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立
(400020 重慶市公安局江北區分局交巡警支隊 重慶)
隨著經濟與科學技術的發展,汽車行業隨之快速發展,各式各樣的汽車飛馳在道路之上,汽車數量的日益增長也是的道路變得日益緊張,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頻率也逐漸變大。而現如今我國的交通法律還處于日漸完善的階段,對于一些道路事故中的賠償糾紛的解決力度還有待提高,因此,為了更好地保證道路交通的安全有序發展,需要了解發生交通事故故賠償案時應該面對的法律問題,進而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在2016年5月26日,委托人乘坐了一輛從無錫開往如皋的大客車,并且該汽車隸屬于南通汽運公司。在當天的12時20分左右的時間,大客車為了避讓一輛小汽車而發生了側翻事件,客車整體翻倒入一個溝渠,包括委托人邵某在內的乘車員都收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在事后通過急救電話,包括委托人在內的乘客被送入醫院進行治療。經過一定時間一生的診斷,委托人的身上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傷害,左肱骨外科頸骨折(粉碎性),失血性休克,多處軟組織挫傷等,給委托人帶來了相對嚴重的人身與財產的損害。
在同年的6月17日,公安交警部門對該交通事故的責任做出了認定,認為在此次事故中客車司機是事故的主要負責人;小汽車司機則是承擔次要責任;而報貨委托人邵某在內的多名乘客則與此次的交通事故沒有過錯行為;而委托人邵某在事故后的進行的傷情鑒定為十級傷殘。委托人在治療結束之后找到律師進行了起訴并要求賠償,在了解到小汽車司機承擔次要責任,并且沒有經濟賠償能力,委托人律師則直接找到汽運公司并要求索賠20萬余元。
該案件在經過一審連詞開庭之后,法院所給的判決就是被告賠償原告各項損失總共8萬余元,而針對于委托人的工傷保險賠償,委托人律師再次向法院陳述了相關的意見,而法院也采納了律師的意見,但是最終對委托人的賠償卻依舊不能夠讓委托人以及其他人信服。
結合上一個交通事故賠償案進行調查可以發現,道路交通事故賠償案中的相關法律問題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此次的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中,不能夠將之一味地認定為是人身財產損失與賠償的案件,而需要對此次交通問題進行詳細具體的分析。如果將這個交通案件看作是一項侵權案件,那么對于沒有經濟賠償能力的小汽車司機來說也是一定要別列為共同被告,而如果是兩個被告就需要按份責任,而不是連帶責任,但是在勝訴之后,小汽車司機卻沒辦法承擔相應的經濟賠償而無法兌現法律風險。因此,如果能夠將案件的被告定位客運公司,那么原告就能夠獲得最大成都的賠償,從而挽回更多的損失。
第二,就是在受害人如果在獲取到工傷保險賠償后不能夠要求第三方進行賠償的問題。現在的法律明文中雖然對此有涉及,針對這一項在最高法院的黃松有副院長中對于這個問題給予了明確的答復。不僅如此,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侵權第三方理應承擔受害者的侵權責任,并且,在此次的交通事故案件中,屬于公路運輸合同的糾紛,是依據合同來進行的,對于侵權的相關內容是不涉及的。
第三,接受審理的法院,對于所需要賠償的計算有可能給會有地方性的保護嫌疑。而委托人的戶籍地是在北京,如果是按照最高法院對此進行的解釋,就應該按照北京地方來進行賠償金的計算,但是南通汽運公司隸屬于江蘇省,那么就會按照江蘇省的計算標準來進行。
在此次案件,客車避讓而導致的交通事故中發生是眾多交通事故中的典型事件,這也不僅引發人們不得不去了解一下其中的法律問題,而由于現在的交通法律法規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在交通事故中導致出現的一些,對于事故的賠償缺乏法律依據,進而造成相關的法律問題,在今后的法律法規發展中,還需要不斷地完善來更好地解決實際的交通事故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