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琦
(215000 中國民生銀行蘇州分行零售風險部 江蘇 蘇州)
連帶責任是中國民商法中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在中國民商法中設立這一責任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申請救濟補償,進一步擴大當事人在民商法律關系中的法律責任,合理保障債權人在法律關系中的合法權益,但是,在民商法中關于連帶責任的不少問題在使用中受到了許多因素的制約,為了解決相關問題,本文將司法實踐與民商法的規定相結合,深入探索連帶責任在民商法適用中產生制約的原因,并在深入分析原因的基礎上,針對問題提出相關策略。
在法律上連帶責任的概念存在著不少不同闡述,但大體基本意思相近,不同的法律方面的專家與學者給出的概念雖然不同但都基本相近,如:“連帶責任是指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當事人對其共同債務全部承擔或部分承擔,并因此引起其內部債務關系的一種民事責任。當連帶責任發生在兩個以上人身上時,則所有當事人都有承擔起清還所有債務的責任,連帶關系與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對于連帶責任的基本含義幾乎所有的概念都做了闡述,總之,連帶責任是一種特別的民事責任,每一個責任主體都擔負清償債務的責任。而且每一個責任主體既要承擔自身那一部分責任,還必須承擔涉及法律關系中的所有責任。而且某一責任主體完成了責任的承擔后,其他責任主體也會自動清除所負責任。設立連帶責任的目的,就是為了使受害一方的法律權益得到有效保障。
在對連帶責任進行明確和確認時,可以從以下要點進行著手,第一、債權人的合法權益是否受到了侵犯,在事件發生后債務人是否違反了法律規定,并且造成了債權人的相關損失,債權人因為債務人的關系在案件中遭受了損失,產生了因果聯系,而且是由于債務人自身的失誤或過錯造成了相關后果,在以上要素發生后還不能完全確認為連帶責任,還有以下要素發生。第二、在案件中必須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債務人。第三、債務人之間在同一案件中有著相互的關聯,并且涉案的物件是客觀存在的。第四,連帶責任的最終確認必須經法律認定,并經當事人當場確認后,責任的承擔才能生效。
(1)民商法規定的連帶責。民商法中規定的連帶責任必須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責任人時,依照法律的規定或者是雙方當事人的商定,在事件中所產生的債務由責任人全部承擔或承擔一部分,另外因為他們的債務關系所涉及到的一系列民事責任也應承擔。由此所產生的債務每一人都有責任承擔,也就是每一人責任人都有相互的連帶責任。
(2)由于法律規則的不斷更新,導致民商法中的規定的人身損害的連帶責任出現了司法解釋相互沖突的問題。民商法與其它法律法規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過程,所以,在參照民商法的過程中,也必須將其他民事法律的規定共同參照其中,如果僅僅考慮民商法的范疇,實施起來會有很多束縛,甚至會流于形式,另外,當其他律法規的規定與民商法的規定發生沖突時,又要為其他實體法律作出退讓,人身損害賠償的司法解釋做出修正也是為了適應實體法律的規定,避免產生兩種法律相互打架的現象。
(3)當發生共同損害別人利益的案件時,未經法院審理,遭到起訴的侵權人不被追究法律責任,不被起訴的侵權人也不會被追究法律責任。從司法解釋的層面分析,即使所有的侵權人均不會被起訴,追究責任,但是法院一旦受理,也能夠對所有侵權人進行追責,并確定其賠償的全部范圍。然而如果受害人僅僅對部分侵權人進行起訴,也必須對所受害的全部損失加以清點,將受害的全部事實進行確定,而未被起訴的侵權人,以及這些侵權人所應承擔的賠償責任,法院不再進行追究,依照起訴人提供的證據,法院可以對侵權人所犯下的過錯以及應承擔的法律責任進行確定,但是被起訴的侵權人與未被起訴的侵權人的賠償責任如何分擔,法院不會予以規定。只有侵權人之間的產生求償權矛盾時,法院才會予以受理。
(4)在賠償執行前原告必須做出選擇。當發生共同侵權行為時,為了減少審理中的瑣碎末節,以及減輕訴累,法院一般會要求起訴人將所有侵權人都要起訴,但是,要做出最終選擇,還需要原告的最終認定,而且這個權利屬于原告。接受審理的侵權人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其他法律規定的應處理的民事實體權利。一類是民事訴訟的法律關系中的訴訟權利。當僅僅是一部分侵權人接到起訴,按照連帶責任的規則要求,對相關的法律權利進行理性執行。而全部侵權人的所承擔的賠償責任則要安排在原告作出選擇以后才能執行,也就是在原來在訴訟程序中規定的必須面對的問題,放在了執行行政程序時才可以解決,這樣的說法存在一定的瑕疵,有些模糊。
從上述問題分析中可以看出,單純依靠民商法的認定,從而判斷債權人所應承擔的賠償責任確實存在很大的困難,所以還必須依照民商法和實體法的共同作用才能對侵權主體進行受理,從而對案件進行審理,侵權人的權力和義務在實體法律中有著明確的解釋,因此,與民商法相結合使用對于解決相關問題更加得心應手。
民商法中連帶責任的追究首先要發起必要公共訴訟,必要公共訴訟主要分為固有必要公共訴訟和類似必要公共訴訟。第一類訴訟是指所有的訴訟標均一致的情況下,所有當事人都必須發起訴訟,而且是法院對同時發起的訴訟一并進行受理,這一類訴訟方式要求所有當事人對起訴和受訴必須一并進行處理。第二類訴訟充分訴訟標中的客觀因素,受牽連屬性較多,法院需要將所有的被起訴與受訴的人員一并審理,把整個過程整合在一起,同時,所有人在法院審理過程中也可以單獨被訴。
當案件中侵權人數過多時,可增采取增設侵權人責任認定標準來進行衡量,從而分類認定侵權人應承擔的責任。可以把需要全部接受訴訟和只需一部分人接受訴訟的情況分類處理,當案件中的侵權人數超過了認定標準規定的人數,或者案件后果超出了認定標準的嚴重性,則需要對所有侵權人員進行訴訟,而且只有全部當事人共同訴訟后法院才進行審理。當債權人不能實現共同訴訟的情況下,法院也不會進行審理,只有存在比較特殊的情況,法院才會對相關責任人展開部分訴訟,而且部分受訴還要依照債務人在涉案過程中牽涉其中的重要性來認定,對于牽涉其中的重要人員可以進行起訴或者單獨起訴。比如,小王路過一處施工現場,被施工高樓上扔下的啤酒瓶砸中頭部,造成重傷當場昏厥,今醫院診斷需做開顱手術清除顱內淤血,小王的家人可以追究扔啤酒瓶者的法律責任,如果所有施工人員均不承認,那么在施工現場所有人員都不能證明自身沒有扔過啤酒瓶的情況下,都必須承擔該危險行為產生的連帶責任,在這種特殊情況下,如果界定一下扔瓶的區域范圍,則只需起訴在該區域范圍內施工的人員即可,倘若不能界定該區域,小王的家人則需要對整個施工現場的人員進行全部起訴。
使他們的合理需要得到充分滿足。第一、在設計相關制度前,要從訴訟公正的角度出發,充分為當事人的訴訟效益考慮,并以以上兩點作為出發點,設計相關制度。第二、在對相關程序進行立法考慮時,必須采取有效的方式,真正能夠保障當事人的實體權利。
作為中國民商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連帶責任時補償救濟的重要措施,足以看出在民商法律關系中的當事人承擔著重要的法律責任,能夠有效保障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然而民商法中的連帶責任還存在著不足,還需要采取相關策略進行補充,比如與侵權行為法結合使用,將連帶責任歸入必要共同訴訟,對共同侵權人的法律責任進行分類認定,充分考慮當事人的合理需要,從訴訟公正的角度出發進行制度支持,為當事人創設合理的制度空間。