所遇到的事例沒有在法律當中具有具體規定,按照所制定規定以及其他法律無法確定相應的舉證責任時,人民法院需要秉著公開公正的原則,對當事人的舉證能力等各方面因素進行綜合,最后確定應該由哪一方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這條規定是在相關的法律以及制度可用的前提上,賦予了法官根據相關的法律規定決定舉證責任分配的權利,是法官享有一定權力的一種體現。
由于在法律當中舉證責任的分配十分復雜,再加上日常生活當中所出現的事情無法預計,因此,相關的法律制定上面難免會出現一定的缺陷與問題。依法對舉證制度進行分配的前提是需要有法可依,也就是需要對我國的相關法律首先進行完善。其次,我國現在有一些部分的法官整體素質還不夠,允許法官在某一些案件當中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就會使當事人缺少對案件的預知性,如果法官在實際執法的過程當中出現了濫用職權的現象就會對當事人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害,因此,我們需要逐漸完善我國的相關法律,保證法律的公平性。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舉證責任的分配在我國民事訴訟當中占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國對于舉證責任的恩培需要根據所制定的相關法律來嚴格執行,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證其公平性與合理性。但在生活中時長會出現一些無法預估的情況,因此,我們還需要不斷對相關法律進行完善,保證我國法律健全,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我國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